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室引导下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24期   作者:马长胜 丁有新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已成为影响企业、行业、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已成为影响企业、行业、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基础创新、转化科技成果,企业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可构建基于工作室引导下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工作室引导;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企业各项工作、制度的执行及落实都需要员工的参与,员工的综合素养、工作能力不仅会影响其未来发展,还将影响企业发展稳定性[1]。企业需重视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综合素养、工作能力。高技能人才会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企业高技能人才数量将直接影响企业人才结构。企业可建立基于工作室引导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内涵
         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效果,企业需改变人才培养理念,充分发挥公司创新工作室的积极作用,由制度、资源及运营几个角度着手,建设基于工作室引导下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实现企业、员工共同发展的目标。
         首先,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主要涉及指导考核常态制度、完善能力评价机制、构建业务模块支撑平台等,以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2]。其次,资源体系。企业需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方面的作用,积极构建完善培训课程体系、配置足够培训教师,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最后,运营体系。企业需合理建立运营服务体系,以确保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企业尤其需重视组织结构、实效提升方面,依据高技能人才实际水平及培训需求,采取层次化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培训内容符合人才、企业要求。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企业需配置足够教师及培训设施。
          2.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法
         高技能人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础。为推动企业稳定、持续发展,需构建基于工作室引导下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2.1建立工作室
         随着经济、科技的持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成为技术、人才方面的竞争。企业为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目标,需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3]。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可构建基于工作室引导下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积极构建工作室,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企业需依据企业特点,建立多元化工作室,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带头作用,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首先,企业可选择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业务能力提出的技能人才或劳动模范创建工作室,激发其他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人才是影响企业发展速度及发展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元化特征。企业可采用建立多种技术方向、不同创新点的工作室,在企业内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以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效果,为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目标奠定基础。其次,培养高技能人才时,企业需重视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企业不仅需鼓励青年员工参与工作室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还应鼓励青年员工参与创新类工作室,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及能力。
          2.2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基于工作室引导下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落实,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及约束,因而企业需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2.2.1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企业在构建基于工作室引导下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后,为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效果,需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企业需将工作室任务完成情况、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职责落实情况等纳入绩效考核机制中,将其与员工薪资待遇联系起来,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另外,企业需建立以企业领导层为核心的监察小组,尤其负责检查、总结各个工作室工作效果,组织各个工作室成员召开成果汇报会议,以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效果。
         2.2.2建立健全能力评价机制
         为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企业需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积极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建立健全能力评价机制,由多角度评估、分析工作室成员工作能力,这对激发工作室成员参与培训积极性有利。首先,企业领导层需转变理念,在工作室内营造良好竞争氛围,激发工作室员工工作积极性。企业需制定并落实责任制,保证工作室所有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为提高员工能力而努力。其次,组织工作室开展岗位实践技能比赛。采用多元化能力评价模式,可准确判断工作室员工能力水平。另外,企业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原则,鼓励工作室员工加强与同行的沟通,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及人才培养效果。
         2.2.3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
         为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效果,其需建立健全奖惩激励制度。首先,为充分反映高技能人才培训过程,企业需建立员工培训档案,主要涉及:员工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同时,企业需积极利用培训结果,以激发员工积极性。企业可将员工培训结果与其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薪资待遇等联系起来,以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其次,建立完善激励制度。针对表现良好的员工或工作室,企业可给予一定物质、精神奖励(比如:给予团队聚餐、旅游经费),以激发员工积极性。
          2.3提升师资力量
         除上述因素外,为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企业需提升培训教师专业素养及能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需由以下方面着手:首先,企业需重视培养本企业内培训教师,充分发挥优秀员工带头作用。鼓励优秀员工这依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岗位特点开展讲座活动,以提高其他员工知识水平。另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员工互讲”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鼓励所有员工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其次,企业需重视培养兼职培训教师。企业可由高技能人才中选拔培训教师,依据人才优势鼓励其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及专业素养,努力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再次,企业可邀请同行专业人才进入企业担任培训教师,加强双方的业务交流及合作。最后,依据工作室构建专业化课程体系。企业需采用内部开发、外部购买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实际工作问题,建立完善、结构化课程体系,以保证人才培养效果。
          2.4建立健全运营体系
         企业需建立健全运营体系,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提供多样化培训方案。首先,企业需加强对新进员工的培训,采用岗前培训方式,提升员工对岗位职责的认知程度,提高其专业素养及职业能力,确保员工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其次,提升业务骨干能力。员工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需加强对业务骨干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及工作能力。最后,加强对精英人才的培训。人才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而企业需重视精英人才的培养。培训过程中企业需重视提高精英人才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精英人才带头作用。
          3.结语
         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效果、提高企业高技能人才比例,企业需基于工作室引导下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做好管理机制建设工作,以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另外,企业还需优化配置资源体系,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婧泓.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管理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8,(12):204.
         [2]李宁.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工匠精神”锻造高技能人才[J].现代职业教育,2018(24):212-212.
         [3]袁劲松.网络应用项目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电脑与电信,2019(9):30-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