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究孟祥玲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期   作者:孟祥玲
[导读] 我国国土辽阔,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地质情况
        摘要:我国国土辽阔,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地质情况,其中软土地基是较为常见的地基形式,若是无法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就会对公路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如沉降及开裂,从而对行人、车辆造成威胁。由此,对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总结,以在实际施工中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处理技术,为公路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公路工程在施工中对路基的沉降有很高的要求,而沉降也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主要问题,在施工中如果遇到软土地基,必须科学合理地处理,否则会降低路基的稳定性,影响总体施工质量及使用寿命。基于此,开展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软土地基的特性
        软土地基普遍具有孔隙率大、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等特性,如果处理技术选择不合理,或者处理工艺不够科学,必然会影响公路工程路基的强度,不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影响公路工程的正常使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及时分析软土地基的特性,结合工程特性,选择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保证公路工程能够正常使用。
        2软土地基对公路工程质量的影响
        2.1公路路面沉降
        若无法对公路工程中的软土地基进行妥善处理,就容易导致公路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这主要是因为软土地基在遭受地下水长时间冲刷后,带走一部分泥土,从而使得地基流失。另外,一般地基结构下的软土层都较为薄弱,在遭受外界压力作用时,就会导致地基不稳定,进而引发公路路面不均匀沉降。
        2.2损害路面原有结构
        软土地基稳定性较差,再加上长期受到雨水的冲刷与腐蚀,以及外部荷载的影响,会对公路路面的结构产生直接影响,降低公路路面质量。当前,我国公路工程所选择的施工材料为沥青混凝土或者水泥混凝土,若路面基础材料选择不当,就会导致公路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要结合地基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材料及施工技术,以保证公路质量。
        2.3缩短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
        软土地基主要包含松散砂、大孔隙泥炭和松软土等几类土层结构,导致其渗透性较小,抗压性较差。在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一旦对其进行的压实处理不到位,就会导致路面沉降,影响公路质量,从而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
        3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3.1强夯法
        强夯法是指在施工中使用起吊设备或者重锤,对软土地基进行不间断的夯实,借助重锤的冲击力,使得软土地基土质更为密实。在应用强夯法的过程中,重锤起吊的高度及重锤的质量都需要进行计算,以保证软土地基得到最佳的密实度。该方法一般广泛应用于黏性土、碎石土或者湿陷性黄土等类型的软土地基中,尤其是在砂性软土地基中,更是处理技术中的首选。
        3.2换填垫层技术
        换填垫层技术是一种应用频率较高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对含水量高的土壤进行换填,将地基铺设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土替换成能够承受高强度、抗腐蚀性好、性能相对稳定的材料。其具有工期较短、工程造价低的优点。换填垫层技术对细节的处理要求很高,首先在施工前对原来的地基垫层进行分析并制订详细的施工计划;其次,选择合适的换填土壤,以弥补原软土地基的不足;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换填的密度,通过人工或者设备对换填材料进行碾压和夯实,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3.3注浆施工技术
        注浆技术也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方法。

注浆技术对提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注浆施工时,首先要通过施工设备将材料加工成泥浆,之后应用高压技术将泥浆注入软土地基中,当泥浆冷却后就可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保证地基的稳定性。注浆施工的关键在于地基钻孔,施工人员必须要有效控制钻孔深度,保证钻孔达到底部,实现有效的固结作用。
        3.4碎石桩加固技术
        为了保证公路尽快投入使用,对施工效率提出了较高要求,碎石桩加固技术由此成为公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快速施工方法。该技术的施工步骤如下:利用软土地基的特性完成打孔工作,并根据土层基础的密度特点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填充,形成石桩。碎石桩加固技术的优势在于能有效提升地基的承受能力,不会因外界压力而发生变形。
        3.5排水法
        排水法主要应用于水质条件恶劣的公路工程中,如部分工程可能存在地基位于水位以下的情况,无法通过常规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也无法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为此,就需要应用排水法。该方法主要是在软土地基中预埋排水管,在道路两侧设置排水盲沟,通过排水管将地基中的水引入排水盲沟,实现将地基中的水及时排出。该方法不仅能及时排出软土地基中的水,同时还能有效解决水位不平衡的问题,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应用排水法时,要加强对路况的检查,保证排水盲沟的牢固性,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吸水性材料,去除地基中多余的水分。
        4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施工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4.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是正式实施阶段的前提保障,能够提升对路基处理的准确性、可行性与合理性。准备工作的进行首先就是要做好施工前对软土地基层的勘探,发现施工区域土层的特殊性,并根据检测的结果,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探讨,最终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处理手段。其次就是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测和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育,让施工团队更加井井有条,施工的效率大大提高。当然,对未知困难的预测也极为重要,通过勘察结果提出可能发生的状况,并针对这些状况进行提前规划,防范于未然才能让施工过程更好地进行,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更加灵活地应用于施工中。
        4.2正式施工阶段
        正式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的重中之重,是实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要一环。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不同的技术应用带来的问题也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施工者针对各类技术分别进行相应防范措施的设立。比如对于夯实法的运用就是主要进行噪声的控制,同时在与建筑物距离较近的道路旁试着更换技术来进行建设,以免对建筑物产生影响。当然,在准备充分地前提下,最好的方式就是按照规划好的程序来进行施工,以免产生施工混乱、技术用错的现象,而在碰到突发现象时,可以根据提前规划好的解决方案进行处理,这些都是在正式施工中要注意的东西。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分析了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高、强度低、孔隙比大等特性,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比较大,需要采用合理处理技术,以提升软土地基处理效果。不同处理技术有其独特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在选择时,要结合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适的处理技术,以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彭帆,苏军剑.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3):155-157.
        [2]陶玉明.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66.
        [3]尹刚.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8(12):144-145.
        [4]赵国庆.基于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7):242-243.
        [5]张超.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4):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