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刘艳霞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刘艳霞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必要的文化知识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必要的文化知识,还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使其养成以数学眼光看问题的习惯,进而有效掌握不同知识的内涵,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把握明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此,本文重点探究了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渗透方法
        1 前言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达到的目标不是“学会”,而是能够“会学”并且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将具体的学习方法教授给学生,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够明白自身所学知识的具体用途,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日后长久的数学学习战线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小学数学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初级的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这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潜移默化的融入课堂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所谓数学思想主要指的对于数学内容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主要是指在数学活动中所采用的途径、方法、手段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相当于数学的左膀右臂,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工具。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思想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方法是学生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的技巧和能力。小学生阶段正是学习基础的阶段,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指导之下,学生才能够学习好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3 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内容
3.1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可以分为以数解形、以形助数两种情况。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那么,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就是借助图形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借助正方体、圆锥、扇形等图形,解决其面积、体积的问题。
    3.2化繁为简
        化繁为简,顾名思义就是变复杂困难的难题为简单易懂的问题。例如,小学数学中的抽样调查的学习,为了完成全校学生阅读量的调查,学生只需要抽取一个年级或者是一个班级的阅读量,便可根据相关数据得出大致结果。不用再一个一个进行统计调查,费时费力。
    3.3分类思想
        分类思想,就是将类型相同的问题归于一类。在分类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比较。例如,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题的简单应用题和复杂应用题的分类;运算法则中的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的分类;以及简答题中的计算类问题和概括类问题的分类。
    3.4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即将一类问题转换为另一类问题,或是将一种方法转换为另一种方法。例如,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解方程的问题,实质是将其转换为加减乘除运算的问题。求正边形、正方体的面积体积的问题,实质是转化为对相关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
        4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策略
4.1在数学知识的传授中渗透数学思想策略
        首先,通过对数学概念的提炼与形成实现对学生数学思想策略的渗透。

由于概念是对综合知识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难,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知识特点进行仔细分析、归纳与总结,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不断将数学归纳等思想策略渗透于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其次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理由渗透数学思想策略。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理由、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过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理由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引导性,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理由,分析理由,更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理由,并通过解决理由这种形式,来完成对数学思想策略的渗透。另外,在数学活动操作中渗透。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具体的教学实践形式,对小学生抽象数学思想策略的渗透十分有益。教师应对每一个数学活动进行重视,并运用其具体实践内容做好对知识的讲解工作,将数学思想策略渗透于其中,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规律。
    4.2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数学知识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而且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要形式。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要求一切教学活动需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使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落实到学生的思想当中。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具,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积木。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尝试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每个面进行标记,然后用尺子测量每个面的边长,并计算出面积,然后比较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样的区别,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总结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是一样的,正方体的所有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并鼓励学生将面积相加,尝试总结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就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提高了教學质量。
    4.3创设多元自学探究途径,强化学生数学思想运用能力。
        如果说对于数学课本案例的解决与分析是学生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初步运用,那么为了让其摆脱这样一项认知模糊阶段,以收获到更充分的学习效果,教师便要创设更为多元的途径让学生展开自学探究。以此加强其数学思想的实践应用能力,达到充分的巩固与内化效果。对此,在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后期的作业布置中,教师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题目类型,要保证题目的数量尽量精简,以这种方式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展开实践应用,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得以思维的拓展,并深切领悟每种高效数学探究技能,致力于提升解题效率。
        4.4通过实际生活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综合考虑数学知识巩固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在布置作业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吸收数学思想内容,如设置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周末7个小朋友去公园玩,其中跳跳床的门票是每人10元,一共应交多少元钱?在学生做出解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思维能力,思考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将想象空间和任务布置成课后作业,既能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5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升和认知,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身到数学学习当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特点,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使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技巧,从而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抽象思想的探究[J].山西青年,2018,(22):165.
[2]赵永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考试周刊,2019,(6):107.
[3]林步稳.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探究[J].小学时代(奥妙),2018,(11):21.
[4]丁海岩.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9,(4):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