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东瓜镇水务服务中心 云南楚雄 675005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进行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要想充分发挥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作用,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建后运行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如何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
近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逐渐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力度。但是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之后,由于缺乏完善的运行管护机制,建后运行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只有积极的寻找应对措施,才能够持续性的发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作用,为农村群众的安全饮水提供保障。
一、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建后运行管理机制
虽然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都成立了专门的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机构,但是一些政府部门并没有积极的参与到饮用水的监管当中。例如,当地的卫生部门、电力部门、环保部门以及物价部门等如果不能积极的参与到饮用水监管当中,那么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无法科学解决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甚至对工程的运行效果产生影响。现阶段,水利部门主要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管理工作现状并不理想。而且,建后运行管理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如果资金来源不稳定,那么农村饮水工程的长效运行将会受到影响[1]。
(二)缺乏对水源的有力保护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中,常见的水源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江河水、第二水库水、第三山泉水、第四溪流水、第五堰塘水。正是因为水源的复杂性,增大了水源被污染的风险,增大了水源保护工作的难度。首先,不同的水源类型,其相应的地质水文条件也有所差异,而一些自然污染因素,例如锰、铁等就很容易对水源产生污染。另外,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化肥、农药、废水、垃圾等点源污染的存在也会对水源产生污染。其次,水源的复杂性增大了水源保护工作的难度。在对水源实施保护监管的时候,发现绝大多数的水源地保护范围的划定还不明确。而已经划定了保护范围的,也没有明确相应的管理责任,不仅水源地保护的投入资金欠缺,就连相应的保护标志设施、隔离防护设施的建设也非常不完善。最后,水源地保护的执行难度较大。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类型多种多样,且涉及范围广泛,资金来源却以政府划拨资金为主,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很多水源地保护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2]。
(三)缺乏完善的水价体系
分析现阶段的农村饮用水收费情况,发现水费的收取方式还没有统一起来,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按表收取水费、第二按户收取水费、第三按人头收取水费。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目的是,不仅要让农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水,还要让他们用的起水。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一套科学的水价体系,保证农村饮用水水费征收的科学合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且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约束,所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的运行管理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并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作用。首先,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阶段,要加强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通过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来为农村饮水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其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部门要加强现有资金的合理利用,对现有的水资源监测设施、水质监测设备以及水资源净化处理设施等进行优化和升级。
再次,完善现有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对该工程的产权以及管理权的归属进行明确,落实管理主体与维护主体的相关责任。与此同时,再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各供水单位是否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监督,并加大水源保护工作力度,提升水质净化处理质量,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证。最后,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而系统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技术理论知识,并将其有效的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对各种突发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和解决[3]。
(二)提升优质水源的集约利用率
要想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就必须要提升优质水源的集约利用率。首先,突破地域的限制,将农村饮水工程与调水输水工程、管网延伸工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连通供水、远程调水,进而实现优质水源的重新调配和集约利用。这样一来,既可以加强水源保护支出的控制,又可以促进城乡供水统筹一体化的发展。其次,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工作要求对水源地机型有利的保护,明确水源保护范围划定的期限,加强水源保护设施的完善。尤其是针对新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定要制定出明确而完善的水源保护方案。最后,加强农村各大水源地现状的调研,并通过动态监管、各大部门联合执法的方式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严格的审查与治理,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排入水源水域。与此同时,还要大力监管政治水源地周围的农村环境,避免水源质量受到农业种植或者禽畜养殖的影响[4]。
(三)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水价征收制度
要想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就必须要提升优质水源的集约利用率。首先,实施有偿供水制度,保证计价收费的合理性,结合市场的发展趋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价。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水价的时候,不仅要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成本费用,确保收取的水费可以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与管理提供充足的支持;还要重点考虑农村群众的经济收入水平,考虑农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能让农村群众因为饮用水而承担过重的经济压力。其次,根据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及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有效的水价制度,并通过这一制度的运行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最后,提升农民群众的节约用水意识,让农村群众意识到征收水费是为了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是为了让大家长期的用上安全、优势、放心的水资源[5]。
(四)建立维修基金制度
要想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就必须要建立维修基金制度。因为要想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的持续性,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而维修基金的主要用途就是维修养护各种供水设备,更新改造那些运行时间较长、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只有建立维修基金制度,才能够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各种供水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建后运行管理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建后运行管理中,却存在着建后运行管理机制、水源保护力度偏低、没有形成水价体系等问题。要想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就必须要对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进行完善、提升优质水源的集约利用率、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水价征收制度、建立维修基金制度。
参考文献:
[1]吉超.浅谈如何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3):2376.
[2]江红艳.浅谈如何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J].低碳世界,2018,(3):106-107.
[3]刘丹.对梨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与运行的探讨[J].才智,2012,(28):188.
[4]李德鹏.浅谈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问题及对策[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12):190.
[5]袁茂军.汉阴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及对策探析[J].地下水,2019,41(6):7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