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锐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广西桂林 541000
摘要:“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特别是在沿海等发达地区城中村现象十分突出。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中村的改造规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城中村概念及其特征,并提出了城中村规划改造的措施,以期能对推动我国城市的健康可持续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城中村;特征;规划改造;措施
一、城中村定义
“城中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和发展,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专家学者关于城中村的定义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综合专家学者的观念,认为“城中村”指的是在我国快速化的城市进程中,城郊的广大农村耕地也纳入城市建设体系中,但是这一部分区域仍旧保留着农村文化以及农村管理制度和农村经济等,使得其区别于传统的乡村和传统的城市。城中村当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位于繁华的市区内,完全没有农用地的村落。二是存在着少量农用地的村落。三是处于郊区,存在较多农用地的村落。
二、城中村的特征
1.城中村具有的城市特征
(1)城中村的地理位置在城市建设规划范围内,城中村居民仍居住在城市中甚至是城市的繁华地段;
(2)城中村居民同城市居民一样,从事第二、三产生活动,过着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
(3)城中村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演变为城市化生活方式。
2.城中村具有的村落特征
(1)城中村是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土地,城中村的土地产权归城中村村委会集体所有;
(2)城中村的各个社区行政管理由村委会进行统一管理;
(3)在户籍保留方面,城中村的原有居民仍旧沿用原来的户籍,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城中村原有居民享有资金补助等扶植,生活收入水平要高于外来务工人口的收入和一般城市居民收入。
三、城中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1.人口密度大。这主要是因为在房屋结构上多为单间或者一室一厅,屋内设施简单,房屋租赁价格远远低于周边的商品房,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高校学生,长此以往,人口流动大,外来人口多,暂住人口多,人口密度大。
2.建筑密度过大。城中村村民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征用土地,无限制的搭建房屋,因此城中村建筑楼高而密,再加上监督管理措施缺位,整个村落的房屋建筑形状各异、空间布局混乱、高矮不齐。“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
3.市政设施缺乏,公共服务设施欠缺。因为城中村建筑密度大,很多道路狭窄,根本不能满足消防、急救、环卫车辆的通行,同时,水、电管线混乱。此外,公共服务也非常欠缺,缺少学校,医务室等基本公共设施。
4.绿化系统不完善。由于受用地条件的限制,建筑密度大,城中村的绿化基本以见缝插针的形式分布,多以点状分布为主,很多城中村根本无绿化。其次,由于树种单一,花卉少,灌木少,种植凌乱,没有形成立体的绿化体系。
5.环境卫生条件脏乱差。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的缺失,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不足,各种生活污水就会随意排到路上,个别村民将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在路边,使周围环境恶气熏天、苍蝇满天飞,严重影响了居住环境。
四、城中村规划改造原则
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美观,并且城中村中包括了较多的无序建设,城中村中的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内部人员的构成较为复杂,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但是,城中村的规划改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在城中村规划改造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综合改造原则,城中村改造涉及的问题较多,各方面的问题互为因果,因此,改造过程中单方面的改造是难以成功的,必须从制度、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改造。二是循序渐进原则,城中村规划改造不可过于激进,最好的就是采取政府部门与地产商合作的方式,以逐步的实现对城中村的规划改造。
五、城中村规划改造措施研究
1.进行招商引资,合理开发城中村。城中村自身生存能力较弱,而且受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愿意在城中村投资的企业较少。开发商主要是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然而城中村的开发会投入庞大的资金,缴纳巨额的土体使用费用,且在土地征收过程中造成的不可预知费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因此,在现今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时期,开发城中村所需的资金让大多数企业望而却步。城中村的改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纯依靠政府的财力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只能改造极为有限的区域。更重要的还是需要进行招商引资,利用社会的力量来带动城中村的发展。但是在进行城中村改造工作时,一定要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放在首位,不能只考虑当前经济的发展,也要从可持续发展上着眼。因为城市规划一旦实施便不能轻易更改,所以在编制规划时就要将环境评价工作的内容融入其中。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又必须把握好中国的国情、城市的市情,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城市建设的行动中去,我们提出的一切观点、措施、目标和替代方案等,都要充分考虑其可达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制定完善的指导政策。通过国家有关城中村改造指导性文件的出台,使原本在规划改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在文件指导下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改造政策需要因地制宜,因为不同地区的实际经济情况以及改造面对的问题都不一样,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以及变通性,从而使本地区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得以很好地解决。
3.注重社会保障
保障城中村居民的利益是确保改制改造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在改制与改造之前,要依据当地市场对村民的宅基地以及商业店面等进行评估和补偿,同时在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方面应该实施同未改制前一样,切实保障村民的利益。加强对城中村居民的指导,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加强城中村建设,政府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势,引导居民打造特色商业区域,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打造城中村特色商业发展区域,更好的保障居民的收入。另外,城中村的改制和改造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改制与改造过程中应该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在改制和改造之前应该对当地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就城中村的发展情况,人口情况以及开发范围和建筑情况,管理情况等进行细致的了解,然后进行成本预算,从而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改造。
4.在城市建设前要考虑到城市的环境建设
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调研工作,充分认识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环境容量,切忌盲目的进行城市开发。因为城市建设具有不可逆性,一旦修改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意味着我国在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尝试性的,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政府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借鉴以往的城市规划方案,继承其中的优点、弥补当中的不足,力争在下个周期城市控制性城市规划制定中交出一份更加完美的答卷。另外,城市建设的规划也可以适当的融入一些民族性、地域性的元素,增加城市的色彩。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中村和旧城区的规划改造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然而不论是城中村改造还是旧城区改造都存在有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去积极应对,从而更好的推进我国城市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林.农民工居住权视角下城中村改造问题的思考[J].城市观察,2015,(01).
[2]沈明亮.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分析[J].山西建筑,2014,(24).
[3]罗吉,彭阳,陶德凯等.规划协调视角下的城中村改造规划优化研究--来自武汉市38个村湾改造规划的实证经验[J].现代城市研究,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