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借鉴和突破 冯露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冯露
[导读] 摘要: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是最为重要研究学习的对象,如何在跟随当代设计前沿思想的同时,又能更好的融入古代优秀古典园林的思想理念,是颇为重要的。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海南海口  570100
        摘要: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是最为重要研究学习的对象,如何在跟随当代设计前沿思想的同时,又能更好的融入古代优秀古典园林的思想理念,是颇为重要的。在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研究时,应学习设计手法和造园理念,通过再次认知其所具有内涵,将当代景观设计与古代园林相结合,创造独具特色的设计作品。
        关键词:景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应用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1、中国古典园林存在意义
        在中华民族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园林以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底蕴为后代景观设计留下了颇深的参考意义。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作为东方园林的代表,中国的古典造园手法辐射影响众多国家,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和艺术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其体系发展表现极为缓慢而持续不断的演绎过程,都是与中国历代朝堂更迭当时所存在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的逐渐完善过程也为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加了新鲜血液。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也就是在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所存在最具研究价值的时期,主要经历了从出芽、生长、逐步兴旺的漫长过程,形成了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园林风格。对中国古典园林影响深远的却是道家思想中“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点,这一观点使中国古典园林达到享受自然之风致,享受自然之意趣,融入自然之中,成就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筑不论多寡,也不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造园者都力求将山、水、植物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二、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历史发展
        通常把我国古典园林园林的历史分成萌芽、转折、发展、全盛、成熟五个阶段。
        萌芽期指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朝农业、工业具有一定的发展,为园林的萌芽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撑,囿、台便产生了,登台可通神,观四方,便于狩猎,狩猎和通神是传统造园萌芽阶段最基础的两项功能,因此萌芽期的园林成为田猎型自然山水林;转折期指秦汉朝阶段,承上启下,秦代皇家宫苑规模宏大,皇宫构筑成为当前阶段园林的主体,这个阶段可称为皇家造园生态林;两汉后期受文人影响,皇家园林由建筑逐步趋向于自然山水,推崇小型化,文人隐士的相继投资,标示着古典私家园林的兴起;发展期指南北朝阶段,传统造园体系成型,皇室、私家、庙宇、陵寝四大体系鼎立,构筑物作为造园人为元素与自然生态要素形成了亲近的调和关系,从此造园的规划向精致细密转变,上升到设计艺术的境界,为古典造园大发展创造了基础;唐宋是传统造园的全盛阶段,皇室宫苑的特征在规模盛大的基础上,更是增添了总体以及局部的设计处理。更是吸取百家所长,向文人风格所转变。私家园林融合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文人园林观。文人园林作为一种潮流推动整个皇家、私家、寺观园林的全面发展;成熟时期指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的园林已经完全具备简远雅致的文人园林特点,园林创作完全写意化,全面引进和学习岭南园林,形成南北园林艺术的大糅合局面。
        三、古典园林造园设计手法剖析
        1、叠山理水
        叠山、理水为中国古典造园中的基本元素。筑土为山,引水为池,运用叠山理水营造出大自然山水景观,独树一帜,达到自然美于生活美相结合的境界。
        叠山指使用天然石块堆砌山体进行造园的堆筑技艺[2]。叠石造山应该与整个园林风格统一,确定山体的规模和形体,以石代山、以小代大,表现自然山川之奇。叠山在古典造园中也可以起到遮蔽视线,增加空间层次的作用,使景藏而不漏,避免从外部直接看到内部景色,代替屏风、影壁的作用,增加与生态的亲和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理水是指传统造园睡醒设计在地区原有水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引流布局,表达出高设计水平的理水技法。古典园林水景处理包含动态、静态之分,古典园林中多以静态水形式出现,湖泊、池塘等,手法上长以桥体、堤岸等用以水面的分割,如杭州西湖,以亭台楼榭、荷莲芦苇进行点缀,设计上贴合自然,突出意境,构建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风貌景观。
        2、构景手法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构景方法多式多样,抑景、透景、漏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借景、点景等,分区设景,一步一景,空间相互渗透,变化丰富。
        抑景,欲扬先抑。假山则为山抑,树丛则为树抑。中国园林向来较含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造园抑景手法,增添了古代造园独特的魅力内涵。

透景指美好的事物被高于观赏者视线的物体所遮挡,因此需要开辟出透镜线,在安排透镜时,往往以中心轴线或直线道路优先考虑,以减少开辟透景对自然风貌的破坏。框景是指利用洞槽、门窗等有目的的提取园林内的优美节点,常常将远处的优美景色与人文景观包罗其内,此为框景。漏景手法起源于框景,但相比于框景,虚虚幻幻,内敛尔雅。借景又分近远、邻互、仰俯、应时七类,内容包括借山水、建筑、天文气象等,以小见大,尽收眼底。对景是指从某一观赏点观赏另一观赏点,再反观某观赏点的方法,分为正、互对景。
        3、空间表现
        在空间层次中,包含真与假、疏与密、崎岖错落、看与被看、渗透与层系、引导与暗示、蛇形曲折与空间对比等八种表现主题。构筑物中,白墙为真,廊道、花窗等洞槽为假,真与假互相对比,真中有假、假内含真,相辅而行;疏与密是我国古典造园所恪守的空间法则,“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即强烈疏与密对比的运用;高低错落主要以垂直空间的层面进行解析,《园冶》中认为:“园地唯山地中最胜”,古典园林多是依靠自身地形变化增加垂直维度上高低错落的空间感;看与被看指的是某个景或建筑与其他景物的关系;渗透与层系是传统造园所寻求博奥意境中的重要特点;蜿蜒曲折与空间的对比使得园林空间的变化更加多样、曲折,拓宽了观景者的视野;引导与暗示是利用园林中细长形式的长廊,起到引导与暗示的作用,可以构建出非常强烈的空间纵深感。
        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运用
        古典园林艺术之所以在现代仍然具有崇高的价值,是因为其包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气息,如果能够将古典园林思想巧妙的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之中,能够在保障现代园林功能性和社会性的同时,将古典园林思想展现出来,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
        1、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应用于现代园林设计之中
        “天人合一”是古典园林设计中极为推崇的一种思想理念,也是古典园林艺术独具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后的园林设计中,理应对这一重要理念进行传承和应用,在保障基础的园林功能的同时,尽可能的体现园林设计的自然性,让人们能够在欣赏园林景观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在近些年来,我国园林景观行业发展极为迅速,园林景观设计也趋向多样化和功能化,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对功能性和社会性的需求。但是,从现阶段我国园林景观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大部分的现代园林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过于注重园林设计的功能性和现代性,而忽视了园林景观的自然性。因此,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天人合一”理念的应用,在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园林设计,实现园林景观功能性和生态性的相统一,为我国园林景观行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这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紧缺问题的出现。這一问题的存在同样严重影响着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在实际的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充足的物理空间来满足园林设计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现代人生活和审美的需求,必须要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加强对“因地制宜”原则的运用。在今后的设计中,要对古典园林设计中的空间组织手法进行借鉴,在有限的区域内,对园林内部的空间进行分割,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同时,在因地制宜原则应用的过程中,要求在现有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布局,不但大大的节省了园林设计的成本也能够对原始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3、在现代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激发
        古典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思想的重要载体,其对于现代园林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各种巧妙的设计手法,更在于其蕴含着历史文化和艺术精神,具有极强的魅力。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满足人们对于园林功能方面的需求,还要注重对园林景观意境的创设,通过对园林内部景观进行布局和改造,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惬意的环境,从而对参观者的情感进行激发。同时,在对古典园林设计思想运用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将其与现代设计思想的融合,既要让园林作品具有文化内涵又要让园林作品具有人文情怀。
        结束语
        古典园林存在之久必定是有它独特的价值意义,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需求增加之时,可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其多样的造园手法和思想内涵,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和现代思想,充分在当代设计中运用、借鉴,进而提升当代的景观设计作品质量,以更好的服务于现代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胡立功.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布局[J].现代园艺,2014(20):122.
        [2]徐长贵,张晓娜,苏薇,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亭景观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2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