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客观上是对当地环境的改造,不可避免地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研究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生态环境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表现
1.1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水生态水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地点常位于河流边或河流中,施工中产生的污水、垃圾等直接入河情况较多,常造成河流浑浊、富营养化等问题;施工中使用机械产生的油污也会污染河流。水利工程包含大坝、闸口、泵站、引排水渠等工程设施建设,这些工程设施客观上改变当地地表及地下水系统分布。水利工程的建设常导致河流水位发生改变,原本的河岸被水淹没,河底露出水边,这也导致河水水质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河流生态的改变甚至会导致物种的消亡,破坏河流生物的多样性。河流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将导致河流生态系统自我循环恢复能力的减弱,导致河流的环境承载能力降低。宏观上表现为:河流水质变差,河水含氧量下降、藻类、厌氧菌大量繁殖,河水变臭。这将进一步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陷入恶化的恶性循环中,致使河流无法满足沿岸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甚至影响水利工程功能的发挥。
1.2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施工场地边坡的开挖破坏原有的自然边坡,注浆等施工工艺会改变施工区域的土壤含水量,PH值等物理参数,造成植被难以生长、水土流失、石漠化等一系列问题。基坑在开挖时,如果弃土、弃石未严格按要求处理,严重时可导致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且基坑开挖时的排水措施也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建设工程中的采石行为会破坏山体,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岩石裸露,风化破碎等问题。水库蓄水后,水位上涨,导致水渗入原有的岩石裂隙中,造成滑坡等自然灾害。水库附近地下水位的上涨也会导致周边农田土质含水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当地作物的生长。总之,水利工程的修建对于当地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也是难以改变的。
1.3对人群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在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同时,对于人群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水库建设时,淹没耕地,蓄水水位上涨导致原有边坡稳定性下降,这些都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更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大型水利工程项目的一般都有移民安置、土地征用等配套项目实施,以三峡为例,移民安置经费占到了总投资的45%,涉及人口达113万。由此可见,水利工程项目对人群影响十分巨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予以充分且全面的考虑。
1.4对局部气候条件的影响
大中型水库的蓄水,使得原本没有大面积水域的区域出现了大面积水域,在阳光的作用下,水分大量蒸发,导致当地水分蒸发量加大,空气中含水量上升,出现降水。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水域区域温度相对较低,这就是水库低温效应产生的原因。水库低温效应导致水库周围出现相对温度较低的气流,与周围温度相对较高的气流相遇造成水库周边的降雨频繁,雨量加大。特别在冬季,这种效应尤为明显。
2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不良影响
2.1完善水利工程环境规划与设计
水利工程项目规划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地生态环境做充分的调查,搞清当地生态的重要威胁点和薄弱环节,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对可以避免的破坏尽量避免,对于必要的破坏要尽量降低影响。
其次,要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移民安置条件等因素,做好项目选址,方案设计等工作。要提出明确的环保要求,针对各项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做好预案。同时,要求施工采用先进工艺,淘汰污染大的施工工艺。施工完成后,对生态环境修复提出明确的目标,保证在项目完工后,最大限度地修复当地生态环境。
2.2施工体系科学化
在施工中,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使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每个施工人员的心中。科学安排施工工艺流程,以安全、环保为要求,采用先进施工工艺,淘汰老旧工艺及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施工材料。施工中对于材料堆放、弃土外运等做到责任到人,集中收集施工时产生的生活生产废水,集中处理排放。对各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做预案。
2.3革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理念
2.3.1保护生态环境理念
新时期,必将生态环境保护放置于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位置。水利工程在实现防洪、航运、供水、发电、灌溉等作用的同时,从设计角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过去虽然也对工程项目的环境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但是,目前人民群众心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愈发提升,水库新建导致区域水文失衡,大坝阻拦鱼类洄游通道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了水利项目关注的焦点。因此,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必须要秉承环境保护意识,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工程的每一处,对于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必须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要用资源化的眼光看待区域内的动植物,妥善处理水生生物资源与水资源的关系,要做到水生生物资源与水资源的共同开发,合理利用。
2.3.2节水高效利用理念
水资源利用是水利工程的根本目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也必须秉持节约用水的理念,这样才能真正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做到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特别在城市规划中,需要采用最新的“海绵城市”理念,最大限度的利用城市内绿地、湿地、公园等最为天然储水海绵设施,在降水量大时,快速吸收多余水分,缓解城市内涝,在干旱时期为城市提供水源。城市管理时需要维护排水管道的通畅,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加大绿色建筑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城市对地下水资源的使用量。跨流域调水城市应严格控制城市用水量,减少水资源浪费,计划调水,不超量调水,避免超出调水地的水资源环境承载力。
2.3.3人水和谐理念
人水和谐理念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理念,其本质是社会人文系统与自然界水系统的和谐共处,良性发展。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水资源的自我净化能力,避免“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利用,规划水利工程项目时,要以未来发展为目标,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开展工作。将环境目标与防洪等具体的工程目标摆到同样重要的位置上,保护为主、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流生态新格局。
结束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要吸取过去粗犷式发展的教训,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以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开展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以科学的方式组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用科学体系保证施工中环境不受严重破坏,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革新城市水环境规划理念,养成节约用水习惯,从根源上解决人文社会用水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秉承人水和谐理念,保护为主,合理开发,进一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杨海.海河水利,2017(S1).
[2]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J]. 刘春福 . 河南科技,2017(17).
[3] 刍议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蒋为洲,肖清平 . 建筑知识,2017(05).
作者简介:汪心怡(1988-11-17),女,籍贯:江苏,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