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现代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条件得到保障,园林的环境艺术是现代建筑艺术跟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不仅给人们自身提供美的生活环境,还给城市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充分了解园林及其绿化环境的特点及其绿化的功能,可以大大地改善我国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简单介绍了我国园林环境与艺术的重要性和特点,并对其和谐城市绿化环境功能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园林;环境艺术;绿化功能
引言
绿化功能不仅很好地体现了人们对其审美的理解和追求,还很好地反映了其生活的状态和其历史的环境,其自身的变化也反映了现代经济社会的进步,在建设现代和谐社会的园林绿化过程中,其功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近年来我国不断大力推行园林绿化城市建设,环境与艺术中园林绿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园林的重要组成作用就是园林绿化,绿化的作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甚至可以直接调节和影响人的各种精神和情绪,影响着国家乃至人们的生活和精神文明[1]。
1园林环境植物配置设计
园林人文景观和园林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和统一是园林环境艺术的重大表现,从其空间的处理和平面结构布置上的特点来看,园林艺术主要特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主要艺术形式常见的有:一种就是自然式的园林,这类自然式园林强调山水的自然美,在其进行园林设计时尽量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于园林的污染和破坏,并在保留山水本身的基础上对园林进行了设计和改造,从而也被人们称为不规则山水园林。这类规则式园林的历史悠久,早在我国周代就已经出现了,并以典型的自然式园林和山水庭园为设计基础的规则式园林设计;二类园林则是呈规则出现的,这类规则式园林在早期欧洲多见于西方发达国家,其特点是强调按照我国现代建筑艺术发展规律进行的设计和改造,在这类不规则式园林中,园林本身实际上就是作为一种突出自然和建筑美的重要辅助品种,而广泛存在于古罗马、古希腊和文艺复兴的时期,并且当时是十分的盛行;三是混合式的园林,顾名思义混合园林就是自然式的园林与其他规则式园林的完美结合,将自然环境和人为的艺术巧妙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凸显出其较强的艺术性。从我国现代园林的艺术分类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西方还是存在一定艺术差异的。总体来说,我国的园林也具备以下的明显特征以及植物配置:一是与自然的联系紧密,由于受到我国的园林自古受“天人合一”园林思想的启发和影响,实际上是十分的看重园林中植株的保护,二是人为艺术制造的自然破坏了园林的景色,在对园林改造的过程中,会以那些被自然破坏了景色的建筑物作为其参照物,然后设计师运用人工技术开凿的各种艺术方法对自然园林的景观进行了改造[2]。
2园林绿化种植设计技术要点
2.1掌握设计地情况,对应细整处理场地
设计前,要掌握地下管线情况,必要时进行土方换置、平整夯实土方,避免后期出现积水。一般情况下,压实度在80%以上。同时,及时处理场内10cm以上块径的石块。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土方标高高度。为满足排水要求、达标美观要求,应形成中间高、四周略低的高燥立地条件。
2.2根据绿化配置植物,根据图纸定位放线
根据设计要求,配置栽种植物,满足绿化标准要求。一般情况下,选栽乔木、灌木,应做到高低有序,起伏自然;选栽矮灌木,色块要饱满,稀疏均匀,向外呈抛线状。确定选栽植物后,要根据图纸、地形等情况,借鉴坐标方格网方法,开始定点放线。
2.3做好苗木种植处理,确保栽种苗木成活率
为确保高成活率,这些问题应注意:第一,遴选高质量苗木。要求:根系发达、枝干较直、无病虫害、树形优美。特殊树种,还要体现景观效果。第二,高质量挖掘苗木。苗木挖掘好坏,关系到后期的成活率。
一般挖掘泥球至少有胸径的8倍,挖掘工具要锋利,断根切口与泥球平整,用草绳扎紧绑缚,起到固定作用。第三,做好装卸运载工作。远距离运输,要覆盖油布,浇淋苗叶,确保成活率。第四,严格按照种植步骤栽种,是确保高成活率的关键。以乔木种植为例,规范标准为:平整场地——处理土壤——定位放线——改土进营养土——进树苗修剪——种植固定——浇水——覆土养护。
2.4栽植后做好保护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破坏
栽植完毕后,清理场内设计垃圾。同时,注意与参建工人、设计单位等的密切合作沟通,设置必要的防护栏,减少人为的损坏。
3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措施
3.1结合生长需求合理施肥
施肥是后期养护管理的重要工作,为满足植物生长后期养分需求,应根据绿化植物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施肥。选择肥种方面,为满足绿色无污染、低成本高效的要求,建议推广用堆沤的蘑菇肥,普遍适用于大部分的园林。施肥前,做好整地翻土,以增加肥料与土壤接触面积,提升用肥效果。
3.2提升美观度合理修剪枝桠
为提升植株成活率,提高植物美观程度,要充分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合理修剪植株枝桠。修剪方法的执行,应根据植物类型、生长特征而定,做到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对萌芽能力强的植株,可罗根栽种。对萌发能力低的植株,则要少量修剪,简单疏枝即可。
3.3合理浇灌促植物生长
浇灌要合理,合理浇灌次数、时间间隔。切忌,不要等到植株萎焉,才安排浇灌。一般植株长出新根前后,可组织浇灌,确保根系湿润,满足此期需水要求。通常情况下,在新种植的植物长出新根前后,需要确保其根系层的湿润,由于不同类型植物的新根长出时间不同,所以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细心观察,并找出其规律,最后将浇水次数确定下来。不仅如此,对于种植第二年的园林植物也同样需要做好其浇水工作,因为此时该类植物的新根并未彻底木质化,所以其浇水的重视程度以及次数仅次于新植园林植物。对于种植三年或以上的植物,则需要将蔓延到其根部的草坪清理干净,防止其夺走植物的营养,同时需要进行彻底的单浇。每年春季的二茬水和三茬水,需要保证数量与质量的完成,切不可单纯依靠对草坪喷洒的水量。如若树木比较高大,则需要每次浇2-3遍的水,防止出现浇水不彻底或是不透水的情况。
3.4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生物防治,培育有益生物,实现对虫害的控制。该种方法,不污染环境,节约资源,防治效果持久,可被广泛应用。但是,前期虫害严重的园林,不适用于此法。而且,对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较高。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清除田间病虫害。比如:修剪病枝、驱除虫害等等。该种方法,操作简单,人工成本高,不适合大面积园林病虫害防治。另外,对人工技术的要求较高,一旦修剪不利会影响植株成活率。
化学防治,借用化学药剂喷施植株,以控制病虫害。化学方式适用大面积推广,见效快,成本不高。但是,如果该园区未见大面积病虫害流行,不建议推广使用化学防治,因为会有药物残留的形成而危害民众身体健康。
4 总结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绿化设计和养护管理是重要的内容,两者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确保园林绿化建设质量。为提升园林绿化建设效果,我们必须要通晓绿化种植设计和养护技术要点,掌控好自设计到后期养护的关键节点问题。设计前能了解情况,做好前期土方处理工作;设计中选配栽种植物,满足绿化标准要求。同时,严格按照种植步骤栽种。设计后,清理场内设计垃圾,注意与参建工人、设计单位等的密切合作沟通,设置必要的防护栏,减少人为的损坏。
参考文献
[1]李光明.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9,(04):138.
[2]吴啸慧,刘志强,王俊帝.中国国家园林城市的分布特征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9,(3):63-69.
[3]刘佳,郭景云.衡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7,(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