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设计的探析 付振华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付振华
[导读]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我国园林绿化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不断提升植物配置水平,才能促进园林绿化工作的发展,从而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发展。
        身份证:37142119881130XXXX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我国园林绿化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不断提升植物配置水平,才能促进园林绿化工作的发展,从而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发展。为了打造现代化城市,彰显城市的绿色生态形象,应把握园林植物配置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质量。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存在问题;提升措施
        引言
        园林绿化要重视生态、美学双重特性,为居民带来宜居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植物配置质量。选择草木种类时,根据植物的形状、色彩、繁茂程度及与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之间的适应性进行科学选择,保证植物成活率。园林布置要根据高低相间、远近分明、错落有致的原则,形成较好的视觉美感,同时,遵循因地制宜的植物配置原则,保证植物配置的艺术观赏性。需要园艺工作者不断积累经验,吸取优秀的园林绿化设计方法,促进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有效应用。
        1园林植物配置的概念及意义
        1.1 园林植物配置的概念
        园林植物配置是利用针叶树、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等植物与其它造景题材相结合,通过艺术的手法使园林植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的各种景观。不仅符合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还能满足人们游憩观赏的需要。
        1.2 园林植物配置的意义
        有效的植物配置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更重要的是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植物有滞尘杀菌、减弱噪声、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空间环境。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是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和园林造景的艺术性高度统一,让园林景观展现自然美、生态美和艺术美。
        2当前中国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植物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
        首先是盲目的引来外来物种,当地的乡土植物本该是最适合成为城市植物配置的主要植物,因为它与这个城市的环境相近,相比来说适应性是比较好的,而且成本也比较低。但是城市为了体现出高质量生活,会从外界引入一些较为美观的植物,虽然在短期之内可以丰富当地的景观,但是长期以往会因为对当地环境的不适应而降低成活率,从而使得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其次就是配置密度不合适,如果植物配置仅仅是为了利益和美观,将会使得配置密度不合适,进而影响城市的园林绿化。如果配置密度过大的话,就会直接降低植物的存活率,浪费植物资源;如果配置密度过小,将达不到绿化要求,会使得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一定考虑到配置密度。
        2.2 植物配置缺乏多样性和稳定性
        植物配置的多样性从人们生存环境来说可以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从生态环境来说可以为一些昆虫提供栖息环境,还可以减少病虫对植物的伤害。但是现在很多的植物配置过程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是将侧重点放在了人们的视觉效果上,将一些稳定生长的植物作为杂草拔掉,留下的全是一些生长不稳定的植物,这将会使植物配置在种类、色彩等方面都显得格外单一,而且会降低植物的存活率。植物配置的稳定性是建立在多样性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在植物配置过程中缺乏多样性和稳定性,就不能从根本上达到美观。
        2.3植物配置的生态观念具有片面性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眼光不够长远,只考虑到当前的社会需求和人们短暂的视觉欣赏角度,而没有从长远的存活率,植物多样性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对于生态系统的认识过于片面,大部分的配置理念停留在植物的生存环境,湿度,光照,吸尘降噪,防止害虫靠近等方面,却从未真正的将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等物种之间的生存关系考虑在内,要想更好的进行植物配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基础,它能够保证植物的长久生存,进而保障城市园林的长远性。
        3提升园林植物配置水平的措施
        3.1 重视园林植物配置的地域适应性
        城市园林绿化普遍重视园林的美观性,忽略了园林绿化的地域适应性,而园林植物寿命有限,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结合这种情形,应科学选择园林绿化植物,还应重视植物与城市原有生物之间的协调性。园林植物配置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树种,并结合树种情况、生长特征等,严格按照要求选择树种,尽量选择一些与本地植物生长条件相适应的树种。然后科学培育被选树种,并在短时间内达到园林绿化要求。由于选择的树种与本地环境相适应,养护费用不高,生长情况良好。比如,某市的气候条件比较符合月季花生长条件,为此,可以加大当地月季花的培育和种植,不仅可以推动园林绿化工作的多元化发展,还能从根本上提升园林绿化经济效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养护开支。不仅如此,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还应了解不同植物之间的影响,不少树种之间会发生相克的问题,如果硬把二者种在一处,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正常生长。为此,应科学选择不同的树种,并查看树种之间的生理特征是否协调。在选择新树种时需要提前做好调查工作,了解城市原有植物配置情况,尽量减少不同树种之间的摩擦,降低新进树种对城市生态群落的负面影响。
        3.2 重视季节的变化
        在园林绿化植物栽植过程中,植物配置需要重视季节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绿化植物。大部分植物都是春夏季长势较好,但秋冬季节会逐渐枯萎凋零。园林绿化植物有一部分属于四季常青,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被广泛运用,能够从侧面显现出城市的发展活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城市花草枯萎,就会影响城市的外在形象,为此,应结合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进行选择和搭配。在冬季,大部分植物都呈现出凋零的状态,只有一些四季常青的树种依然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因此,园林植物配置需要选择四季常青树种与普通树种相结合的搭配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城市四季都有景可赏。城市园林绿化需要结合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植物配置方案,还应结合绿化景观需要进行植物配置,在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行绿化,彰显城市内涵。针对秋冬季植物可选性较少的问题,大多数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会栽种梅花或一些四季常青的植物,给城市增添美感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能从侧面体现出季节性特征。
        3.3 更好地符合文化主题
        为了提升园林植物配置水平,应采取科学的对策,让植物配置更好地满足文化主题,结合园林绿化工作现状,确定科学的植物配置文化主题。园林植物配置需提前了解园林所在地区的特点,然后判断园林的种类,看其是自然景区,还是文化景区。如果是自然景区类的园林,植物配置应凸显出自然的特色,还要选择一些能够显现出自然美好的植物。如果是文化景区类的园林,应凸显出文化特色,从侧面体现出园林的文化气息。结合文化景区的需要,重视植物的色彩搭配,彰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良好关系,比如,在佛家文化主题的园林内,需要尽可能选择同一色调的植物;道家文化园林,植物配置需要尊重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儒家文化园林,植物配置需要更加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彰显出园林绿化的特色,通过园林绿化传播城市文化,从而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既能美化城市环境,同时也能够凸显出当地的特色文化。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工作时一定要将生态理念和美学理念完美的结合起来,更好的建设城市园林绿化。
        参考文献:
        [1]王晓维.浅谈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7(4)
        [2]王芳.论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7(14)
        [3]李秀莲.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初探[J].低碳世界,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