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天等县东平锰矿区矿床特征及找矿探讨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黄成 杨英
[导读] 摘要:文章以广西东平锰矿区矿产特征及找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该地区的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随后讨论了该地区的矿床地质特征,最后提出了一些找矿方法,以供参考。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
        摘要:文章以广西东平锰矿区矿产特征及找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该地区的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随后讨论了该地区的矿床地质特征,最后提出了一些找矿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广西东平锰矿区;矿床特征;找矿方法
        前言:在冶金工业中,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冶金材料,特别对于钢铁工业而言,用锰量高达 90%,能够有助于提升冶钢质量。广西桂西南锰矿成矿带有着在全国内首屈一指的锰矿资源储备量,锰矿床分布众多,约占全国保有锰矿储量的30%。通过对广西东平锰矿区矿床特征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找矿方法,对于提升当地锰矿开采量,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扬子克拉通(Ⅳ-4)西南缘,三级构造单元为滇黔桂被动陆缘带(Ⅳ-4-3),属于富宁-那坡陆缘沉降带(Ⅳ-4-3-2)中的下雷坳拉谷(Ⅳ-4-3-2-3)。区内出露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以三叠系和二叠系为主。二叠系主要分布于摩天岭向斜核部,呈透镜状北东向展布,主要为台地边缘斜坡相沉积,可划分为四大寨组(P1-2s)以及领好组(P3lh)。三叠系少量分布于摩天岭向斜向斜槽核部以及矿区北东角,可划分为马脚岭组(T1m)和北泗组(T1-2b),印茶一带北泗组相变为是石炮组(T1s),岩性以页岩、砂岩和泥质灰岩为主。石炮组下部可划分东平层,该层是广西下三叠统重要的含锰层位,可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锰矿层,共含12个锰矿小层。
        矿区自加里东运动以来,经历多期运动,构造较为复杂,在形状分布上,矿区构造以密线状为主,并且有着明显的褶皱特征。一级褶皱摩天岭复向斜为矿区最主要的褶皱构造,褶皱
        整体从东西起,朝着北东方向延伸,整体形状为弧形线状,在向斜南翼分布有矿区。矿区断裂构造以北东向为主,局部发育南北向次级小断裂。
        矿区岩浆岩不发育,三叠系下部发育少量晶屑凝灰岩,凝灰岩厚度为1m至10m,出露稳定[1]。
        二、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含锰岩系为三叠系下统石炮组第二段东平层(T1d),主要以硅质泥灰岩为主。从下往上可细分为27个小分层,夹14层锰矿层。从下往上,可划分为四个岩性段。在第一个岩段中,没有锰矿,主要是泥岩,还有灰岩。在第二个矿段中,岩石中含锰矿,以锰硅质泥灰岩为主。在第三个岩段,含有一定的锰岩,以锰硅质泥灰岩为主,但整体锰含量相对低二个岩段较低。在第四个岩段中,没有含锰岩分布,以泥灰岩为主。
        锰矿层呈层状产出,与顶底板围岩均呈整合接触。在浅部,矿层为氧化锰矿,并且在内部,有着明显的氧化界线,在氧化界线之下,主矿层为10≤Mn<15%的贫碳酸锰,其它矿层均为5≤Mn<10%的含锰硅质泥灰岩。Ⅱ矿层和Ⅳ矿层是矿区主矿层,连续性较好,其他矿层则连续性较差,整体锰矿分布断断续续。还有部分矿层以泥灰岩为主,但仍有一定的锰硅质。在单层矿之间,厚度大小不均,通常在0.7m 至5m不等,不同矿层累加在一起,整总厚度超过了14m。
        锰矿石颜色以深灰色、灰黑色为主,矿石主要结构为微晶结构、显微鳞片泥质结构,次为他形粒状及显微鳞片变晶结构。
        主要以碳酸锰矿石为主,硬锰矿含量较少,在地表分布较多。在矿石矿物方面,以菱锰矿为主,还分布有少量的锰方解石[2]。


        三、找矿方法分析
        (一)地质填图法
        地质填图法以地质理论为核心,并采用了相关方法,从而能够对地质矿产进行全面综合性调查研究,通过该方法,能够了解目标矿区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等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并结合各种找矿信息完成找矿,在实际应用方面,通常按照一定比例尺,将地质特征绘制在地形图之上,这也是该方法被称之为地质填图法的原因。因为能够全面反映出目标地质矿产的内容,同时也是一种传统通用的方法,无论进行何种矿产寻找,都可以采用该方法,完成地质填图工作。如今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质填图已经从以往单一的人工野外现场填制,转向为利用遥感技术、野外地质信息数字化、计算机成图技术等,实现从二维制图向向三维制图的转变,有效提升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二)沉积相找矿法
        文章本次讨论的沉积相找矿方法为测井相分析法,主要是根据能够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相应,从中获得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参数,用于描述在测井时形成的曲线反应出不同岩性、层位特征,进而根据所得曲线判断出具体岩性、层位等,最终达到找矿目的。在具体实施方面,首先要建立测井参数和沉积相的对应关系,运用测井曲线反映沉积相,然后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参数,进行深度的校正与环境影响校正,并对这些参数及曲线进行主成分分析,比如进行聚类分析等,接着对测井相进行判断归类,最终确定测井相,由于其有着单一特征,因此能够与沉积相一一对应,从而结合相应特征来了解矿产的分布,最终达到找矿的目的。
        (三)工程技术找矿方法
        工程技术找矿方法以一般指的是借助表坑道工程、浅进尺钻探工程等,来对寻找隐藏的矿产。在实际开展找矿工作过程中,通过在工程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实现对相应地质的验证,揭露、追索矿体,调查矿体的产出特征,完成矿产取样。另一方面,在实际进行矿产普查过程中,采用工程技术找矿法,再配合其他一些找矿方法,能够准确的解决一些关键的找矿问题,如矿体的规模、质量等,有效提升找矿质水平。例如针对于表坑道工程而言,主要包含三种内容:
        一是剥土工程。该项工程主要用来将矿体及其围岩上浮土层进行剥除清除,在实际开展相关工程过程中,要求浮土层在0.5~1m内才能达到实施标准,而剥离面积大小及深度则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而定。通过剥土工程的帮助下 能够更好地探索固体矿产矿体边界。寻找矿产地质界线,明确矿体的厚度等。
        二是探槽工程。该项工程主要是从地表向下挖掘一种槽形坑道,坑道的横断面一般为倒梯形,深度在3~5m左右。针对探槽的断面规格的控制,通常以实际的浮土性质及探槽深度为标准。探槽要求根据矿体走向布置,在挖掘深度上,应能够揭露出基岩。探槽是揭露、追索矿产的重要手段[3]。
        三是浅井工程。该项工程通常是从地面向下掘进一种坑道,坑道深度在20至30m左右,断面一般是矩形,整体断面规格也比较小。浅井工程在浮土厚度在5~30m之间的近地表矿体揭露、追索场景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适用于埋藏较浅、产状平缓的风化矿床、砂矿床的勘探。
        总结:综上所述,东平锰矿区锰矿主要表现特征为矿层层数比较多,且有着较大的厚度,整体矿床也比较规模大,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建议当地加强对这一天然矿产资源的利用,通常进行附加值更高的电解金属锰产品生产,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当地政府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韦访.广西东平式沉积-锰帽型锰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11):148-149.
        [2]姚 远.广西东平沉积锰矿地球化学特征及矿物质来源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2016,31(4)23-24.
        [3]卢斌.广西东平锰矿区矿床特征及找矿分析[J].科学家,2016,4(7):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