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李咏霖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   作者:李咏霖
[导读] 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课堂教学必须应学生而动,才有可能教得顺手,教得精彩,从而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向往。

李咏霖      广西岑溪市实验小学
【摘要】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课堂教学必须应学生而动,才有可能教得顺手,教得精彩,从而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向往。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31-01

        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音乐具有情感的内涵,它能够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在于培养儿童歌唱及欣赏的审美情感。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因而实施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
        1让学生多倾听,充分而适当地发挥通感的作用
        1.1  重视倾听,感受音乐
        倾听是一种有意识的听,带有注意的“留神地听”。倾听音乐是反复的,要初听、复听,重复的地方要多听几次,有分析地听。通过欣赏音乐拨动人的心弦,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倾听需要创造条件,使好的音乐渗透到生活中去,使聆听的机会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吸引学生听;要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欣赏面。
        1.2  注重形式,发挥通感
        安静地倾听音乐,仅是音乐欣赏的的一种活动方式。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如何培养学生专注地倾听、倾听、再倾听?还必须注重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让学生具有通感的能力,会起到良好的效果。通感指人在感知某一对象时,某类感官可以唤起另一类感官才能得到的感觉。因此,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不仅应让学生多倾听,同时在反复倾听中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发挥通感作用,升华情感。
        2  遵循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2.1  由浅及深,循序渐进
        由于小学生情感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丰富与深刻,所以在音乐欣赏作品内容的选择方面也要根据这个规律进行。
        小学各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思维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因而对作品欣赏的接受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把内容感情深刻的作品来给低年级学生欣赏,他们只会光光在那里听,领会不了其中的涵义;如果把内容感情浅显的作品来给高年级学生欣赏,他们只会觉得太通俗了,不能产生共鸣。结果,这样的教学无法起到情感培养的作用。因此,选材要谨慎。精选音乐欣赏教材和音响、音像资料,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才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其情感得到更高的培养。
        例如: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1-2年级的学生,把他们十分钟爱的动画片中的音乐引入课堂。动画片的音乐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节,是值得用来作为欣赏教学的材料的。


根据学生喜欢表现,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短小有趣的具有形象性的作品供他们欣赏。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变化、音的强弱,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时,让孩子聆听所熟悉的动画片歌曲,当他们融于自己喜爱的动画形象和耳熟的音乐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音乐进行分析,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在愉悦的氛围中而不断涌起,得到升华。对于3-6年级的学生,随着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做一些相应调整。
        2.2  善于引导,激发情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鲜事物的不断涌现,小学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表现出各自的喜好,对于动画片音乐、流行音乐、游戏中的音乐、广告音乐、影视剧音乐等便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喜爱。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不妨对于“合乎他们口味”的音乐,进行充分利用,抓住学生的感兴趣和积极配合这一点,从另一方面达到其情感培养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要一味地反对他们喜欢这些类型的音乐,而应该通过仔细思考与研究,结合音乐本身具有的基本要素和表现内容,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此类音乐欣赏的指导。
        3  新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途径及方法
        3.1  为音乐特长生搭建舞台,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学校是个五彩缤纷的教育乐园,音乐教师应该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兴趣欲望、教师的职业优势,开展形式各异的音乐活动。如组织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编写音乐墙报,举办文艺演出,开展歌咏比赛……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为学生音乐特长的彰显搭建平台。这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工作的需要。
        3.2  树立音乐特长生的自信心,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人各有所长,特长是人自信的资本。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情趣不同,个性差异很大。所以,在不同的活动中,学生的自信与自卑感受是大不一样的。文化课考试、学科知识竞赛与体育活动中,自信群体不是同一的;音乐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自信群体又存在差异。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或自己组织的活动中,为那些有音乐特长或音乐兴趣的学生找回自信,提升自信。
        3.3  帮助学生定位理想,积极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表现能力
        好多家长从孩子启蒙教育时就开始了音乐教育的投入,他们未必期望孩子长大后走这条路,吃这碗饭。而一些学生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还对学歌、练琴、跳舞……情有独钟,可是不知道以后的路子该怎么走。至于那些喜欢上音乐的学生,更不知这种爱好会对他今后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因而,面对茫然的家长和学生,受过专业训练和专门教育的音乐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和家长选择志向,定位理想。至少可以而且也应该在这方面当好参谋。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石俐.小学音乐教学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5):63.
[2]许凤.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体系探索[J].蚌埠学院学报,2013,2(2):73-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