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的混凝土是由水泥、沙子和石头与水混合而成的。在土木工程发展的同时,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以满足建筑的要求和要求。作为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在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效果非常好,对施工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比其他的材料相比较占有一定的优势,它不仅可以保证作业的连续性,又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成型。在中小层、高层、超高层施工中,经常被使用的材料就是混凝土,它在运输方面,既方便、又节省时间,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施工周期。混凝土的作用极其强大,并且为土木工程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导言:目前,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最为频繁的结构形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要不断改进这项技术,有效解决现阶段土建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在实际施工阶段,需要积极开展土木工程施工流程监督,掌控建筑工程质量,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以此推动建筑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并能够保证人们生活生产的需求。
1 土木工程建筑以及混凝土概述
1.1 土木工程建筑概述
土木工程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民生建筑,在人们的生活中更为普遍。土木工程建筑是由专业人员借助不同的材料、设备和施工技术建造的。土木工程建筑具有一定的实用性[1]。实际上,实用性需要很多经验。同时,土木工程建筑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混凝土材料包含较多的学科,常见的包括施工技术、施工设计、施工侦查等。土木工程建筑也同样具有社会性。土木工程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施工技术与施工水平差异较大。
1.2 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本身属于一种复合型材料,混凝土通过借助凝胶材料,可促使各类施工所需的材料充分复合,促使各类材料能够形成一种全新、高性能的材料。这种复合材料通过砂、水、一定比例的水泥和专业设备搅拌,可以有效地保证水泥的性能。目前,土木工程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是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本身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混凝土成本相对较低,价格相对较低,材料性能相对较高。
2 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1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原材料来源广泛,混凝土凝固后的质量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要求,根据其对工程质量和前期成本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此外,还要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严格的管理,施工必须根据相关规定执行,以保证最终的施工质量。
(1)混凝土原材料和配比问题混凝土的材料的选取一定要按照国家规格和要求进行。
(2)混凝土的施工操作混凝土的施工,要有科学的规划,合理的组织,并且要严格执行,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任何环节中的所有操作和施工质量都达到了相关规定的要求,例如相关规定对混凝土的强度做了要求,必须要在1.2PMA及以上时才能使混凝土受到压力时能够承受得住,能够保持稳定。
(3)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质量直接关系到施工工艺的质量,混凝土的材料配比也极大地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由于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与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搅拌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配合比原则。
2.2 混凝土模板搭设的问题
结束了混凝土的制作和搅拌之后,就需要进行混凝土模板的搭设工程了。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后的质量,要取决于在木板搭设时模板材料以及架立模板选择的好坏。要确保施工整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确保强度符合相关标准,就需要固定好模板,做好密封工作,同时要打磨模板以保持表面足够的平滑。
2.3 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每个建筑对混凝土的强度及结构等要求各不相同,就需要针对不同建筑的要求以及特点选择不同的浇筑技术。
同时,施工人员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在正常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工作不认真或离岗,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造成整个施工的失败,特别是混凝土养护工作,一旦不认真,就会造成混凝土表面气泡等问题,影响最终施工质量。
3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3.1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更好地保证混凝土的使用效果,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主要配备移动泵和配套泵,根据实际预约时间运送到指定区域。但要求相关人员分析混凝土凝结速度快的特点,准备好备件,避免因养护时间过长而造成混凝土凝结,以免出现异常运行。另外,管道使用完毕后,应进行清洗,以保证下次管道的正常使用在运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运输中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掌握,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而做好相应的措施;第二,尽量降低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以免出现其塌损现象;第三,确保运输泵的质量,加固连接处位置,有效地防止浆体漏出来;第四,及时清理混凝土的运输泵,千万不要遗留残渣。
3.2捣实环节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捣实直接影响到浇筑的正常操作。在施工初期,相应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合理选择振动器。在一定程度上,质量控制对施工技术水平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浇筑工艺上,容易出现混凝土工艺难以控制的问题。因此,想要从各个方面去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就要一次性、均匀的完成振捣工作。首先振捣混凝土时,要从分歧的底部、顶部、中间分别进行,必须要把振捣器均匀的插入,主要是为了发生漏振的现象;其次要把握和控制好振捣器移动的长度和插入的深度,并大力度地对混合物进行充分的振捣;最后,应该对混凝土实施相应的养护措施,这样就会有效的防止出现裂痕、裂缝等一些破损现象,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
3.3温度控制技术
为了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混凝土在水化反应的作用下会产生放热现象,但混凝土本身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不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混凝土内部的全部热量,因此混凝土内外会有较大的温差,从而使混凝土出现裂缝和变形。那么,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现象,就要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为注意混凝土配置过程中的水灰比例,应该适当地降低水泥的使用量。另外,在施工时,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矿粉和煤灰粉材料来降低放热,以免出现结构性的问题,大大地提升了材料的性能和强度。在具体的施工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利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温度,可以在混凝土的内部安装循环水管。
3.4养护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混凝土构建的养护工作对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混凝土构件在浇筑完成之后,需要开展12-18小时的养护工作,其养护主要是:浸水和覆盖等工作。在维修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维修时间一般在一周以上。在养护过程中,如果发现气温较低,要针对具体情况做好养护工作,按照冬季施工的要求,提高养护效果。例如,通过添加添加剂或蓄热,可以减少由于低温而导致的维护不充分的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施工是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内容。从本质上讲,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意义,它不仅包括施工技术,还涉及到竣工后期的养护工作。所以,建筑工程人员必须重视混凝土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分析和研究混凝土施工中的每一个细微的流程,最大程度上来实现混凝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新.土木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9):21-22.
[2]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87-89.
[3]戴俊锋.解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7(19):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