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访矛盾多元化解有效机制研究——以山东省蓬莱市“三量工作法”为例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王晓林
[导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蓬莱市在对本地区信访数据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形势变化和地方实际,创新提出“减少存量、控制增量、提高质量”的“三量”工作法,构建了党建引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民参与的信访工作格局,形成了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信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化解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满足了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提供了坚强保障。
        中共蓬莱市委党校  山东烟台  2656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蓬莱市在对本地区信访数据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形势变化和地方实际,创新提出“减少存量、控制增量、提高质量”的“三量”工作法,构建了党建引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民参与的信访工作格局,形成了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信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化解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满足了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提供了坚强保障。
        关键词:信访矛盾;多元化解;“三量工作法”
        在社会发展领域,各类矛盾纠纷同样不可避免,必须想方设法予以化解,才能保持稳定正常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矛盾纠纷分布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种类不同、原因不同、主体不同、诉求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相同,必须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进行解决。
        一、本地区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按照群众诉求种类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农村揭干、村务管理类。受村“两委”换届影响,此类信访事项占比较重,批次及人次分别占来访总量的27.8%,25.9%,大部分镇、街道均有到市上访,反映村干部、换届相关问题,涉及较多村居,群众诉求强烈。二是待遇求决、劳资纠纷类。主要集中在农民工讨薪方面,批次及人次分别占来访总量24.1%,37.6%。三是房地产开发类。该类信访事项批次及人次分别占信访总量7.2%,15.7%,。四是涉法涉诉类。来访批次及人次分别占信访总量5.9%,2.2%,部分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因当事人对判决不服或执行难等问题,有“从法转访”的势头。五、其他类。主要是小区供暖、征迁补偿、医疗纠纷、环保、涉军等方面,批次及人次分别占信访总量35%,18.6%。
        二、本地区多元化解信访矛盾纠纷的实践探索
        结合本地区社会矛盾的特点、重点、难点,山东省蓬莱市以化解主体、化解层级、化解方式多元为抓手,落实主体责任、搭建工作平台、规范工作秩序、最终形成社会矛盾减存、遏增、群众工作提质的效果多元的“三量工作法”。
        (一)减少上访存量,“分系统、分行业”化解矛盾
        减少上访存量,其实质是解决历史留存的问题,如果就单个企业、单个问题,一个个去解决,政策容易走偏,效果往往不好。山东省蓬莱市认真分析存量矛盾焦点与难点,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分系统、分行业”化解存量矛盾的特色之路,利用系统论的方法,整个系统或行业成建制地去解决存量矛盾。短期内财政压力可能会大一些,但长期来看,单位成本相对较低,政策协同效应突出,群众满意度也高。
        一是联合办案、合力攻坚。每年选择一个系统或行业,统一出台化解政策和方案,组织相关部门集中办公、联合办案,相继解决了工业、外贸、征地拆迁等系统或行业中的存量矛盾,一大批上访老户和上访群体放弃了上访,步入了正常的生活轨迹。如企业破产问题,组织财政、经信、国土、人社等部门研究出台化解政策和方案,妥善处置了困扰多年的破产清偿难题,有效保障了广大职工的利益,避免了多起集体访的发生。
        二是实行“四定四包”工作机制。对其他信访积案,实行“四定四包”工作机制,即定任务、定包案领导、定具体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查、包处理、包做疏导教育工作、包息诉罢访。
        三是开展专项攻坚活动。

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整治”、“信访稳定百日会战”等专项活动,先后成功化解信访积案390起,一大批上访老户和上访群众放弃上访恢复正常生活。
        (二)控制上访增量:风险预控与及时调处“齐步并走”
        一是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烟台地区率先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和敏感事项,事先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让群众早知道、多参与、提意见,做到有明显稳定风险的政策不出台,利益关系严重失衡的项目不立项,劳民伤财的活动不开展。先后对260多个较大事项进行风险评估,有4个群众反映强烈、不稳定因素较多的项目被拒之门外,49个较大事项经评估后暂缓实施。通过严把事前防控关口,有效预防了矛盾发生。
        二是建立信访诉求责任清单。制定22个重点职能部门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责任清单,加强信访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形成相互衔接、协调联动的分类处理工作机制,引导群众按照法定途径和程序反映诉求、解决问题。
        三是推行“日接日清”制度。对于群众初次来信来访,蓬莱市推行“日接日清”制度,近年来一次性结服率在90%以上。同时依托市维稳办、镇街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群众工作站和农村群众工作室,坚持每月排查一次矛盾隐患;并创新实践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基层矛盾调处率为92%,将一大批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提高工作质量,回应群众诉求转变作风
        一是明确回应诉求“四到位”要求。提出“群众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的“四到位”要求,从解决群众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入手,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推动责任主体认真负责地解决群众诉求。群众来信来访登记录入率达100%;转办、交办率达100%;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达到100%以上;结服率达到烟台市平均水平以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85%以上。
        二是畅通诉求渠道。搭建网上民声、市长公开电话、阳光政务热线、民主议政日等载体,使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累计解决实际问题5000多个,较好理顺了群众情绪。
        三是完善便民体系。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审批难、办事慢、手续繁等问题,实行并联审批、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先后精简审批事项122项,实现办事环节减少30%以上,办事时限压缩30%以上,切实解决了群众“两头跑”、“多头跑”、“绕圈转”等问题。积极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等制度,设立市、镇、村三级公开栏362个、网络平台14处,进一步增加工作透明度,落实群众知情权。在《今日蓬莱》、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设立公开专栏,组织各镇街和相关产业、民生部门等60个单位逐一公布年度工作计划,便于群众了解全市的重点工作、重大工程。
        四是强化道德引领。深入实施以“六大和谐文明创建”和“八大道德模范创评”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工程建设,在社会大力选树道德典型,营造“理性、包容、诚信、向上”的社会风尚。先后评选表彰蓬莱市级以上道德模范321人次,王华堂、张翠兰夫妇荣获今年第四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针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道德失衡”现象,创新开展“家庭道德档案”建设活动,为每个家庭建立1份完整的道德档案,运用道德管理的手段推动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
        作者简介
        王晓林(1974年-),女,汉族,山东省莱阳人,高级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法学、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