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技术探讨俞亚利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期   作者:俞亚利
[导读] 现代产业不断发展进步,在了解公民对生活环境、生态质量等方面的相关要求之后
        摘要:现代产业不断发展进步,在了解公民对生活环境、生态质量等方面的相关要求之后,园林工程需要探索全新发展道路,将绿化施工质量不断提升。所以园林施工技术应用阶段,注重对实践问题的突破,将技术应用价值充分展现出来,注重施工建设的实效性、科学性,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给公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养护技术
        1园林施工植物选择
        1.1形态
        植物形态的选择是绿化施工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因此,园林绿化施工之前需要技术人员对植物种苗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尽可能的选择一些生长比较缓慢的树种。根据不同树种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形态不一样进行合理树种选择。例如,在进行住宅小区景观园林建设时,最好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和土壤状况进行树种选择,一般情况下,乔木类和灌木类树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两种树种长大后枝叶茂密,乔木生长形态为展开型,灌木生长形态为卵圆形,均适合于住宅区绿化改造,能有效提高住宅小区的美观度,让居民住得舒服的同时还能有很好的风景视觉体验。
        1.2质感
        所谓的植物质感,就是植物通过外表皮、叶子以及树枝等多个部位给人展现出来的形态质感,植物自身生长特点的、阳光照射已经营养汲取等都是植物质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比如,法国梧桐在阳光充和营养都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枝繁叶茂的情况,看起来很有质感。
        1.3色彩
        植物色彩是园林景观建设时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颜色搭配可以到达不同的效用,直接决定了园林绿化施工的整体观赏效果。当前,最常用的植物颜色有绿色、翠色以及暗黄色。另一方面,通过搭配各种颜色的花卉还可以起到提升园林景观整体颜色的效果。
        2园林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1布局规划欠科学
        在进行园林工程的施工中,绿色植物是主要的组成,这就需要做好绿植的科学布局以及规划工作,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对植物的生长周期以及植物类型进行分析,掌握养护要求,对绿植的差异性以及养护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但是,我国很多的园林规划布局没有科学性,处于混乱的状态。
        2.2植物采购把关不严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而言,园林工程的植物采购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充分的把握采购过程中植物的名称和种类、数量和产地、规格以及植物检疫等细节信息,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很多的采购人员对植物的具体信息没有做到充分的掌握,没有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苗木的采购,这些问题都给园林绿化工程带来了影响。
        2.3缺乏完善的后期养护
        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的精神面貌重要体现,对于当地的气候环境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园林绿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长期工作,施工完成后,绿植需要定期做好保养工作,保养人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结合我国园林养护现状分析,一些养护人员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导致实际工作严重不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绿化工作的发展。
        3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3.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针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相关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注重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在有效的交流沟通过程中,企业才能及时发现实际施工作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制定出解决策略,始终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设计需求。例如,在城市公园中要移植大量的树木时,为了有效提高移栽植物存活率,施工单位应提前对植物种类的生活习性、成活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然后对工程现场施工标高、种植土壤性质做好调研。在此过程中,加强与土建单位、市政排水部门等的沟通交流,从而掌握路面标高、园林地下管线埋设深度及布局走向,从而采取最佳栽植方法对植物进行栽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绿化工程施工质量。

此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施工现场管理体系,例如明确管理人员职责与权限,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规范和约束管理人员行为,构建并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完善一系列制度共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3.2提升施工队伍专业水平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单位应加强专业施工队伍建设工作,提高施工队伍整体专业能力,为保证园林施工质量也有着积极作用。在提高施工队伍专业水平时,应要求每个施工人员掌握园林建设技术关键点,包括仪器法(利用全站仪进行定点、放线工作)、网格法(利用测绳等工具在等距离地面画正方格)、交会法、目测法等施工技术。同时,掌握草坪土壤改良技术和水源选择技术。加强与施工管理单位的沟通管理,协助管理人员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3.3注重施工过程的全面性管控
        在施工阶段做好对场地的清洁处理是基础性的工作内容,同时施工阶段还应该将场地的平整性提升。由于实践阶段对各类资源应用要求诸多,通过对排水勾去掉合理设置,并做好地下管线的填埋处理,则施工现场的污水排放顺利完成,避免场地积水影响环境质量。园林施工阶段,保障土壤的质量是提升植株成活率的基础。勘察之后施工期间复查,如果存在问题或成分缺失需要及时进行添加处理。如果园林工程在一个长期不用的长期进行,则需要对该场地消毒处理之后在进行应用,避免其中存在病菌。其次植株材料的种植配合以及质量方面的管控,材料制作作为项目工程的基础部分,是提升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材料应用阶段,需明确项目施工图纸的植株配置要求,经过对园林施工技术合理化应用,后期美化效果都能全面提升。在施工阶段要求第三方监理或企业自行成立监管部门也是十分必要的,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检测与监督,确保技术应用到位且材料质量达标。
        4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技术
        4.1抗旱灌溉技术
        水分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需要对植物进行适当水分的灌溉,促使植物健康生长。不同种类的植物,其自身对于水量的需求数值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其需要对植物就水量层面的要求进行充分探究。若该植物处于春秋季节,降雨量比较少,那么就需要适当地提高植物的浇水量。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植物对水量的不同要求制作水量需求表,进行定期的浇灌工作。
        4.2防治病虫害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加强对园林工程所在地区容易出现的病虫害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前进行预防;另一方面要增加植物的多样性,防止因园林树木种类较少而出现的大规模病虫危害。
        4.3土壤养护技术
        要按照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合理进行施肥,满足植物养分需求,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如果土地不能满足植被生长的需要,就会对植被生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土壤来讲,本身是由多方面组合形成的,分别是颗粒状矿物质、水分以及微生物等,在土壤处于肥沃状态的情况下,植被生长速度会随之提升,一旦土壤不具备肥沃性的话,植被成活率就会降低。对此可以适当地翻松一下土地,设置有关的排水沟。
        结束语: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一方面能够将项目整体质量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展现其生态影响作用。尤其是在我国现代社会背景之下,环境质量、大气质量问题频发,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探索提升社会产业发展力的有效途径,将园林工程的施工水平逐步增强,能够起到生态保护的基本作用,遵循政府相关部门对绿色发展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左伟.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探究[J].居舍,2019(14):109.
        [2]章金国.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的运用实践[J].居舍,2018(12):116+96.
        [3]柯凯军,吕思悦,朱迪.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的运用实践[J].现代园艺,2018(04):200.
        [4]刘建锋,蔡金海.浅析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后期养护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8(01):48-49.
        [5]陆群芳.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的运用实践[J].科技风,2015(09):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