巧构思,妙导入,从头打造高效音乐课堂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朱红玉
[导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摘 要】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说,巧妙的导入是上好小学音乐课的基础所在。
【关键词】 音乐  教学  导入  巧妙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全面发展的作用。但是在学校课程的安排中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音乐课通常是在早上后两节和下午的前两节课。这一个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是学习的低效阶段。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学习兴趣,上课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课的导入就显得异常重要,随意的导入将会事倍功半,使后面的教学更为低效。
   教师需善“导”,学生方能“入”。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人们常说教无定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音乐课堂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我初步探索总结出几种“导入”设计的方法:谈话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精心设计出具有创造性地符合自身教学的课堂导入,从头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音乐课堂。
一、简便朴素,谈话导入
? ? 这是最简便、最朴素而又不失为有效的一种导入方式。谈话型的导入包括:巧设悬念、内容衔接、趣闻轶事、讲故事,以及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景,迅速寻找到与教学内容有机联系的切入点,随机地利用谈话导入等等。?
【案例一】
        在四年级摇篮曲这一课中,我编排了歌曲《摇篮曲》(莫扎特曲)和音乐家介绍——莫扎特的内容。当今的许多中学生对古典音乐并不感兴趣,甚至于对著名古典音乐作品也不屑一顾。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感兴趣?怎样才能使音乐家及其作品触动学生的心灵?经过一番思考,决定以谈话的方式作导入。
        师:同学们大都喜爱音乐,你们喜欢的音乐家和歌手几乎都是当代人,他们都还活跃在当今的歌坛上。可是,你们知道吗在二百多年前有一位音乐大师,他在儿童时候就被人们称为“神童音乐家”。他只活了三十五年岁,但他却为人类留下了许多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生:想知道!(很多学生急切地答)
        师:我可以提供点线索让你们猜。(老师故意卖关子)他出生在欧洲的一个国家。
        生:是贝多芬!他出生在德国!……不对!贝多芬不只活到三十五岁!……(学生们议论着)
        师:他六岁那年,就和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到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瑞士等国家,作了长达十年的演出。
        生:……(好奇地听着)
        师:他家里很穷。为了挣钱生活,不得不设法满足听众的各种要求。有的达官贵人见他小小年纪就敢登台,故意提出一些非常苛刻的条件:有时用黑布蒙上他的眼睛后,才让他弹琴;有时要他即兴演奏,也就是边想边弹,奏出他从来没有弹过的作品来……
        生:……(静静地听着)
        师:十年的演出,使他获得了“神童”和“天才的儿童音乐家”的称号。

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生:想!(学生们回答得非常整齐、响亮)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要作专题介绍的音乐大师——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
        这是巧设悬念和富有吸引力的谈话导入;这是将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的谈话导入;这是让学生记忆深刻的谈话导入。通过这个导入的教学,学生们对莫扎特作品的学习与欣赏和对莫扎特的认识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二、生动有趣,谜语导入
        猜谜语是少年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孩子们都希望自己是最聪明最棒的那一个,能够最先猜出答案。在争当第一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自然随之调动起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歌曲的内容或题目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课堂导入。
【案例二】
        在一年级音乐课上,我就尝试了这种导入方法。这节课学的是《萤火虫》,我先讲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有只小飞虫,白天不爱动,夜晚才出门,打个小灯笼。”小朋友们一听要猜谜语可带劲儿啦,侧耳倾听,我刚把谜语说完,大家就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一个个都举得高高地,嘴巴里不停地说着“我知道我知道”,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小朋友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且饶有兴趣地进行了歌表演,就连一些平时不爱动不爱讲的小朋友也高兴地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活动中来,教学效果相当明显。
        又如我在教《我的小绵羊》一课时,由谜语导入:“身披一件大皮袄,山坡上面吃青草,为了别人穿得暖,甘心脱下自己毛。”学生很快就说出是小绵羊。于是,我趁势导入新课,请学生在伴奏音乐中寻找小绵羊,感受歌曲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的曲调。猜谜语导入新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
三、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新的知识都是从旧的知识中发展而来的,通过复习旧知识,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新知识。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故意让学生复习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歌曲,从而为新授课题服务。
【案例三】
        我在教一年级课改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最后一课时,就借助了这种方法。我运用精炼的语言,将前几节内容融汇贯通,指导学生在复习的同时导入新课。我是这样设计导言的:“同学们,前几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到大自然中寻找了各种有趣的声音,这些声音汇成了一支动听的乐曲,有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汽车喇叭声……(学生接着回答还有风声、雨声等等)那你们说大雨的声音是──(学生回答哗啦啦),小雨的声音是──(学生回答沙沙)”从而引出了第一首歌曲《小雨沙沙》。接下来我继续启发学生:“老师还带同学们到奇妙的音乐厅里走一走,布娃娃为了欢迎同学们的到来,为大家高兴地弹起了琴,你们听是什么声?”学生回答是木琴声。然后复习第二首歌曲《布娃娃弹琴》。在音乐厅里,学生们增长了许多知识,不仅认识了多种乐器,还听到了它们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音……就这样前几课的内容融会在一起复习了一遍,教师在学生兴致正浓时导入新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要继续运用大自然中这些有趣的声音来编织一个小故事,名叫《森林水车》。”从而完成了一节课的导入。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项有规则的、以发展幼儿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是儿童的重要生活内容,如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课堂之中,定会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入又是一门艺术中的艺术。小学音乐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肢体导入法、歌词导入法、旋律导入法等。新课导入的方法不是孤立的,各种方法一般都在交叉使用。我们在选择导入方法的时候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将多种导入方法进行有机整合。导语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总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设计导入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就是成功的导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金亚文主编.《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李艳丽.小学音乐课教学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