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89
摘要:色彩对人的情绪的确影响很大,色彩作用于人的感官,刺激人的神经,进而在情绪心理上产生影响。色彩在医疗建筑空间中越来越得到了重视,医疗建筑空间中的色彩环境对病患、家属、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影响,正确的利用色彩不仅对室内环境的塑造有积极作用,并且对病患的心理及康复也有治疗效果。
关键词:建筑空间;医疗色彩;辅助医疗作用
建筑为人的需求而存在,医疗建筑空间对患者、医护人员、后勤人员不仅只是需求的存在,更应该是疗愈空间的存在。几乎每个人都有对医院的感受,过去大部分医院大部分都是功能性的空间,只要能满足功能使用即可,但是确忽略了功能之外延伸的好的环境塑造,疗愈环境的塑造对人的影响。反观其他建筑空间如,酒店、购物中心等其他空间场所,我们会发现在这些空间环境的塑造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好的环境设计,它们用了很好的材料,用了很高的资金,在设计上甚至还出现了过度设计,而医疗空间与这些空间相比还存在“设计的不足”,工厂式的建筑群体,老旧的空间,过时的色调,大面积简单快捷的白色运用显然已不能满足具有人文关怀医院的需求。目前通过我国医疗机构已面临了巨大的转型,由原始的工厂式的医疗机构向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机构转变也出现了“高调奢华”的现代医院,大量新型材料用在了医疗的体系中,医院中也出现了丰富多彩的颜色,但是目前我们的用色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我们应该把医学色彩和色彩的美学功能相结合,做到更人性化的用色。医疗建筑空间的重塑急需我们更多的设计力量去完善。
如何为医疗建筑空间做更好的设计呢,作为设计师我们都知道建筑不仅有空间、结构、光影、纹理、还要有色彩的美感。有研究成果表明,人对事物的辨别首先从色彩开始,然后是其形。比如在最初接触的20秒内,对色彩的感受度为80%左右,形体感受度仅为20%,在20s到3分钟内色彩递减为60%,形体递增为40%,由此可见色彩的影响力是非同一般的。色彩作为最直接更有效的塑造环境的因素,我们可以从色彩的角度出发,提出塑造美好环境的依据。
色彩是人眼所看见的光色和物色现象的产物,以电磁波的方式引起的视觉体验。不同波长的可见光通过刺激视觉神经,将信息传导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引起颜色感觉。色彩有三属性,即明度、色相和彩度。这三属性是以空间三个坐标方向来表示。色彩的同时对比里就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彩度对比。在色彩的设计中经常通过同时对比的手法设计。
在医疗空间设计中,可以利用色相的对比,区别不同的空间。通过色彩对比突出家具、洁具、扶手等设施设备,这样能够让患者尤其是认知症快速自主识别和使用设备设施。在选择家具扶手时,注意与周边的墙面、地面的色彩对比,避免色彩过于“统一”。避免地面局部色彩对比过于强烈。在患者群体中,认知症老师对三维空间的认知能力减弱,局部过于强烈的色对比易引发老人的错觉或幻觉。例如局部深色地垫、过门石、甚至电梯的金属门槛,都容易让老人认为地面有深坑、沟壑或者障碍,害怕靠近。色彩的明度即颜色的深浅变化有助于认知症老人辨识色彩,从而区别空间。从色彩类型上看,黄色和红色比较容易被老人识别,蓝色和紫色则相对不易被识别。色彩的连续对比,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视觉画面中先看到某种颜色,随后又看到第二种颜色时产生的对比现象。其显著的特征是对比的颜色具有颜色的不稳定性。在注视某种颜色后,再转移注视第二种颜色,第二种颜色就会受到第一种颜色的补色影响。对暖色光的环境适应后,再来到正常光线下,会觉得正常光线偏冷,这就是补色残像。在注视甲色20s-30s后,迅速移视乙色时,感觉乙色带有甲色的补色。例如看了黄色墙壁后再看红花,感觉红花带有紫色,在注视一个色彩图形一段时间之后,忽然移视任意背景,即出现一个同样形状的补色图形,这些都是补色的残像。补色残像也是为了减轻长时间看一种颜色产生的疲劳,视神经诱发的一种补色进行的自我调节。要利用或避免这种现象,来提高视觉条件或消除视觉疲劳等。在医院中一般避免使用与紫色相近的色彩,以防病人相视时,面部蒙上布健康的黄绿色。在手术室里为了避免医生在高照度下注视血色过久而产生的补色残像,宜采用与绿色相关的颜色如灰绿色为室内背景。色彩的调和:2个或2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地组织在一起,形成具有整体视觉效果的色彩搭配称为色彩调和。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色彩的关联,追求色彩的多样统一。医疗空间中经常用到色彩的调和的方法来塑造空间环境。
色彩的温度感:色彩的温度感来源于人对大自然物理现象的认知结果,是色彩感觉和心理联想综合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感受,通常分为冷色、暖色和中性色。色彩的温度感主要是由色相决定的。色彩的冷暖有时又是相对的,如紫色与橙色并列时紫色倾向于冷色,紫色与青色并列时紫色倾向于暖色。冷色和暖色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3度左右的温度差值。冷刺激可使血管收缩,动脉压升高,心肌需氧量做增加,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等多发在冷刺激的环境中。色彩的空间感是视知觉中的色彩距离和大小与实际不一致的现象,以色相和明度影响最大。在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中,常利用不同的颜色来调整空间的尺度和距离感,如白色和黄色前进凸出感比较强。青色和紫色后退收缩感较强。但色彩的尺度感是相对的,且与其背景色彩有关,如绿色在较暗处也有凸出的倾向。色彩的疲劳感:色彩的彩度越高,对人的刺激越大,越容易使人疲劳。一般暖色系的色彩疲劳感较冷色系的色彩大,绿色则不显著。许多色相在一起,明度差或彩度差较大时疲劳感越强。在空间设计时,色相数不宜过多,彩度也不宜过高。色彩的疲劳感能引起彩度减弱,明度升高,逐渐成灰色,形成褪色现象。色彩的醒目性:色彩的醒目性是指易于引起人们注意的性质,具有醒目性的色彩,从较远处就能明显地识别出来。空间色彩的醒目性主要受色相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其余背景色之间的关系。医疗空间中经常利用色彩的诱目性做导向标识设计。色彩与面积搭配设计:采用不同面积进行对比,是色彩搭配运用中的基本手法。保持视觉均衡,应考虑不同颜色的明度和彩度的值差,调整不同颜色的面积比值。小面积采用高彩度色彩,大面积采用低彩度色彩比较容易获得感觉的舒适和平衡。为了在色彩组合中将面积因素定量化,根据颜色的光亮度确定了纯色的明度数比。明度平衡比转为和谐的面积比时,明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成反比。在构图时希望取得和谐的视觉效果,面积的比例关系需要不同颜色的明度值。用三对互补色做比较:黄色明度值是其不是紫色明度值的3倍,黄色面积应该是紫色面积的1/3;橙色明度值是蓝色明度值的2倍,橙色面积则是蓝色的1/2;红色明度值与绿色明度值相同,则2个颜色的面积也应相同。但该理论只限于色相呈现其最大彩度时,如果彩度改变,这个比例也需随之改变。色彩生理反应与医疗辅助作用:绿色降低眼压、改善肌肉运动能力,长时间食欲减退;黄色促进肌肉神经活跃缓解感冒过敏等症状;红色对腹腔神经、免疫系统有刺激作用,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粉色对人的刺激更柔和,使肌肉得到放松;蓝色对咽部和甲状腺具有刺激作用,降低血压,使大脑放松。在生理方面,色彩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和生理效应。在心理方面,当人受到色彩的刺激,可以引起心理反应,从而影响人的情绪和视觉认知。人的感觉器官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视觉器官能把色彩的物理刺激转化为其他感觉系统的生理反应。因此色彩疗法也常被医院用做病人的辅助治疗。
儿童医疗空间的色彩应该丰富,但研究发现,不是所有的色彩都适合儿童所处的视觉环境。2岁半到8岁半的恶童喜欢的颜色顺序是:红、蓝、黄、黄。国外一项对几百儿童之上的研究表明,儿童在蓝、黄、黄绿、橙色这些他们认为好看的房间接受测试时智商要比在白、黑、棕色房间接受的测试智商面高26点。一般来说,0-3岁的儿童的病房可以使用儿童喜欢的纯色,有利于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知。3岁以后建议按性别区分:男孩使用硬朗的红色、蓝色。女孩使用柔和的粉色系,例如粉蓝、粉红比较好。
在儿童医院的设计上,使用灿烂鲜明的色彩处理公共空间,使得人们传统印象中冰冷的医院重新获得了亲和力和生机。
在医疗范围内,大量的色彩疗法被应用到了疾病治疗中,甚至还出现了色彩医院。色彩在医疗建筑空间中越来越得到了重视,医疗建筑空间中的色彩环境对病患、家属、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影响,正确的利用色彩不仅对室内环境的塑造有积极作用,并且对病患的心理及康复也有治疗效果。医疗建筑空间中色彩的医疗辅助功能与美学功能同等重要,在医疗建筑空间中平衡好色彩的医疗辅助功能与美学功能,就是创造一种”科学““专业化”“人性化”的用户体验,也能更高的塑造医院形象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严祥,苏小强.医院色彩管理与文化建设叨.中国医院管理,2008(12).
[2]林凤登.医院建筑装饰色彩浅谈田.福建建材,2006(04).
[3]王传东,田金良编著.设计色彩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
[4]黄艳.湖南省儿童医院环境色彩现状与改良设计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