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   作者:龙凤群
[导读]

龙凤群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幼平乡百安村小学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11-01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提问要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课堂教学的提问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直接影响其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向学生介绍说: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只看数的个位,那能被3整除的数也看个位行吗?然后验证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数各种情况都有,显然不能再用看个位的方法来判断,再告诉学生老师有一个判断的"法宝",随便哪位同学站起来说一个任意数也能迅速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可请同学说出大一点的数考考老师,看是否有效。老师这么一问,同学争先恐后出题考老师,老师立即报出答案,并请同学加于检验,结果准确无误,这时教师再把话锋一转,进入新课,同学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因为大家都想得到这一"法宝"。学生这节课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
        二、深浅适度,层次分明
        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要面对学生的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问题太容易,不利于发展思维;问题太难,学生答不出,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问题要深浅适度,所提的问题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从而给学生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未知到已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对于重点难点知识,教师要设计一些铺垫性的小问题,搭桥铺垫。
        三、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尊重儿童文化,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他的趣味性。例如,教学《确定位置》时,问“你坐在第几排第几个”,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问“你能说一个位置,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是谁吗?”再如有位教师《教学圆的认识》时,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动物王国举行骑车比赛,小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象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谁先到达终点呢?并说说这样猜的理由.”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能让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讨论起来,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五、提问要注意问题的生成性
        老师不仅要会问,还要会听,课堂生成问题往往是在学生的回答中产生的。强调了问题的生成性,并不等于教师不要预设,而是强调更多的预设。在备课时应该根据知识特点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围绕这些主干来预设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好预计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预设的不留痕迹,如何在教师很高超的预设下,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主动创造很多。优秀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生成问题的过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二分之一”这一环节时,有个学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涂了其中的1份(2个),她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说“这是1/2。”立刻就有学生反对说:“不对,这是2/4”。学生一下子分成了两派,教师没有慌,他灵活地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问:“1/2表示什么意义?2/4呢?”。在进一步明确了分数的意义的前提下,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刚才分法的分数表示法。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我们教师要学会善问、巧问,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只有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使课堂提问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才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