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之路,从“心”开始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郗雨
[导读] 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全面教育,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全面教育,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不管是学校还是课堂都越来越多聚焦在学生的全方位、个性化发展上。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英语教师,我一直在教学和育人之路上不断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们做一个有自信心、好奇心和爱国心的有“心”之人。
一、自信心,学生成长的基石
诗人李白曾作“天生我材必有用”,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处于自负和自我怀疑的矛盾心理之中。如何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是他们在学习成长之路走得更远的基石。
在我接新初一的班上,有一位小女孩,说话声音特别小,总是怯怯的看着老师。开学后的课堂上,无论是激烈的小组讨论里还是大家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都不见她的身影。每次课上提问,她都把头深深的埋下去。在英语新中考改革中增加了的听说机考,我经常带学生在机房做听说训练。课上总会点学生回答问题,说一说刚才听到了什么,培养学生捕捉细节信息的能力。有一次在课上随机点到了她,她支支吾吾了一会儿也没说出来,最后我请其他同学帮助她回答了这个问题。课下我问她:“刚刚那个问题你听懂了么?”她回答:“听懂了”“那为什么不回答呢?”我追问到。她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下来,说怕回答错了同学嘲笑她。借着这个契机我与她深入谈心,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原来她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虽然生活上无忧但心理上很少得到慰藉。我与她约定,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和困惑,一定及时和老师沟通,也要鼓励自己多张口回答问题,老师和同学们也都会帮助她。慢慢地我感受到了她的变化,课上发言越来越多了,小组参与越来越积极了,尤其是笑容越来越多了。
第二学年班委换届选举时同学们一致推举她当选生活委员,她竞选时说,“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也要努力为大家服务,为集体做贡献,相信我一定能做到!”我在最后做总结时说:“敢于上来竞选这就是有自信心的表现,希望每个同学都怀揣自信,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自信心的鼓舞下,这个女孩在学习上自觉主动,尤其是听说考试训练中,不仅自己能够大胆张开嘴清晰地回答问题,还总结了一些回答技巧帮助那些听说部分较弱的同学,最后中考听说成绩达到了满分。青春期的孩子正是需要自信心给自己的成长之路加把劲儿,让自己可以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二、好奇心,学生探索世界的原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求知欲、好奇心是人永恒的不变的特性。哪里有求知欲,哪里就有教育。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是他们在今后学习上能否由被动变主动的关键。
现在的学生面临着手机、网络等带来的诸多诱惑。面对相对枯燥无味的学习越来越提不起兴趣。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决定先从课堂入手,做出一些小改变。以前在新的模块开始都是我引导学生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现在我把10个模块的话题请五个小组长来认领,并让他们做课前准备,先说说有关这个话题本小组有哪些观点和结论或是有趣的动画小视频分享给全班同学,然后基于这个话题有哪些方面要跟同学们探讨。他们饶有兴趣地准备相关内容,提出的问题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启发大家思考。比如在学到外研版七年级上册第四模块《Healthy food and drink》时,当值的小组给大家分享了TED有关健康饮食对人各方面产生影响的演讲。然后提问同学你认为健康的饮食都又哪些,不健康的饮食又有哪些,在保持健康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因为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家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有的这些相关话题铺垫,导入文章中的健康饮食内容及作者给出的几条建议就轻松多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启发孩子们思考。让学生们深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到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快乐。
作业的完成是教学中的另一大难题,学生不是拖拉交不上就是有抄袭其他同学的现象。课上几次严厉强调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但仍有部分学生偷懒拖延。这让我想到了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著名的南风效应。大禹治水也同样在疏不在堵。严厉的说教和压服总是收效甚微,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主动高效的完成作业呢。首先我改变了一下作业的方式,由以前单词的机械记忆转为小组竞赛积分,调动学生背单词的积极性,他们都想为自己的组加分争第一。然后在每个模块学完后留一份思维导图的作业,让学生周末在家踏下心来梳理一下本模块所学知识并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也可以在思维导图上加上自己喜欢的插图。周一上交时每位学生的思维导图都是一幅小作品,然后大家一起选出本周的思维导图王并张贴在班级壁报上。学生在欣赏那些思维导图王的作品同时也在汲取一些好的经验方法以便以后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有两项教育任务:一是传授一定的知识;二是启发少年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努力跳出课堂教学的范围去阅读、研究、思考。在课堂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启发学生思考让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达到高效,是在教改路上不断探索钻研的重要命题。
三、爱国心,学生发展之路上的坚定信仰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曾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英语学科旨在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那么培养学生首先就是中国情怀,祖国就是一个人的根,无论走多远,爱国永远是一个人矢志不渝的信仰。
在外研版七年级下册第十模块《A holiday journey》中,主人公Betty给祖母学了一封邮件,讲述了自己游历巴黎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学习这一模块知识让学生领略西方文化与风土人情,在最后的模块任务中,我请学生们思考一下你去过中国的哪些名胜古迹、历史名城和有意义的地方,带给你了哪些感受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在班级内展示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说自己去了卢沟桥畔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学习和参观的过程中学习了抗日英雄们的光荣事迹,感受到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有的孩子说起来自己去山东曲阜孔庙参观,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有孩子随父母拜访鸭绿江畔的断桥,在导游的介绍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年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气势……..最后学生们都谈到了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定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立志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强大。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孩子们的爱国思考让我深受感动,我们的教育也正是要培养这样全方面发展有爱国之心的人
教育之路漫漫,育人之路仍在上下求索之中。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怀揣自信心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都能保持一颗好奇心,对知识不断钻研和探索;都能不忘爱国之心,用自己所学报效祖国。我想这样的成长之路一定会洋溢着内心的充实与幸福。
参考文献:
[1]黄丽玲,胡小桃.论雅思贝尔斯的“全人”教育思想及启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2):212-213.
[2]李俊,潘建红.雅斯贝尔斯教育方法论的现代诠释与运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16-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