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曾德香
[导读] 2018年教育部制定《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计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促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建设教育强国
        摘要:2018年教育部制定《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计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促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推动教育现代化必须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本文将剖析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信息素养
        互联网+教育模式有力推动教育公平化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在高中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课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技术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教育部门、教师、学生合力解决,通过教育改革补齐短板让高中生拥有信息素养,培养面向现代化信息人才。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信息技术虽已被纳入学业水平考试但终归不是高考必考课,部分学生及家长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有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开小差专注力极低,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信息素养不达标。
1.1信息技术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匮乏
        截至2108年我国89.8%学校已接入网络,85.1%的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统一配备学生终端数量高达1123万台。随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战略不断部署,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资源逐渐丰富,但分配不均衡问题也日益突出。
        以重庆市为例,重庆2016年-2018年加大教育财政投入,3年新建改扩建1884所学校,新建8.8万间多媒体教室,新增29.5万台计算机;在师资方面新招1.8万名特岗教师,提高师范生拨款标准,2013年至今累计招收全科师范生7480人。尽管如此重庆部分学校仍面临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缺口高达2076人,172所学校仪器装备不达标,设备金额缺口高达1214.5万。
        教育部门要做好资源统筹优化教育经费使用,选择合理方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计算机设备和先进的操作软件,补齐农村及贫困地区资源短板,推动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1.2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滞后存在局限
        信息技术是高速发展的技术内容革新速度快,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墨守成规过时教学形式仅靠课本授课,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学习热情遭压抑。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本中,知识点是以windows系统为基础展开的,但现阶段macOS系统强势发展大有赶超之势。如果教师片面的只用windows教学生基础office操作,会造成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与社会脱节,教学成果得不到转化。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开展高效课堂。不同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及信息技术爱好不同,教师要从教科书出发立足现实生活使用,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手段,制定现代化教学方案, 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1.3部分家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
        信息素养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现已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教育工作,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将信息素养提升列为八大行动之一。高中阶段让学生形成好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并拥有互联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开拓精神,对学生未来人生发展有重要影响。教师要通过多种宣传途径传导信息技术课程重要性,提高学生及家长认识。


2.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
        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机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素养。
2.1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019年教育部曾实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推动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开展有效教学。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逐步共享,通过MOOC等平台可以接触到最前沿教育方式与理念,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使用互联网提高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主动学习新潮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学生开展贴合时代的教学。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师间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表率作用,带动普通教师提高专业能力探索教学新方法。
2.2多途径跨学科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要加强交叉学科建设,教师要做好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将信息技术理论部分与其他科目结合,通过跨学科知识融合,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STEM新型高中教育。
        在2017年发布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特意丰富了AI、编程等内容,教师要与时俱进将课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编程等结合,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所了解为大学选专业埋下伏笔。
2.3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课
        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单元《信息及其特性》内容理论性极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理解能力才能领悟知识点,很多同学觉得枯燥乏味,对学习兴致不高。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利用实践操作课让学生理解互联网上传播的图像、情景、状态等是和校园里飘荡的下课铃声一样的存在,都是信息。
        信息依赖媒介传播,可以印在课本上也可以存在电脑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本单元知识点PPT,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创意,提高电脑操作能力。
2.4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网络安全必不可少
        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及用户隐私愈发重要,保护好学生隐私是教学活动中必须坚守的底线。教师要灌输学生互联网道德意识,让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学校要加强对基础互联网数据及校园网络监管,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开展网络安全检测预警,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师生网络数据及互联网信息安全。
结束语:
        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时代对学生技能培训的课程,做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让学生学以致用迫切且有必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为打造信息化现代化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智力及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朱丽.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探究[J].考试周刊,2020,(10):121-122.
[2]任丽.如何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9,(34):52.
[3]梁维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7):183-183.
[4]王朋娇,滕煜,高珊珊.深度学习视阈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7):81-84.
[5]农彩英.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3):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