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清水混凝土结构框架体系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关系到建筑物整体结构框架的安全稳定,受到工程人员的高度关注。清水混凝土施工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将对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根据当前建筑设计规划中的框架结构和施工要求,积极完善清水混凝土施工作业的流程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完善养护制度,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标准。
关键词: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建筑企业应着力于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进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只有满足居民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需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清水混凝土施工作为一种混凝土工程,是目前我国建筑业最流行的施工技术之一,适应了当今时代的需要。但在工程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加以解决,以达到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最大效果。
2 清水混凝土技术难点简介
框架结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各种影响因素,把握轴线及尺寸的施工要求,因此施工时需要实际考察模板的应用度,了解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及实用性能。保证施工时模板的准确位置达到标准的质量控制,相比于传统技术而言,清水混凝土技术应用优势明显。
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相对简单,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这是其自身专属的特点,因此施工之前技术人员一定要提前设计好施工流程,完善各部分零件安排,必要时可预设埋件位置。清水混凝土施工时不包括抹灰层的施工,因此准确定位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保证各部分零件应用统一,位置准确,否则将会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
框架技术施工时缺少了抹灰层,就导致施工尺寸比实际墙体小很多,工作人员需要二次调整墙体的施工设置,定时调整轴线来确保墙体的标准性,使装修层面与清水框架保持一致,一定要严谨施工防止墙体内部的联合部分出现裂缝现象。
3 在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举措
3.1支护支撑结构体系的建设
模板工程以及相应支撑结构体系的规划方案和施工举措在某种程度上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以往的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通常会将框架中的梁柱等关键点的施工过程,运用组装和拼接的模式来形成相应的整体模板,这种模板体系可以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并且在支撑结构体系中可以进行灵活的调节和调整,可以适应多种作业需求,满足对施工环境的条件要求。在施工中还要强化支撑体系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要保持好其完整性和稳固性,采取横向的水平支护结构体系来达到稳定的平衡关系,防止梁柱体系发生崩塌和破损,引发质量问题。要对支撑结构进行密切的质量监管,实行动态式的跟踪控制,同时要观察和了解建筑物结构中的梁柱部件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出现了异常情况和不合理的环节。另外,在完成相关作业的前提下,要对支撑结构和模板进行拆除,在拆卸作业中,要掌握正确的顺序,把握好拆卸的时机,质量监管人员要对整个拆除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防止施工人员不按照顺序进行拆除作业。在拆卸过程中要避免对支撑结构部件造成损伤和破坏。
3.2 完善模板工程施工流程体系
清水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定型及其稳定性都需要相应的模板作为支撑和保护,因此在设计、搭建模板体系的过程中,要对产生的压力和应力进行监测,以防出现结构变形导致崩塌,并且依据设计形状和大小尺寸对模板结构进行对比与核实。保证其强度和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首先要确保所有的模板结构和部件能够更加容易进行组装,也是为了方便后续的拆卸作业,设计人员要重点对其承载性能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其满足支撑方面的施工需求。其次要保证模板的部分结构不发生变形,为浇筑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要科学选用所使用模板的材质,要依据规范部件的型号和具体特点来选择,还要预制多种类型和规格的模板结构,以应对不同的框架形状的施工要求。最后,模板的制作中涉及到的相关参数和指标要与设计规范相同,尽量降低误差率。同时还要对模板进行整理和清洁工作,保证其表面光洁和平整,这样可以防范在刷涂料时出现遗漏和缺陷。
3.3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新拌混凝土必须具有极好的工作性和粘聚性,绝对不允许出现分层离析的现象。清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包括流动性、填充性、耐久性等,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分析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耐久性:为了提高清水饰面混凝土的耐久性,应主要从抗渗性、抗化学侵蚀性等方面采取措施;抗冻性:当工程经历冬季施工,为增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可采用具有防冻早强泵送、引气组分的外加剂,适当调低水胶比,并掺入适量的磨细掺合料,才能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冻融性能;抗碳化:碳化速度与混凝土密实度有关,需要通过控制砂、石的级配掺入磨细合料并控制好砂率,水胶比等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参数,以提高结构的密度;体积的稳定性:混凝土的收缩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水胶比、混凝土养护失水等有关,要减少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可采用润湿的多骨粗细骨料代替普通骨料;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当混凝土含碱料赤字大,在潮湿环境下会引起碱―集料反应,导致混凝土被破坏,因此必须控制水泥中含碱量,使用低碱活性集料配置混凝土。
3.4 清水混凝土养护控制措施
为避免形成和减小清水混凝土表面色差,抓好混凝土早期硬化期间的养护十分重要。清水混凝土结构物的侧模应在48h后拆除。模板拆隙后其表面养护的遮盖物不得直接用草垫或草包铺盖,以免造成永久性黄颜色污染,应采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4d。清水混凝土如养护不当,表面极容易因失水而出现微裂缝,影响外观质量和耐久性,因此,对裸露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采用粘性薄膜或喷涂型养护膜覆盖进行保湿养护方面的措施。
4 成品保护措施
建立完善的成品保护制度,严格工序交接,明确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加强宣传和树立成品保护的意识,提高工人对成品保护的认识和自觉性。应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更要强调建筑主体的施工质量,绝不能“重装修、轻主体”,杜绝用装修来掩盖主体施工的质量问题。
一定要做好成品防碰撞相关保护对策,例如可以在框架柱的四角和门口1.5m以下镶贴木扳条,以避免施工后续工作碰撞对角,也可在楼梯踏步的阳角附加钢筋或在踏步面上铺设保护木板等。装修施工阶段的成品保护是相当重要的,应该从始至终都要抓好,安排好相关的成品保护交叉工作,尽可能的减少影响和污染,避免返工造成损失。
5 结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清水混凝土因其绿色混凝土的称号,在对建筑外观的装饰中不需使用任何化学涂料而备受人们青睐,清水混凝土技术使用,不仅减少了建筑装饰装修的工作量,且节约大量建筑材料和人力物力,加快了工程的施工进度,有力促进了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清水混凝土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同时,加强提高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刻不容缓,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认真落实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才能有效保证清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振林.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建材,2018,04:299-300.
[2]靳治强.探究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9):33~34.
[3]魏嵩锜.浅析清水混凝土的应用与特点[J].四川水泥,2018(10):319.
[4]邬锦斌,黄沛文,陈志杰.清水混凝土的应用及常见问题分析处理[J].广东建材,2018(10):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