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故障抢修与应急管理 林晓榕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林晓榕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这对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故障抢修和应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317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这对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故障抢修和应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轨道交通部门需要加强运营设备故障抢修和应急管理的建设,不断提高运营故障抢修与运营管理水平,才能为居民的安全提供保障。对此,本文主要从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提升轨道交通行业运营设备故障抢修与应急管理水平的措施,希望对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故障抢修;应急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各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其中也包括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路线总里程位于世界第一位,在建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在轨道交通发展的过程中,最受人们关注的就是安全问题,我国国土面积大,各地的地理环境相差也较大,受各地治安状况、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地轨道交通发生的安全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城市轨道交通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一旦出现设备故障或安全事件,很容易会造成大规模的损伤,社会影响力的相对较大。对此,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故障抢修与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利用科学技术,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和应急系统,才能提高轨道交通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故障抢修与应急管理的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运用设备故障抢修和应急管理融合了各领域的基础,在相关技术保障轨道交通生产运用的同时,也为轨道交通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故障抢修和应急管理的工作主要涉及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等,这些系统为轨道交通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首先,轨道交通不同专业系统使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都存在的差异,因此很难实现数据的直接交换,无法实现交通信息的共享,给轨道交通的全方位监控、安全运营以及环境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其次,我国各地区城市轨道交通普遍缺乏统一的平台,不同系统的界面、操作方式以及报警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不同系统间的独立操作权限存在限制,给运营数据的全面共享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无法为决策层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
        最后,我国轨道交通的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高效智能的健康系统,监测、报警以及响应工作对于人工的依赖还很大,在预案管理方面,仍使用单纯的文本预防,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智能预案系统的作用。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故障抢修与应急管理
        (一)设备故障抢修体系的建立
        为了建立完善、高效的设备故障抢修体系,在线路的运营筹备阶段,相关部门就需要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工作,在结合线路、运营特点的基础上,从抢修原则及抢修制度方面做好规划,建立适合相关轨道交通的运营设备故障抢修体系。
        故障抢修原则是制定抢修方案的基础上,也是故障抢修首要目标的体现,因此需要在结合轨道交通自身特点和保证运营需求的基础上,坚持保护乘客人身安全、保护设备安全以及先通后复的原则。在发生故障时,需要根据故障的类型,按照临时处理-边运营边抢修-中断运营抢修的方式开展抢修工作,可以采用组织交路运行或公交接驳的方式疏导乘客。


        在建设抢修制度时,主要是针对重点设备、重要时段以及特殊天气等情况建立相应的抢修制度,首先在重点设备区域,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24小时值守,保证在相关设备出现故障后能及时反应,进行快速的抢修。对于重点时段,例如上下班高峰、节假日等情况,可以安排工作人员在重点车站、主区域等位置值守,便于随时应对特发情况。在面对特殊天气时,需要做好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抢修物质的准备,减少潮湿等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主要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给社会和公众造成危害的情况提出的,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建立应急管理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在建立应急预案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轨道交通较为突出的风险事件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了防洪专项预案、大面积停电专项预案以及恐怖事件专项预案等,根据相应的专项预案制定相应的现场处置方面,同时通过发放相关故障处理指南、岗位手册等方式完善相应的预案体系,确保突发事件出现时各岗位能够有效应对,最大程度上降低突发事件的损失。
        第二、发挥应急指挥组织作用,应急指挥主要包括了应急响应前期、启动响应、应急处置以及响应结束等四个阶段。在应急事件发生前期,需要做好轨道交通的调整工作,及时发布和通报相关事件,在应急人员抵达应急现场后,与现场的指挥官做好工作的交接,做好现场所有工作的统一指挥。在应急事件处理完毕后,抢修人员需要做好线路、设备等运营条件的评估,由指挥人员下达应急事件的结束指令,并组织运行恢复工作,在该过程中,需要注意工作效率的提高,实现现场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
        第三、促进抢修与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设备故障抢修和应急管理的能力,需要从人员、设备、制度等方面入手,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故障抢修与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对此,需要加强人员技能的培训,开展多形式的演练,不断积累各岗位人员应急事件的处理经验,同时还需要做好演练现场情况的记录,在结束后进行总结,便于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整改,进一步提高后续工作的高效性。还需要不断组织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确保各岗位人员能够熟悉掌握各应急流程,促进专业人员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完善处置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故障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并制定一个较为准确的时间标准,为突发事件的运营调整和后续事件的分析和考核提供参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交通部门在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故障抢修和应急管理方面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设备故障抢修及应急管理体系,在提高我国轨道交通在故障抢修和应急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了全自动的运行技术,因此如何做好该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故障抢修和应急管理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黎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故障抢修与应急管理[J].机电工程技术,2019,48(08):284-287.
        [2]张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深圳地铁设备维护应急管理的改进研究[D].兰州大学,2019.
        [3]任星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设施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4]邹亚玲.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设备维修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5]张一博.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与对策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