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翻译教学微探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   作者:陈丽
[导读]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但当前大部分高中学生对于文言翻译存在畏难心理,主观上不愿意做文言翻译。加之学生翻译的思路和方法相当缺乏,思考达不到采点末梢,抓不住采分点。学生积累的文言知识在实际翻译时不能灵活迁移运用,答案不准确、不连贯,随意增添或漏译等,留白和乱写现象严重,得分极低。因此,众多学生的成绩出现踩线情况,不能在总分线上处于安全位置。基于高考试卷结构的相对固定性,文言翻译不可回

陈丽     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  628200
【摘要】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但当前大部分高中学生对于文言翻译存在畏难心理,主观上不愿意做文言翻译。加之学生翻译的思路和方法相当缺乏,思考达不到采点末梢,抓不住采分点。学生积累的文言知识在实际翻译时不能灵活迁移运用,答案不准确、不连贯,随意增添或漏译等,留白和乱写现象严重,得分极低。因此,众多学生的成绩出现踩线情况,不能在总分线上处于安全位置。基于高考试卷结构的相对固定性,文言翻译不可回避;基于得分的需要,文言翻译不可放弃;基于文言翻译只要肯花时间下功夫有序进行方法技巧的指导并扎实训练,就能提高得分率的大前提;我们应高度重视并研究文言文翻译教学。我们应在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在翻译方法的指导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在翻译训练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在文言语言的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文言文翻译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32-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理念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随着核心素养深入我心,我不禁思考:如何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四点拙见。
        一、在文言知识的积累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实践证明,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大量语言反复撞击下才能点点滴滴地说出,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奔涌而出。文言文翻译更需厚积而薄发。读懂文言文的第一步就是能扫清字词障碍,能将文言文尽量准确地翻译为现代汉语,解决“文言”问题。因而,在平时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词汇量、句法和古代文化常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那么,授给学生以怎样的渔具来提高积累的效率呢?我从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受到很大启迪,那就是群积累。群积累就是在高一刚开始学习文言文时,教学生将文言积累本分成实词群、虚词群、文言现象群、古代文化常识群等模块进行系列地、专题地梳理和归纳,一直坚持到高考结束。当然,我们还可以将专题知识群进行更加细化地梳理。比如:文言现象群又可分成通假字群、一词多义群、古今异义群、词类活用群、特殊句式群。特殊句式群还可分为判断句群、省略句群、被动句群、倒装句群、固定句式群。倒装句群再细分为宾语前置句群、定语后置句群、状语后置句群、主谓倒装句群。同时,在积累本扉页编好目录,方便以后做笔记和复习。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教材中、试题中以及课外阅读中的文言文知识整理到专题群里,督促学生做到“一课一梳理,逢文必整理”。每学期举行一次积累本评比活动和文言知识抢答活动。这样持之以恒的积累,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活动经验,从中获得结构化、系统化的文言知识,掌握文言使用的基本规律,还可以有效地完成基于文言语言意识和使用规律的交际活动。他们可以在具体环境中结合实际情况正确使用语言,从而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二、在翻译方法的指导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在指导翻译方法时,我让学生记住这个“八”字口诀:留、组、换、补、删、、调、变、猜。前七种方法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再赘述,我只谈谈“猜”这种方法。猜,就是推测法。对于一些生僻或者不好确定意义的词,我们可综合运用以下六种方法推测。
        1.联想成语法:借助熟悉的成语推断词义。例如:“帝善其不挠”的“挠”可联想成语“不屈不挠”;“视贫细如子弟”的“视”可联想成语“视死如归”。
        2.课文迁移法:根据学过的课文和知识推断词义。


如“延默庵诊之”中的“延”迁移于《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延”。
        3.联系语境法:根据上下文意推断词义。如“立许字以女”中的“字”联系前文“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推出是“嫁”的意思。
        4.字形分析法:根据汉字造字法推断词义。如“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的“籴”是个会意字,从入从米,义为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5.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如“吾得兄事之”的“兄”本是名词,但其句中位置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只能活用作状语。
        6.对举互训法:如果句式工整,相对应位置的词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可对照推断词义。如“忠不必用,贤不必以”中”以”对应“用”,推测是“被任用”的意思。
        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我们都须重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指导学生如何着手翻译。翻译时,首先通读全文,勾画出需要保留的词语。再按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综合运用八种方法,注意字字落实、前后协调和语句通顺流畅。
        三、在翻译训练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1.吟诵比赛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文言文翻译教学亦是如此。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吟诵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理解词义,积累文言知识,翻译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2.课文挖空比赛法。教师做好挖空训练题的示范后,应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当老师,举行出题比赛活动。每个学生以教材为材料,抓住关键词、文言现象和易译错之处出题,并准确拟定参考答案。这样既扎实地训练了学生的理解翻译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文白互译竞赛法。文白互译即把文言文翻译现代汉语,把现代汉语翻译成文言文。这种方法是我有感于英语中的英汉互译法。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把英语译成汉语,汉语译成英语。而我们的文言文对学生来说,不正像“英语”吗?在文言文翻译教学中,老师通常的做法是将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我们也可以逆向思维------把现代汉语翻译成文言文。这种新的翻译方式,既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勇于创新的习惯。
        四、在文言语言的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在文言文翻译教学中,除了夯实文言文基础知识、指导翻译方法、开展知识能力过手的活动外,我们还可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进行写作,以写作促进翻译能力的提高。文言文写作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积累更多的文言知识,深入研究文言语言,总结出文言知识的规律,形成自己的文言风格,进行个性的表达,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文言语言运用多了,文言词义就烂熟于心了,翻译起来就更准确流畅了。因此,当学生翻译文言文感到枯燥乏味时,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文言文写作的小插曲,如自传、生活趣事、读后感等,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段话。这样译写结合,把学到的文言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从而真正实现翻译能力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提升。
        总之,文言文翻译教学需要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立足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创新使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在授之于鱼时更要授之于“渔”。我们要多花时间下功夫有序进行方法技巧的指导并扎实训练,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平时的文言文翻译教学中,在提高高中生文言翻译得分率的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浅析语言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施桐《素质教育》2018年第20期总第560期】
2曹辛华(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言文写作的当代传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