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王胥博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王胥博
[导读] 摘要: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是三维数字技术,它集成了建设项目的各阶段的信息,并提供协同工作环境,使建设项目的生产过程连续化,提高了项目的集成化程度。
        浙江泛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省  310000
        摘要: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是三维数字技术,它集成了建设项目的各阶段的信息,并提供协同工作环境,使建设项目的生产过程连续化,提高了项目的集成化程度。简而言之,BIM实现了建筑行业设计工具2D向3D的转变,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建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竭。本文主要针对BIM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BIM;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1基于BIM的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1管理模式体系选择范围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在DB模式的基础上,并综合目前BIM管理的特点及趋势,可将BIM的管理方式归纳为3类:业主主导管理模式、设计主导管理模式、施工主导管理模式。其中,业主主导管理模式,是由业主方为主导,组建专门的BIM团队或找专业的BIM咨询团队,负责项目建设生命周期BIM实施的管理与协调,在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负责设计模型的创建和应用;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在设计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及应用,并形成最终的竣工模型;在运营阶段,运营单位在竣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形成运维模型,并进行相关的运维管理应用。该模式对BIM管理团队的技术、管理及软硬件设备要求都比较高,特别是对BIM团队的沟通协调、管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且前期团队组建困难较多、成本较高、应用实施难度大,对业主方的经济、技术实力有较高的要求和考验。设计主导管理模式,是由业主委托一家设计单位,将拟建项目所需的BIM应用要求等以BIM合同的方式进行约定,由设计单位建立BIM设计模型,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BIM技术指导、模型信息的更新与维护、BIM模型的应用管理等,施工单位在设计模型上建立施工模型及BIM应用。但在施工及运维阶段,设计方的驱动力下降,对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结束后业主关注的运维等应用考虑较少,导致业主后期施工管理和运营成本较高。施工主导管理模式,是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进行BIM模型搭建,并在大型复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方案模拟与分析,在施工前找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便于与分包商协作与沟通。此模式主要面向建设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当工程项目投标或施工结束时,施工方的BIM应用驱动力降低,对于适用于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BIM技术来说,其BIM信息没有很好的传递,施工过程信息将会丢失,失去了BIM技术应用本身的意义。
        1.2管理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模式体系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随机性,在研究文献及项目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将其影响因素归纳为:成本、协调难度、应用扩展性、运营支持程度、对业主要求五个方面。
        1.2.1成本
        成本是指工程项目BIM应用工作开展,并达到预期成果,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模式,所投入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软硬件成本等。
        1.2.2应用扩展性
        应用扩展性是指工程项目BIM应用过程中,在各个阶段所开展的BIM应用点工作内容及频率。
        1.2.3对业主的要求
        对业主的要求是指工程项目BIM应用工作开展,并达到预期成果,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模式,对业主的人员组织架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软硬件配置等的要求。
        1.2.4效益
        效益是指工程项目建设与运营各个阶段,BIM技术的应用给工程建设及运营在时间、成本、安全、质量等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1.2.5协调难度
        协调难度是指工程项目BIM应用工作开展,并达到预期成果,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模式,对各BIM实施单位及BIM工作的协调难度。
        1.2.6运营支持程度
        运营支持程度是指在工程项目设计、建设阶段BIM应用过程中,形成的BIM应用数据及最终成果为运营阶段提供的便利及效益等。
        2基于BIM项目管理模式选择考虑的因素分析
        2.1BIM项目的属性特征
        BIM项目的属性特征包括BIM项目的复杂程度,项目的投资成本来源及投资类型等。

通过建立BIM模型,集成建筑、结构、设备、机电等各专业的多维信息模型是BIM技术的主要优势特征,BIM技术帮助项目管理方直观的理解二维图纸难以表达的建设项目设计情况、辅助项目管理,碰撞漏洞等。当BIM项目复杂程度不高时,使用传统的建设模式可降低投资风险。一旦项目设计较复杂时,可以考虑总承包型模式;例如DB总承包模式或EPC模式。如果业主有诸如快速路径等要求,代理型CM模式更为适合。
        2.2BIM技术应用深度
        B1M技术的应用深度BIM技术单一功能或项目实施某一阶段的应用,设计施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可以考虑DB模式或CM模式,如设计阶段的节能分析、施工阶段的碰撞检查等,传统的DBB模式较为适宜。项目采购阶段使用BIM技术指导预制构件自动化生产,应考虑EPC模式或交钥匙模式等。应用时需要管理方提供项目安全生产阶段的BIM模型项目的试运行阶段BIM技术,可以优先考虑集成创新型模式如IPD模式,并行建设模式等。
        2.3BIM项目要素目标
        成本(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工期、质量、信息模型等方面的要求是B1M项目管理的要素目标。在传统的DBB模式中,业主大多采用固定总价合同,这样做有利于对项目投资的控制,但这种模式只能部分发挥BTM功能的应用特征。在一般情况下,总承包型管理模式采用的是总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往往容易造成成本总投资在项目初期不清晰。
        3基于现有国情的BIM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策略
        3.1考虑投资性质和资金成本
        考虑项目投资性质和资金成本是选择项目管理模式的第一要素。初步确定项目管理模式的隶属类别,属于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性形象项目。政府对使用BIM技术的支持较大,应优先大胆的考虑集成创新型管理模式,如IPD模式,最大程度的发挥BIM在全生命周期功能的应用。
        3.2依据应用深度遴选管理模式
        通过依据BIM技术的应用深度和项目服务范围进一步遴选管理模式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应用优先考虑承包管理型模式,单一阶段或功能的应用能够使用传统的DBB模式降低成本和风险。如果运营阶段业主要求BIM用于后期评估,当企业BIM经验相对丰富与资金风险不大时,可以尝试集成创新型模式。
        例如,住建部关于中国推广BIM技术的实施指南中,建议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信息化基础、结合BIM的应用条件,将企业级BIM应用划分为初级运用、中级运用和高级运用三个阶段:初级运用单项BIM专业应用;中级运用多阶段、多专业的集成应用;高级运用全生命期的全面应用。
        3.3依据企业战略确定管理模式
        根据BIM应用管理的主导方和企业实施战略确定具体的项目管理模式。业主可以依据项目管理的实施方,结合自身的BIM技术实力和项目的技术难度选择项目管理模式。设计单位集中了当前国内应用的BIM技术,应考虑DB模式或EPC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设计方的BIM专业技能。如业主和施工方BIM项目的工程实践不足,可考虑选择BIM咨询机构辅助全程管理,选择CM、PMC等管理模式。
        3.4根据主导方和企业战略具体确定管理模式
        具体的项目管理模式是根据BIM应用管理的主导方和企业实施战略来确定。目前基于BIM在建设项目的应用方,应用模式可以归纳为四大类:设计方驱动模式,B1M咨询机构驱动模式、承包商驱动模式、建设单位驱动模式。业主可以结合自身的BIM技术实力和项目的技术难度,依据项目管理的实施方选择项目管理模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的应用给建筑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是未来发展方向,也是未来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主流。但是,尽管建筑信息模型的理念已被提出十多年,其在世界范围内均还处于推广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BIM软件不够丰富和成熟,信息传输、共享和互用有待提高等。
        参考文献
        [1]BIM运用于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中对策探析[J].涂早武.纳税.2020(06).
        [2]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建设项目全过程优化[J].刘美欧.建筑技术开发.2019(13).
        [3]基于BIM技术的建设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分析[J].尹凤霞.科技经济导刊.2019(15).
        [4]建设项目BIM应用的成熟度模型研究[J].张晓菲,刘翀,邹为.建筑设计管理.201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