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直是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重中之重,新时期更是对该类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简要分析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工作实际提出了强化科学管理、明确产权、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人员培训等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为解决农村居民用水、牲畜饮水及耕地用水问题采取的重要措施。在季风气候、地形崎岖及干旱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推动当地农村生活和农业发展,有效改善当地耕作条件,增大粮食产量,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而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的重要意义在推动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广泛开展的同时,也对其全过程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包括设备维护、工程选址、招标投标及成本控制等内容。良好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对其最终能发挥优化水资源分配、提高农村抗灾能力功效有极为重要。
2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分析
2.1 权责缺乏明确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服务区域为农村,服务对象为农民,因此其工程管理工作也多由农民承担。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成效不高,一方面是由于管理者缺乏管理意识,管理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是由于该类工程项目无明确的主管部门,整个过程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规程,也缺失必要的监督。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工程质量和安全都得不到有效保证,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2.2 工程管理缺乏时效性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方面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近年来,国家及相关企业对于该类项目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重建轻管”,甚至 “只建不管”的情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时效性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工程实施过程中管理机制的缺失是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农村小型水库由农村或乡镇的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但是,对于更加广泛存在的引排水渠道等工程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往往处于长期缺失的状态,农民使用也是“只用不管”。这也使得该类工程出现小问题时得不到及时维护,等到影响其功能时才得到修缮。工程管理时效性低下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该类工程服务年限达不到设计标准,浪费了资金,也制约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2.3 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目前,国家及各地政府针都十分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对其投入大量资金,给予财政补助,但由于其项目的特殊性,相应的配套投资还是与工程实际需要相差甚远。资金的相对不充裕在客观上限制了对其管理的开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程后期的维护管理,有时甚至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并且从个体工程上来看,目前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依旧不够,资金的缺乏是制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开展的重要因素。
2.4 管理员的专业水平及自身素养不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及生产安全不重视,过分强调经验,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到位等现象。究其根本还是施工及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自身素养低下。据调查,相当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及管理人员没有进行专业学习、培训上岗。对自身工作内容认识较肤浅,管理工作浮于表面,对于施工人员不按规范规程施工、施工完全凭借经验等行为发现不了或发现后不责令更改,这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常常处于无管理状态。另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料编写、存档等工作也有缺失,工程结束后资料缺失比例较大,极大地阻碍了后续的管理维护。
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低下致使该类工程的管理机制无法有效落实,导致工程安全质量、工程成本管理及工程进度都处于不可控状态,进一步放大了该类工程权责不清、工程管理缺乏时效性以及工程资金不充足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陷入困境。
3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3.1 强化科学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一是科学管理,要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明析建设阶段的产权及使用权归属问题,同时也将管理及维护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可对单位或个人授予产权证书等形式,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可采用承包制,也可根据项目实施地的实际采用专人看护等方式。以此达到“管建”并重,提升管理效益。二是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方案的科学性,充分了解项目实施地工程效益,调研当地收益群体的情况,制定管理实施方案,并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培训,防止工程项目管理流于形式。
3.2 明确产权,构建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和使用权是属于村委会或乡镇政府的,在工程建设完成之后,有关部门应尽快完成产权及使用权的交接。其次,工程项目的业主部门应承担起工程项目管理及维护的职责。有关部门可采用专人看护或市场化承包等方式开展维护工作,管理经费可由政府拨款、村民集资或水费收取等方式按照当地实际情况筹集。当采用承包制时,应制定适当的收费标准及收入分配方案,并广泛征求工程收益群体的意见,对于工程营收及使用状况做到按时公示。总之,明确产权归属,构建科学管理机制是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3 加大管理资金投入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资金不足是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科学管理资金使用方式,最大限度的利用管理资金,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其次,要增加劳务支出比例,管理能否有效实施关键看管理人员,提高人员薪资能为该类工程管理吸引更有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最后,要提高政府财政拨款,相关部门应为该类工程设立专门的管理资金拨款,并禁止挪作他用,提高管理资金在拨款中的相应比例。
3.4 完善管理设施
管理设施的老旧也是制约管理的一大重要因素。管理设施的更新应纳入管理的日常工作。管理设施及设备要做到个个有台账,处处有人管。明确设备报废原则,提高设备更新效率,耗材应做到按时定量补充。重视管理设备的维护,优化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
3.5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加强在当地收益群体中对于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同时开展管理人员的专门培训,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每个管理人员做到常规事务知流程,非常情况懂预案。特别需要加强各类人员管理意识的培养,做到思想意识上重建更重管。另外,也需加强人员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加强技术学习交流,推广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结束语
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对该类工程管理也提出了高要求。但是,目前存在的权责不清、重建轻管、管理人员素质低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已经制约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发展。强化科学管理、明确产权、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管理设施及加强人员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能极大的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而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更是充分发挥该类工程效益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艾买尔·卡司木.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J].建筑技术开发,2016(1):135- 136.
[2] 尼玛.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水能经济,2017(2):221.
作者简介:汪心怡(1988-11-17),女,籍贯:江苏,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