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土木工程行业也随之发展迅速,建筑工地充满了城市的各个角落。随之而来的部分工程事故也将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推到了讨论高点,引发了越来越多市场的关注,而工程事故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施工阶段现场的管理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因此,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优化施工现场管控体系,是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基本保证。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现阶段施工现在的诸多问题,通过论证现场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施工现场的相关管理建议及整治措施,为实际建筑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提升
引言:实际上,随着社会消费者对建筑行业的了解和熟悉,他们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越来越了解,对最后呈现的建筑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土建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后,搭建健全科学的工程管控体系,对项目施工现场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保持工地现场的井然有序,实现高效安全的生产活动,是实现企业竞争力和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施工现场管理紊乱,施工活动推进缓慢,施工效率难以保证,从而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生产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90后"及"95后"逐步成长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力量,他们对于居住场所的品质要求远高于其父辈,智慧社区、绿色社区、健康社区的概念不断被提及和放大。因此,在如此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的发展实际上面临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
1.1施工现场管理机制的落后
对于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他们施工现场所执行的管理机制已经滞后于市场及社会的发展,在实际生产过程过会存在较多的问题。
首先,大多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时,呈现"不体系、不谨慎、不严格"的管理特点,没有对整个项目所有部门的工作任务进行监督和审核,从而导致了部分工作由于疏忽大意形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其次,没有很好对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监理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界线划分,权限范围紊乱重复,既影响了建筑施工正常工作,也降低了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最后,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蝇头小利,铤而走险,以次充好,做出违法违纪的事情。以上陈述的三点,都是土建工程施工阶段现场管理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而这些无疑严重打击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下图所示即为较为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
···
1.2质量控制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土建工程施工现场来说,最大的管理难点就是对建筑材料的管理。由于管理人员的意识不够强,导致部分建筑材料如混凝土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了一定的性质变化,降低土建工程的施工效率,延长施工周期,增加相应的施工成本,同时也会影响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甚至对后期的入住使用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1.3施工队伍安全意识较低
安全问题在土建工程施工阶段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既然强调再三,仍然有部分工地由于施工工艺的不严谨、施工防护的不到位、施工工具的不注意等各种原因,导致出现安全事故。这其中主要由两点原因:第一,是因为施工人员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第二,是施工人员的从业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不够丰富,故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淡,施工工序不合理,这都增加了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难度。
2、加强土建工程施工阶段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2.1是施工企业品牌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增加企业品牌力和竞争力是每个企业的必行之道。注重施工现场的管控体系,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从源头开始,势必要对整个施工现场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对建筑工程施工流程体系进行总结和改进,促进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这不仅可以让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发展成为行业标杆,以此带动整个建筑行业的改革和推陈出新,使得企业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2.2时代发展下的必然产物
由于互联网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5G生活、大数据等前沿行业使得人类的科技水平发展到空前水平,而这些新兴行业对以建筑业为首的传统行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首先,这种突破和创新能力对于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是一种促进和鼓舞;其次,这将加速行业洗牌、淘汰和新生的过程。对于那些反应更加迅速的先知企业来说,他们更快的实现企业转型,更好的实现新兴技术与企业管理模式的融合创新,他们也更有希望在这波浪潮中占得主动。实际上,对于2020年的各行各业来说,移动互联网是所有人无法避免的产品。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如何迅速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思索和改变,跟上社会及市场的发展需求,是当下企业扩张发展的首要思考问题。
2.3满足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及消费者对建筑工程的熟悉,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的施工管控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企业只有对现有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推陈出新,从建筑工程管控体系上进行改革、优化,实现施工质量的提升,给社会及消费者足够的信心。这既是满足建筑工程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企业完成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3、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
上文提出,对于现代时代背景下的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健康平稳发展,成功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就势必要对现有的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升级。本文作者经过走访若干个高效的施工现场,通过总给,对施工现场管理模式的重点进行如下梳理:
3.1项目管理机制的创新优化
顺应时代的需求,建立创新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机制,改变施工人员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模式,实现跨部门间的合作发展,从而实现工程建设工作的高效推进。对于土建工程施工阶段管理机制的建立,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首先,要规避以前单一、落后的管理制度,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采用部门负责人和区域负责人的双线管控机制,这既避免了过去部门负责人单一管理的诸多弊端,也提高了生产建设效率。其次,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实现人性化管理模式。随着“90后”、“ 95后”逐步成为从业人员的重要代表,他们在工作中除了必要的劳动报酬外,更期待获得企业归属感。因此,在对年轻人的管理时,更要人性化、实际化。
3.2针对施工建筑材料的管理措施
完善对施工现场施工建筑材料的管理措施,保证施工生产活动的效率和进度。首先,对源头施工材料提供商家进行各方面资质审核,同时对施工现场混凝土原材料的保管环境也需要一定的监管,保证环境温度、湿度的恒定。其次,严格规范施工材料的使用,确保符合建筑规范要求;最后,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专业技术、职业素质及道德水平满足生产要求。
3.3针对工程资料的管理措施
对于一项建筑施工项目来说,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低于施工质量,如果工程资料管理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轻则影响工程施工进度,重则严重破坏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将带来较为严重的施工事故和社会不良印象。因此,对工程资料的管理也是土建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重点。首先,与建筑施工制度一样,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也需要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流程、管理条约、责任划分。其次,由专业人员组建形成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管理小组,既需要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而且对于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正和修改,确保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助力。最后,在对建筑工程资料进行管理时,一定要进行资料的分类和细化。对工程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收集和管理,避免资料出现错乱混淆的情况。
3.4打造“能吃苦、能打仗”的高效施工团队
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改革创新。技术是所有生产活动存在的客观基础,是保证所有规章制度行之有效的重要依据。管理技术的创新需要从两方面来实现,第一,要积极督促相关技术从业人员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和行为,保证个人及企业的竞争力;第二,是要求管理人员自身要熟知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保证施工工作顺利开展。
实际上,科技的创造和研发就是为了满足人的各方面需求,满足人类快捷、简单、方便的生活及生产需求。因此,在对建筑工程管控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时,要实事求是,满足相关的生产需求,如果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考虑实际生产需求,为了现代化发展而引进一系列作用不大的机器,就得不偿失。
结束语
总之,做好土建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既是对施工团队的一次考核,也是保证施工企业在未来工地创新管理模式上的良性探索。建机制,造人才,重视工程“双料”的管理,是实现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基本要素。
参考文献:
[1] 刘铭.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265-265.doi:10.3969/j.issn.1673-1328.2012.07.275.
[2] 沈国耀,王国琴,郑岩岩. 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思考[J]. 中华民居,2014,(3):432-432.doi:10.3969/j.issn.1674-3954.2014.03.358.
[3] 吴凇.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途径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4,(23):27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