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饰装修管线设计在精装修设计过程中往往是最容易忽视的部分,但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又是最容易造成返工及成本超支的部分;再加上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装饰装修细节要求的提高,必然需要融入BIM技术进行产业升级及工作流程的创新。
关键词:BIM技术;装饰装修;管线设计;应用
1特点
1.1可视化
在项目设计全过程中,通过“所见即所得”的设计优势,可更好的完成设计、沟通及决策。在BIM技术出现之前,设计是通过二维软件表达设计施工图,三维软件表达设计效果;施工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图纸识别能力,才能更好的了解设计意图。从设计图纸到成果交付,整个过程中需数次的沟通、答疑及技术指导。
1.2数据共享
BIM技术是建筑业与信息产业之间的连接技术。其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信息传播和共享的方式,建筑物对象中的物理参数和项目数据可以被视为BIM数据和信息。构建3D模型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BIM建模,此过程通过BIM协同平台各专业在同一平台同一建筑模型中添加和删除数据,实现各方时时共享及传递BIM数据信息。
1.3协调
在建设项目中,各方必须相互协调。在过去的项目管理中,协调和通信网络非常复杂,基于BIM的工作协调基于BIM,所有各方都可以掌握项目信息。BIM技术的协调主要体现在设计协调,进度协调,基于BIM的工作协调和BIM作为信息交换中心,大大减少了协调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协调效率。
1.4装配式材料方面的应用
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很多地方的工程装饰效果,做出良好的提升。BIM技术与装配式材料的有效结合,首先,可以大大减少现场的作业量与作业强度,保证现场场地及施工文明。同时,也能有效缓解近年来装饰装修专业工人数量与质量下降的问题。其次,装配式材料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在BIM技术中测试和模拟装配式材料的表现与安装效果,并由此来进行灵活的调整做出良好的搭配,从而减少单一应用所造成的不足。最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BIM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装配式材料的良好落实,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固有工作的不足,给予业主更多的选择,而且装配式材料的批量化生产对成本能进行有效把控,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2BIM技术在管线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2.1工程概况
朗诗乐府项目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建设方以提供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绿色住宅产品为企业标准。项目以绿色人居理念的精装修交付作为核心竞争力。
2.2BIM技术应用的目的
本项目将大量智能化、绿色化设计理念融入精装设计中,通过引入四效新风系统、自主排风系统、多联机空调系统、厨房微循环补风系统、电地暖系统、智慧家居系统等多达十余种新型科技系统,使得户内管线设计异常繁杂。故而,建设方在项目策划初即确立采用BIM技术进行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解决以往大量施工返工、工期延误、成本上升、成果质量等问题。
2.3精装修管线设计中的BIM技术应用点位
本项目精装修管线设计中全流程应用BIM技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建设方的极大肯定;给排水系统图、预留洞口图、户内暖通系统图、精装给排水点位图、管线施工定位图等均采用BIM模型直接导出,设计成果交付与BIM模型高度匹配。为满足设备管线安装要求及使用净高需求,在土建设计之初即考虑结构管线套管的预留预埋及结构加强措施,在保证主体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考虑后期管线安装的施工便利及成品质量效果。基于BIM技术的高仿真三维技术交底,对复杂的精装修安装点位进行可视化拆分及安装施工模拟,极大地提高了施工实施效率及成品质量。
2.3.1给水管线可视化设计
在原设计方案中,考虑到后期维护的便捷性,户内给水管线按照天花敷设模式进行管线布置;但在多专业管网协同设计及全专业模型整合分析后,发现此布置方式会造成大量的结构预留套管或不必要的管线翻弯,无疑在削弱建筑结构的同时大幅增加土建施工的管理难度及实施成本。因此,基于BIM技术,在管线设计之初即将户内给水管网优化为楼地面面层内敷设,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楼地面面层内布置有电地暖、新风地送风管网、弱电控制线缆等多系统管线,这无疑使得给水管网的布置更加困难。基于BIM技术,进行全流程精装修管线一体化设计,对于重要管线节点进行精细化深化建模,在局部空间有限无法进行平面避让处,采用管线上下叠放再在中间增加隔热保温措施、软管连接或非标准乙字弯管件等处理方式,通过施工难度和成本、空间利用率、视觉美观、维护方便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考量,提出最优化解决方案及实施流程,并通过物理仿真引擎和信息模型的完美结合,实现了照片级的所见即所得,保证项目具体实施的准确高效。
2.3.2结构预留套管综合设计
本项目建筑层高3m,结构控制层高(梁下最低高度)2.45m;再加上多联机中央空调系统、主动式排风系统、四效新风系统、微循环厨房补风系统、照明系统、户内强弱电桥架及线管等众多系统管线需要进行天花吊顶内敷设;为满足天花吊顶最小净高要求及美观要求,在土建设计时即考虑采用BIM技术进行协同设计,在管线必须穿越结构竖向构件及水平构件的部位预留套管及孔洞,并基于优化后的BIM全专业整合模型进行结构补强验算及构造加强措施;在保证建筑主体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达成建设方对项目的外观及质量要求。
2.3.3管网质感仿真及安装模拟
基于BIM技术和光谱引擎的物理仿真,真实地反映装修材料的质感、光度、肌理、凹凸、色彩、光影等物理属性。再融入施工安装工艺工法与施工工序,通过物理高仿真安装模拟表现,使得建设方在项目前期即能对最终完成效果进行控制,施工团队在项目实施开始即进行管线安装施工预演,排查施工问题,优化施工工序,极大地提高项目的可实施性及可控制性。
2.3.4三维辅助出图及实时工程量统计
通过构建全专业的高精度高信息粒度的BIM精装修管线设计模型,装饰装修管线深化施工图完全可以采用三维模型批量导出二维图纸的方式出图,并通过大量三维轴侧大样图、高仿真效果图、管线三维透视图等基于BIM技术特有的新型辅助表达方式,使精装修管线设计成果与BIM模型高度匹配及设计信息的无损交付,降低传统表达方式所造成的技术交底门槛。基于BIM技术的参数化户内管线深化设计,可以真实详尽地统计出各系统每段管线的长宽规格,连接管件的规格、种类及数量。并通过在BIM模型中附加管线厚度、保温材料、接头方式等信息,自动化地进行结构预留套管及孔洞设置。再依托于BIM技术的高仿真可视化特性,在三维界面下进行多管线共用套管、非标套管归并等精细管线设计优化。而且基于高精度的BIM全专业管线模型,能实时统计出主材工程量清单,再连接精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表,实现施工现场的科学备工备料。
2.3.5智能化信息集成
在BIM模型信息中嵌入施工及安装信息的二维码,借助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精确且高效地进行生产备料与现场放样安装。将智能化运维所需的非几何信息集成到BIM模型中,并借助于BIM模型的海量底层信息数据解决智能设备及管线维护、智能化家居应用、物联网数据收集等楼宇智能化管理平台及后期运维平台的大数据来源。未来,基于BIM技术的高物理仿真和数字信息体系必将成为建筑智能化的重要基石。
3结语
目前,BIM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设计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尚处于探索阶段。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加速建筑装饰装修公司和行业的发展,并将设计与建筑和住宅产业化相结合。基于BIM技术的信息管理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公司的管理方法日益强化。
参考文献
[1]管相奎.BIM技术在中国尊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2018(10):66-68.
[2]张磊,芦东,张琴,张奇,汤红玲.基于BIM技术的智慧装修一体化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0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