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石晶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期   作者:石晶
[导读] 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对各类型的植物配以其它题材使园林植物充分地发挥环境功能和景观效果
        摘要: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对各类型的植物配以其它题材使园林植物充分地发挥环境功能和景观效果。从园林植物配置的概念、意义、园林植物配置中出现的问题及坚持的原则等方面入手,从而有效地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用
引言
        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景观要素,园林景观植物以其独具特色的姿态形成植物景观,给人带来视觉享受。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风景园林师更多地关注植物景观的社会生态效益,植物景观设计规划建设后景观效果成为衡量风景园林作品的关键。
1、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景观设计是指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现代植物景观园林的设计中不仅仅包含了艺术性的特色,还包含了科学性、生态性以及历史文化延续性等诸多方面的特色。
2、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2.1、个性化原则
        针对城市不同的气候和土壤,了解城市文化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合理分析实际情况,分析具体问题,确保园林景观设计能与城市发展实际相结合,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造就了城市特色园林景观文化。
        2.2、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
        当下植物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弘扬我国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设计项目,为了更好地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化特色,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要延续我国历史文化主流,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将成为我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并行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连续性原则更应该成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并为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2.3、艺术性原则
        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原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它不是简单的植物堆积,也不是乔木、灌木、地被的随意搭配,而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加入艺术元素,让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园林植物配置时,根据当地的人文环境,选择乡土树种,突出当地特色,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艺术景观效果;在同一个景观作品中利用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季相变化,达到四季观赏到不同的开花植物,四季观赏到不同的植物景物,实现“四季有花花不同,四季有景景不一”的园林植物配置最高境界,提升绿化景观的美感和提高观赏价值。
        2.4、景观生态原则
        通常来说,园林植物景观除了在视觉上可以供人们欣赏之外,它所具有更加独特的功能是为人类所生存的世界创造出一个自然生态环境。园林植物本身就具有吸尘、降噪、调节温度、防灾等功能,这些功能使得园林植物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设计园林植物景观时,要考虑园林植物的景观生态原则,更好地发挥园林植物对社会的有效性,就必须利用它自身的独特特性,发挥其生态效应。
3、园林景观现存问题
        3.1、设计偏离实际
        在城市规划中,很多设计师没有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而是在短时间内复制粘贴原有的设计方案,以赶上规划,忽略了长远的生态发展。“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不能根据当地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1]。
        3.2、外来植物的盲目引进,乡土植物的少量使用
        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将植物分为三六九等,为了追求所谓的绿化档次,盲目引进与推广外来植物,不重视使用乡土植物,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植物的使用原则。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的自然淘汰和竞争而生存下来,比较适应本地区的环境,具有成活率高、抗逆性强、管理粗放、可观赏性强、养护成本低等特点,还能体现地方特色。

而外来植物的盲目引进,它对人、财、物的大量消耗,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和适应过程,在短期内很难取得预期的景观效果,同时,外来物种还有可能引起外来物种侵入,破坏生态平衡。
        3.3、设计标准不统一
        在城市规划中缺乏统一的园林景观指导标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分追求现代化,忽视了当前城市的发展、城市的人文历史和人文景观的建设,使得园林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不协调。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统一的标准和原则,达到城市的传承性和自然性[2]。
4、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实践要点
        4.1、自然的重构与重现
        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成型,必须先从对自然重构及自然重现的诠释做起。其中,自然重构主要通过对部分场景进行“效法自然”设置,充分发挥其景观生态特点。而自然重现则主要针对当前人们对大自然的需求,通过优化现有景观设计,使其实现自然重现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自然重构与自然重现往往是统一出现。为某个山水庭院园林景观设计示意图,充分利用了自然重构与重现的方式,充分展现了园林景观自然风格,确保其美感度和生态性达到城市规划建设预期目标,凸显园林景观兼具功能性和艺术美感的设计风格。
        4.2、历史文化延续
        当下植物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弘扬我国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设计项目,为了更好地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化特色,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要延续我国历史文化主流,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将成为我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并行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连续性原则更应该成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并为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3]。
        4.3、坚持可持续发展政策
        在城市规划中加强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可持续发展为首要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而且可以使园林景观具有延续性。在城市规划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选择绿化植物时可以充分考虑当地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城市未来的发展,从而做出合理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既可以解决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又可以增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平衡城市与自然的关系[4]。
        4.4、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案
        重视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应重视景观设计特征,才能将设计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体现出植物景观的效果,明确植物生长要求。根据植物特征选用不同的养护方案,应立足长远角度看待风景园林设计,重视思维的转变,使得植物景观与环境效果相呼应,提升设计审美水平。规划设计景观时:一方面要注重与实际环境相结合,进行实地考察,在实际设计中明确季节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佳方案;另一方面重视人文特色,明确植物代表的意义,在不同季节展现出不同的特征,保证在四季植物能展现出不同的活力。城市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要合理配置植物,对风景园林进行整体规划,才能提高风景园林视觉效果。发掘植物景观内涵,充分考虑城市景观周边环境,避免城市风景园林与周边环境不和谐。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要细致了解植物生长习性和植物对地区的适应性,考虑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打造合理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宏观把握设计整体。植物会随季节发生变化,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升园林植物景观视觉效果[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与意境,需要我们认真了解城市规划建设及园林景观作用。设计时严格遵从城市发展规律和自然理念,确保园林景观设计特征和周边区域完美融合,以此显现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这也是城市园林设计行业得以高效、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宇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9(24):94-95.
[2]黄莹.寺庙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9(24):98-99.
[3]岳谙.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探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12):95-96.
[4]刘晓宇.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居舍,2019(35):116.
[5]陆洲.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居舍,2019(35):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