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小学体育教学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   作者:刘伟严
[导读]
刘伟严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第一小学    531500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思想。为此,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身心健康,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人们常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因此,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明显,主要集中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习惯、身体素质、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各方面。这样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较为悬殊,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发展性目标,分层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终身发展体育与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关注个性心理差异进行教学
        面对小学生心理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掌握学生状况,确定教育策略。通过运用赏识教育正确看待、转化他们;可以发挥这些学生的优势项目,呈现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体现他们的自身价值;也可以给他们准备一张特别的门票,多给他们营造积极参与的机会,利用小组活动形式或集体合作项目,培养集体荣誉感和乐于合群的性格。不管是单独练习还是小组合作,教师都要密切关注他们,给他们安排一些具体的活动,在巡回指导时,应重点指导他们的练习,及时了解他们的练习状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如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他们先说出最容易的动作要领,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性格,增强其自信心。
        三、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的建设,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而改善学生课堂生活的质量,使师生都能得到均衡稳定的发展。当今社会体育教师应具备多元的系统知识结构,“多媒体”知识是结构的综合,它不仅是教师综合能力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要能接触到学生的思想脉搏,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因素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改主讲为主导,变传统的组织者、指挥者为引路人。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体育课程,教师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因此,体育教师应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尊重和关注、并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乐趣,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成长和进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甚至能使学生一生受益,未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追求的是对学生的完整教育而不仅是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而是达成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使心理、生理、身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根据已有的体育技能确定教学内容
        有的学生天生身体素质好、动作灵活,而有的学生因为身高、体型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动作不规范、不到位,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在心理上对体育课存在很大的畏惧感和逃避心理。这时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特别关注这些弱势的学生,多给他们信心和鼓励, 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千万不要打击他们。老师还可以根据他们的体型设计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变劣势为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那些体型较胖的学生,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投掷类的训练;那些体型瘦小灵活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训练他们的跑步、 跳高;那些体型高大的学生,老师可以安排篮球、排球这样对身高有要求的体育项目。这样的课堂“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学生由于得到了恰当的训练,有了成功的体验,得到他人和老师的肯定和尊重, 学习更有积极性。实践证明,关注差异、尊重差异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率的课堂。
        五、注重学生发展兴趣,拓展教学空间
        教师想要在课堂中帮助同学们实现很大的个性发展实际上是比较有难度的,教师应当学会拓展教学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以及挖掘同学们对不同发展项目的热情和优势,从而建立体育兴趣小组。比如教师可以成立一个羽毛球兴趣小组,对羽毛球有兴趣或是擅长于羽毛球的同学们都可以加入,让大家在一个兴趣小组中进行技能的提升以及心得交流,不仅能够丰富同学们的课外活动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同学们锻炼身体,加强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团队建设。在一个兴趣小组建设以后,教师拥有丰富的经验,就可以进行其他兴趣小组的建设,将不同爱好的同学们聚集在不同的兴趣小组 中,有利于同学们个性得到多样化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进行兴趣小组内部的比赛,促进同学们兴趣技能的提升以及在比赛过程中收获心得体验,从而更好地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个性发展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