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郭楠楠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2期   作者:郭楠楠 冯星光
[导读]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价值越来越高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价值越来越高,逐渐发展成为适应社会生产需要条件的基础建设工程。但在水利工程的实际建设中,往往会遇到软土地基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降低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还会为以后的工程建设埋下隐患。基于此,对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微探
一、软土地基的概述
        软土地基指的就是包括黏土以及粉土这样的细微颗粒的松软土,空隙较大的有机质土,而且包括泥炭和松散的沙等突出构成的地基,地下水位比较高,构造物不够稳定,因此比较容易产生沉降的情况。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是比较常见的,要是在施工时期没有注意,或者是施工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完整性,建筑也会受到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有关的工作人员就需要高度重视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开始需要掌握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的透水性较低,因此在应对问题的时候需要高度重视,避免产生沉降的情况。
二、软土地基的基本特点概述
        2.1压缩性高
        软土地基压缩性比较高,不容易达到稳定,这是由于软土的孔隙比>1,容重小,而含水量高,并且含有腐殖质、微生物或可燃气体等有机质,在压缩初期,比较平缓,当软土地基的压力超过压力点时,软土地基就会出现下降态势,甚至会出现突然下降态势。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软土的压缩性随塑性值越大而越强。
        2.2孔隙较大
        软土比普通的土质孔隙大,通常情况下,软土的孔隙比是普通土的130%左右,这都是因为软土含水量较高所导致的。软土颗粒间接触点出现胶结现象,失去自身土层压实能力。
        2.3触变性
        软土的灵敏度很高,主要体现在触变性上。软土是一种呈絮凝状结构的沉积物,当软土作为原状土时常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一旦遭到破坏或经过扰动,结构发生破坏,软土强度就会迅速下降并很快变成稀释状态。所以当软土地基受到振动荷载后,就会出现侧向滑动、沉降及其底面两侧挤出等现象。
        2.4透水性差
        软土的透水性很差,在垂直层面上透水率几乎很小,这不利于排水固结,主要表现为结构物沉降时间过长,而在加荷初期,常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的强度。此外,软土还具有其他一些特点,例如抗剪强度低,具有流变性,不均匀性等。工程中要加以分析,针对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如要检测软土的抗剪强度,最好在现场作原位试验。
三、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注意事项
        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需要加强其承载能力的分析,借助现代化模型软件、理论计算等实现剪切力、承载力等要素分析。此外,加强施工准备期间,对现场水利状况、地形地势等资料的勘察操作,根据相应测量数据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分析对比,充分结合可能后果及安全事故的防范处理,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地基质量缺陷。
        软土地基处理中,需要加强对其基地土质的实验分析,借助试验数据进行相应结论处理,尤其是深层水泥搅拌桩的处理,必须加强其试验分析操作,降低后期质量缺陷问题,甚至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四、综合论述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实际意义
        软土属于较为特殊的土质结构,其土体中掺杂着一定量的薄层分和颗粒不等的细砂等物质,导致软土渗透性较差,且承载负荷力标准低。基于软土土质的这种特殊性特征,使得地基结构排水功能弱化,安全稳定系数降低,对整体工程构成安全隐患。软土地基的危害在水利工程公路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如下所述:软土地基会导致建筑物出现不规则下沉、位移,缩短工程使用寿命。一旦软土地基处理不到位,会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农业、水利、渔牧业造成负面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制约水利工程的性能发挥。

针对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对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视力度。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居世界前列,且地貌种类繁多,因此,水利工程建设要尽可能的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恰当的软土地基处理工艺提高整体工程安全稳定性。
五、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5.1桩基法
        要是软土地基中存在较多的淤泥,就很难开展更加深度的处理,在这个时期可以选择桩基法。在早起桩基法里面,选择最多的就是砂石桩以及木桩,不过由于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工具数量越来越多,如今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种措施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会借助机械或者是人工力量来进行成孔,之后把混凝土注入到软土地基里面,在混凝土放热或者是离子进行交换之后,桩基附近的软土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在这个时期就会产生复合型的地基,地基的强度也会显著提升,能够避免产生沉降的情况。不仅如此,由于混凝土承载力较高,所以操作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能够显著提升工程的稳定性,借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能够显著提升抗压力以及稳定性。
        5.2加载预压法
        这种措施主要就是在基础工程开始之前使用,需要按照预压负载的措施来处理软土地基,增强地基的强度,等到工作结束之后,再开展施工建造。要是在完工之后软土地基没有发生变化,承载力也较强,预压负载就能够在自重的基础上落实。要是施工地区的软土地基渗透性较差,要想避免产生排水距离较差,就需要保障土体的固结,而且需要在地基的土层中挖竖向的排水通道。在竖向排水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塑料排水板法以及袋装砂井法。
        5.3换填法
        这种方法也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选择和施工需求相符的土质来替换之前的软土,确保地基能够满足需求。在选择换填法的时候,最开始需要挖出不符合规范的软土,之后填入合适的土质,再进行夯实,如此可以使得水利工程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一般情况下,换填的土质主要包括粗砂、碎石以及鹅卵石,要想保障整体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就需要分层进行填充,首先就是矿渣碎石,地基的透水性会显著提升,地基基础也会得到保障。第二层就是灰土层,这层能够保障地基的平衡受力,持续增强地基的稳定性。最后一层就是砂垫层,作用就是去掉淤泥里面的水分和气体,固结地基的土质,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在开展施工的时候,技术人员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选择填入物,这样地基也会更加稳定。
        5.4旋喷法
        在处理软土地基的时候不仅能够加固土层,而且能够借助旋喷法来进行处理。主要的作用就是借助旋喷机来形成旋喷柱,进而完成对于软土地基的加固以及防渗透处理。旋喷柱主要就是包括高压喷发的水泥浆液以及土体,在进行处理的时候,软土地基的强度以及防渗透性会显著提升。不过这种措施很难有效地处理水利工程软土地基,但是对于有机成分含量较高的软土地基,这种措施不够适用。在进行水利施工的时候,会涉及到比较多的处理措施,主要的措施包括桩基法,加载预压法,换填法,旋喷法等。这些措施都可以给工程的质量提高更加可靠的保障,最主要的就是可以使得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有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充分掌握这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措施来处理软土地基。
结束语:
        总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软土地基的加工方法非常多样,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必要对软土地基的特点进行深入的认识。然后确定最佳处理方案,促进整个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更好地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学斌.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7,26(16):61.
        [2]张殿涛.浅谈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17(7):156-157.
        [3]丁毅.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7,41(21):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