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 214000
摘要: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管理中线损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线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线损。本文分析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来源以及管理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线损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管理;措施和建议
电网管控与电能传输是输配电网系统的主要工作,然而,实际的配网输电过程中很可能出现线损问题,线损不仅会影响输配电工作效率,还将造成电力电能的损耗,对此必须强化输配电的线损管理,采取多种措施来控制线损,从而提高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控水平,这样才能真正维护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才能确保其收到预期的利益。
1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来源与管理现状
1.1线损来源分析
在现实的电力能源传输与使用过程中,因为遭受多种内部、外部因素的干扰,会导致所传输的电量无法切实抵达用户,在线路传输中出现电力损耗现象,简单说就是线损问题。事实证明:线损问题一般出现在电能产品损耗环节,特别是电能生产、调度、传输、运营等环节,如果未采取控制措施,会进一步加剧线损,而且输配电工程运行中线损又具体包括:理论线损、管理线损、定额线损、经济线损等,只有全方位地强化线损管控,才能维持供电系统的安全、妥善运行,达到降损减耗的目标。
1.2线损管理重视度不足
线路控制的最基本前提是要具备线损管控工作意识,然而,从目前来看,供电企业依然缺少对线损管控问题的重视力度,实际的线损管理也忽视了细节,尚未制定出统一、健全的线损控制规范,尚未建立健全线损管理工作制度,从而使得实际的线损管控工作无规则、无秩序、无计划,甚至引发各种矛盾和危机。而且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能电网系统的建设,这就使得配网线损管控面临更大的难度和挑战,然而,目前的供电企业对于线损问题依然缺少全面深入的调研与分析,从而无法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线损管控力度不足,导致线损率计算也有失科学、严谨,没有显示的调查和论证做基础,使得线损管控成效不佳。
1.3线路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线损率较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线路结构设计不合理,出现了近电远供,迂回供电现象,再加上不科学的电网规划,导致电能输送距离更远,电源点远离负荷中心,或者导线截面太大、太小等都会造成线路运行中电能的损耗,而且所选择的配电电压器能耗较高,同负荷大小不配合等也会加剧线损问题。
电力部门人员的线损责任意识、业务水平以及技能素质等也会影响到线损率,一些电力工作人员缺少线损意识,实际的抄核收或计量设备安装中麻痹大意,都可能导致计量失误,间接地增加线损问题。此外,一些非法用户的非法窃电行为也将加剧线损问题的严重性,非法窃电如果得不到及时地整治,会进一步增加供电企业的经济损失。
2 加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供电线损的常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供电线损管理,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率,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明确供电线损管理方向
线损管理工作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领域,比如电能计量、规划建设以及调度运行和生产营销等。为降低供电线损和减小影响,供电企业应当强化线损问题管控,根据供电系统以及电网规划的需求和现状,组建线损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以此来加强线损管理。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当针对不同的线损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降损方案,积极开展供电线损管理会议,全面了解不同线路问题及其成因,并结合专业人才力量确定管控方向。同时,为了能够有效提高供电线损管理水平,还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先进的科技设备,处理好线损管理工作关系,降低供电损耗。
2.2 线损与降损关系处理
在处理线损问题时,应当根据线损原因科学合理地选择线损处理措施和方法,通常采用技术与管理两种降损方式。其中,技术降损能够实现理论线损值的降低,而管理降损则可使实际线损值与理论线损值更加接近。实践中可以看到,技术降损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其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为电压等级优化以及电网结构改善,减小电网系统的供电半径并对无功配置进行优化等,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供电线损问题。对于管理降损方式而言,其实施时所需的资金量较少,主要针对各类人为因素造成的冒电、漏电以及跑电等问题加强管控,从而实现供电降损之目的。从表面来看,上述两种降损方式差异性较大,但二者均为供电系统线损管理的重要部分,为此需针对上述降损方式加强协调利用和管理,同时这也是提高线损管理水平和供电质量与效率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2.3 引入无功补偿技术
供电企业引入无功补偿技术方法,旨在降低供电线路中的电能传输损耗,为此需引入先进的无功补偿设施,尽可能提高供电传输效率。通过科学引入和配置先进的无功补偿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能耗损,确保电压稳定性,避免因配电磁场因素的影响而破坏电网系统和电力设备,而且能够有效减少供电线损率。从这一层面来讲,供电企业应当不断加大供电线路的无功补偿技术以及先进设施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要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要降低供电线路综合线损率。通过无功补偿电容器等设施的安装,可以有效降低线路损耗,并且有效提高电网系统的输送电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供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而且能够有效改善供电线路末端的电压质量。从实践来看,该种方式投资相对较少,而且具有见效快以及增加有功损耗相对较小等优势,加之运维管理操作方便,因此值得推广应用。同时,还可以在配变低压侧合理安装电容器组,其目的在于补偿变压器无功损耗,并且对低压配侧的供电线路所致电设备不足之处的无功消耗予以补偿。通过补偿电容器进行分组投切,有利于实现调压之目的,对于电压质量的改善作用显著。
2.4 加强供电线路日常运维管理
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降低供电线损,对整个供电线路加强运维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大型电力线路故障问题的出现,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率,尤其是老化问题严重、线损严重的部分,更是需要重点优化的部分。针对线路应当重点加强运行维护管理的措施,其中需关注的要点和内容较多,特别是要体现出监测实时性,能够对供电线路进行全方位监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具体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全面了解故障成因,尽快给予解决。比如,雷电危害问题需结合电力故障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且准确把握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危害及其成因,及时更换受损设备,以此来提高线路维护效率。
2.5 提高员工专业素质水平
供电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技术素质与责任意识等都会影响到线损率,对此要不断地重视、培养并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与责任意识,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首先必须增强各个岗位员工的线损控制责任意识,特别是前线职工,例如:抄核收人员与计量设备安装人员等,严格审核计量设备的计量是否精准,定期组织召开交流培训活动,从而控制抄核收以及计量设备计量失误所导致的问题和故障。
3 结语
综上所述,输配电及用电线损控制是整个电力系统面临的大问题,只有强化线损控制才能从根源上提高输配电系统的运行水平,也才能确保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此,供电企业必须加大对线损问题的重视力度,通过健全管理制度,严格审核原材料与设备采购,提高员工素质,强化线损控制技术的运用等多方面来提高输配电系统的线损管控水平,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也维护广大用户的正常用电。
参考文献:
[1]郭成辉.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30).
[2]孙爱英.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6(4).
[3]杨寿柏.输配电和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研究[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5(41):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