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 徐天赋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徐天赋
[导读] 摘要: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农村经济管理不但会对农民经济收入带来影响,同时在促进社会发展及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山东理工大学 身份证:52272719901005XXXX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农村经济管理不但会对农民经济收入带来影响,同时在促进社会发展及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西部以及东部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和管理力量仍存在较多问题。因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经济管理团队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和制度,我国农村经济管理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有效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对农村经济管理基本情况予以分析,并提出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策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管理;策略
        在如今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要求人们能够加强农业经济的管理,因为这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才能更好的保障农民的利益,更好的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因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往往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如何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就显得极为关键,这就不得不提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尤其在如今科技时代背景下,这一要求体现的尤为明显,加强其信息化的建设刻不容缓。
        一、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政府部门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进行领导和管理,可让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向信息化、可持续及高效化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向信息化发展,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结合了“互联网 +”概念,应用一系列信息科学技术,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或云平台等,通过该技术促进我国农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减少人工浪费的同时大大提高农业各调配产业资源利用度。
        二、我们国家农业经济方面信息化中现存的问题
        1.农民信息化意识薄弱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建设艰难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农村人口的思想还处于一个很落后的水平。许多农村因为人们长期专注于农业的发展,对外界的知识不善于接受。这就让农村的人口对于新鲜的思想难以接受。尤其是许多的农村之中,村干部和领导都是当地选拔,其思想根本达不到领导水平,而且全力集中在少数几家人的手中,这就让中央下达一系列文件无法有效的完成。尤其是当前提出的可
        持续化等指导思想,农村干部自身就无法透彻的理解,更无法指导人们进行经济建设。所以,在进行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无论是村民还是村干部都难以起到较好的带头作用,从而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大大的下降。
        2.农业方面信息化资源欠缺管理
        在我们国家农村地区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一直跟随着国家指令进行,而且已经将信息化方面服务系统建立的非常完整,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将系统中的有效信息及时的进行处理,这样就导致非常多农业资源并不能进行合理的利用。
        3.政府投入不足
        除了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外,往往在还缺乏一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这与政府的投入不足有关系。实际上,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必须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设备方面的支持。然而,人们认为网络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而且就农村网络而言,其覆盖率也较低,所以大多信息化技术都难以进行有效的落实。另外,虽然政府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是还是难以满足农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一些农业地区仍然缺乏现代化的设备以及技术,这也同样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4.欠缺专业的人才
        在进行信息化方面的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才。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才的欠缺,就造成了农业发展速度非常的缓慢,信息化的技术处于停滞的状态,因此一定要培养出专业的人才。


        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和完善农业济管理体制为重要基础及前提,目前,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不足之处,需全面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予以完善,进而使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不断学习更为先进的管理技术,制定管理方式,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其次,相关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需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其责任心、综合素养,做到更好的为农民服务。
        2.对农业信息方面的技术进行深度的研究
        如果想要提升农业生产方面的整体效率,那么加大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研发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进行研发的时候,要使用能够带给农民更高收入的管理模式,从而激发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对传统的农业管理方面的模式进行创新。由于信息化技术方面的研发是离不开信息化设备使用以及开发,在研发的过程中使用高科技,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农产品中的附加值,让农民的收入增加。由于农业技术方面的培养对先进的设备十分的依赖,因此政府就要对信息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进行加强,在信息技术方面提供大量的资金投入。
        3.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备
        我国农业的生产经营主要是依靠人力与传统运输类机械为主,在播种、收获等环节的信息化接卸设备明显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之中。显然,传统运输类机械这种最为基础的机械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这种滞后的基础设施配备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具体来说,我们不能够单纯的认为农业经济系管理信息化就是某一个村、某一个村民的事情,应
        该达到全国“一盘棋”的局面。作为政府机关,理应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并通过对信息的综合整理来为农村地区提供适合开展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机械。
        4.加大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
        为了更好的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应当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的实际问题。首先,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发挥科研部门的实际作用,加强对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农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保证各类信息技术可以尽快的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进一步促进农民群众的发展,力求巩固原有农业经济管理优势基础上,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进行创新,全面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
        5.大力提高农村群众综合素质
        农民群众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只有全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才有助于大力推广普及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充分的利用各种媒体对农村群众进行信息化的宣传,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及价值。其次,地方政府应当对农村普及信息化知识进行必要的投入,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讲座,让农民群众全面了解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基础知识。第三,为农民群众提高信息化水平提供必要的实践锻炼机会,充分利用各种公益性的信息技术设施,例如公共图书馆等进行信息化普及。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也有所提高。近几年,人们愈加的重视管理方面的工作,尤其更为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因为这往往能够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提高管理效率,进而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而在我国农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人们能够具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意识,并且能够针对其中的问题积极的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而真正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更好的促进农业以及相关领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春秀.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17):8.
        [2]王开粉.浅谈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策略[J].财富时代,2019(08):186.
        [3]庄延年.浅谈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策略[J].全国流通经济,2019(16):1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