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国家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的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了把土地开发整理事业搞得更好,国土资源部及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法规文件,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指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保证土地开发项目的顺利开展,加强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规划设计;问题;对策
一、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划分内容
1)土地平整工程是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建设实施的基础。2)灌溉与排水工程是指在洪、涝、旱、渍等进行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下,对水土资源、灌排渠系及建筑物等进行改造。3)田间道路工程是农村道路网的延伸,是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必备条件,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等能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4)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工程能够抵御自然灾害、保护农田和区域生态环境,具有其他工程不可替代的作用。5)其他工程是以上四大单项工程中未包含进去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内容。
上述各单项工程的项目划分是否符合实际、建设内容是否完整、施工工艺是否具有普遍性等对项目建设全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单项工程对应的分部、分项以及单元工程的组成特点、建设内容、施工工艺等尤为重要,也是进行项目规划设计的前提基础。
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过程所存在问题
1.规划设计和实施不统一
某些规划设计方案的理想性过强,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农民的意愿没有纳入考虑范围内,因此在项目实际施行的过程中,规划设计方案中的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不适应,因此没有办法顺利开展后续的各项工作,还有一些规划内容不符合农民的意愿,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难以得到农民的支持,所以没有办法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从而规划设计方案需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来更改,演变为实际情况引导规划设计方案,而不是规划设计方案在实际施工环节中引导,因此规划设计方案的作用难以顺利发挥出来,也没有办法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保证。
2.计划变更频繁
从当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过程来看,目前主要存在的难点问题在于计划变更过于频繁,变更审批严重滞后于计划变更的速度,造成计划变更难以得到真正落实。有的工程项目在开展施工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勘探工作不到位,导致实际规划设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匹配真正的项目建设需求。还有的工程项目申报立项过程中,为了套取上级的资金而隐瞒项目区域,有的项目的建设与当地的群众缺乏沟通,容易引发与群众之间的矛盾,限制项目的顺利开展,还有的项目会私自改变原规划的设计方案,提高对个别单项工程的技术要求。这种现象都严重制约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导致了项目规划变更频繁的问题。
3.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一是政府组织管理部门职能有待强化。目前形成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框架主要是政府主导,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管理主要由各级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形成了“国家放权、地方承担主要责任”的项目管理运作机制。从组织管理机构看,土地整理专门管理机构力量薄弱,职能不到位。二是资金管理使用机制有待完善。成片、成规模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中央下达资金不足,地方配套资金往往难以到位,社会资金进入还有诸多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难以整合到一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上来,难以形成合力,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三、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规划设计措施
1.建立统一的设计和审查技术标准
结合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需要,从国家层面修订土地开发整理行业规划设计规程,各省结合实际修订完善省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结合各省实际,出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细化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施工各环节。同时,配套出台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查标准。
2.加强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
关键环节的管理和协调通过加强和规划设计单位的协调,通过积极和项目区域内群众的沟通和深入的交换意见,把当地群众的想法和思路反馈给设计单位,从而优化规划设计和预算,使规划设计和预算的编辑更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减少项目后期不必要的变更,同时也可以更有效的控制项目资金。建议加强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的管理和协调,在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相关技术标准的同时,严格要求项目规划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强化规划设计人员职能落实和责任制度。特别是对因规划设计单位承担的项目设计成果不符合相关标准,连续多次未通过专家审查论证,项目实施中出现因设计问题导致严重工程质量或其他后果,以及在项目规划设计中违规的人员,实行限期整改。
3.实施规划管理监督
对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审计、监理、施工单位,国土系统没有专业资质要求,管理混乱,导致从业单位人员良莠不齐,真实性、科学性、严密性、规范性无法保障,应该制定完善规范制度,对从业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备案,建立准入制度,建立完善考核培训标准。从而使从业单位、人员有较强责任感、危机感,应建立规范招投标评分制度及相应标准规范,成立常驻机构对从业单位人员加强管理,评选优良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对能力差素质低的限期整改,直至清理出国土系统,严格执行招投标法,甄选从业单位,杜绝“关系”承揽后转包或“明招暗定”的现象发生,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业务上使其土地开发整理走上规范轨道。
4.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法律法规机制
科学完善的土地开发整理法律法规机制是保证土地开发项目管理活动能够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证土地开发项目能够顺利科学地完成。结合我国当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并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及技术标准对项目开发进行规范,使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能够在有效的约束下来完成,使得具体的管理工作可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5.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规范性等要求都非常强的工作,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行业、多部门的协调配合。由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类型多,工作环节复杂,土地整理生态景观、城乡布局、土地流转、工程内容、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技术标准跟不上,加之缺乏专业的规划技术、施工队伍、管理人员,特别是当今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较少,无法对土地整理情况做适时的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缺乏专业的技术队伍、管理队伍,使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效益水平还不是很高。
结束语
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是保护耕地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对区域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以及改进,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进一步改善区域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可以说,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是使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赖春潮.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初探[J].江西农业,2016(15): 88.
[2]高兴良.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8):85.
[3]刘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 2015(08):23.
[4]徐兰声,张雄.浅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问题及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