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建筑施工给环境和个体的利益都带来了损害,追求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绿色施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对绿色建筑施工的认知存在严重不足。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绿色生态系统的相关理念,探讨绿色生态系统理念在建筑施工管理当中的应用,用系统化的视角为建筑施工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绿色生态系统;建筑施工;管理理念
引言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给我国经济发展来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环境和资源的损耗也不容小觑。传统的建筑施工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水资源,还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噪音、粉尘等,严重威胁了个体的身体健康[1]。随着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长远的福祉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个体本身的重视,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内心的追求。绿色施工则强调了对环境问题和社会效益的关注,秦旋,Patrick X.W. Zou提出绿色施工管理的焦点是环境问题、长远效益和对社会的贡献等,明确了绿色施工的管理目标[2]。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绿色建筑建设往往流于表面,很多群众将绿色施工简单等同于扩大绿化面积,更有甚者认为绿色施工等于文明施工。施工方也存在对绿色施工认知不足的情况,难以保障绿色施工的质量,单纯的迎合相关的政策,导致绿色施工没有贯彻绿色施工理念,难以落到实处[3]。 本文基于绿色生态系统,尝试将绿色生态系统的理念融入到施工管理当中去,为建筑业的绿色施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2.绿色生态系统和建筑施工现场的关联性
2.1.1 绿色生态概念和相关理论
Arthur Roy Clapham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它是在某一环境中生物和非生物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所形成的生态功能单位。 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中的能力流动维持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项元素和生态环境之间实现平衡发展。生态系统理论作为以生物和环境关系为对象的学科,主要的理论包括生命周期理论、生态因子理论、生态位理论等。生命周期是一个应用范围比较广的理论,代表着始于自然终于自然的理念。生态因子理论认为会对生物产生影响的环境要素和生物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环境生态因子会影响生物的成长和分布,反之也会受到生物的影响,而不同的生态因子通过相互联系和角色转换形成生态网[4]。对于生态位理论,Elton认为生态位是生物体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生物体、生存环境彼此作用后形成的稳定共生关系。
2.1.2 绿色生态系统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相似性
绿色生态系统与建筑施工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相应的有机结构和功能,这是二者融合的重要前提。
首先,绿色生态系统与建筑施工都具备相应的生命周期,强调生命周期内的动态变化和发展。建筑施工从开始到结束也会经历生态系统的产生到消亡,这里主要指的是建筑施工作为系统本身的变化,建筑完成也意味着施工的终止,建筑也将面临新的环境变化[5]。
其次,都具备相应的有机结构。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构成。建筑施工现场作为一种系统,也有相似的构成元素,施工人员和施工环境,并且通过非物质成分的能量流动产生联系,符合生态因子理论。
第三,系统构成要素都具备相应的功能。根据生态位理论,物种会通过自身的角色发挥一定的作用,施工现场系统当中,相应的施工主体也会发挥自己的角色并且和环境产生相互影响的作用。
2.1.3建筑施工现场生态系统
施工生命周期主要包括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 [6]。施工系统由项目环境、项目生产者和项目消费者构成。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施工条件、技术条件、价格水平、政策等各项环境有。项目生产者主要指的是施工团队,项目消费者为施工团队之外的人。项目施工中的物质流动为建筑建设过程中设备和材料等物质的使用,原料的采购和制造。项目施工中的能量流动为建筑施工过程中车辆、施工所需的电力供应等燃料和电能。
3.绿色生态系统理论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实现长远效益,项目建设应当注重绿色生态系统理论的应用,让建筑施工中各项元素与环境之间达到循环和稳定。施工管理应当结合生态系统的理论开展绿色施工管理,实现项目建设各项要素与周边环境的动态平衡和生态位最优。
(1)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实施动态管理,将绿色建设理念灌注到整个建设生命周期当中。施工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施工阶段大致分为施工准备、施工过程、施工验收几个阶段。对于建筑施工的各个阶段都有贯彻绿色施工理念,提升建筑的绿色价值。施工准备阶段,充分了解施工场地的地质、水文和气候条件,做好施工布局。施工过程当中,应当选择符合绿色建筑标准材料,采用清洁能源,使用能耗低的设备,做好粉尘、噪音以及水污染的控制工作,强化监督,落实绿色建设。竣工验收阶段,对项目进行审查,查找薄弱环节,恢复周边环境,做好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工作。
(2)根据生态因子理论,不同的生态因子通过相互联系和角色转换形成生态网。对于施工团队管理同样适用,以往的建筑管理工作由于相互独立,项目虽然按照一定的进度开展,导致团队之间缺少联系性。因此,施工企业和团队应当加强彼此联系,建立起良好的组织架构,构建具有绿色生态特色的氛围,让绿色项目管理工作更加紧密、有序的开展,提升团队和部分之间的绿色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
(3)根据生态位理论,通过发挥施工团队的生态位主体角色,实现绿色施工的长线发展。对于施工团队来说,生态位受到自然环境和技术发展的影响。为了保障绿色施工的进行,需要组织绿色施工管理部门,贯彻实施绿色施工理念,负责管控绿色生态的施工过程和进度,担负本部门绿色施工相关的工作。技术团队方面,应当选择具备绿色生态系统专业知识、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担当管理职位,提升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生态意识和技术水平,将理论和技术创新相结合,达到施工团队的生态位最优解。
(4)加强绿色施工政策宣传,深化绿色施工意识。政府需要强化绿色施工的宣传工作,增强民众和施工团队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明确对绿色施工理念和实施意义方面的认知,只有理念深入人心才能确保对绿色生态系统理念的贯彻执行。另外,有关部门需要完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奖惩措施来对绿色施工进行监管,为绿色施工管理的实行提供政策保障。
(5)绿色施工管理1、绿色施工概述(1)绿色施工含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2)绿色施工原则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并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3)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图1)。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图1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2、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要点(1)施工应制定防尘、防毒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2)施工现场应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施工场地应合理布置,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3)必须为施工人员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并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加强管理,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3、绿色施工环境保护技术要点(1)扬尘控制①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
参考文献
[1]徐鹏鹏.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 2008.
[2]秦旋,Patrick X.W. Zou. 基于可持续的绿色施工管理方法探究[J]. 建筑经济, 2012,(9): 88-91.
[3]王福云. 绿色生态建筑及其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初探[J]. 工业建筑,2005(35)
作者简介:
金文,女,出生1967年04月08日,大学学历;
1988年7月—1999年9月霍山县建设局设计室从事建筑结构设计;
1999年9月—2004年10月六安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从事质量监督;
2004年10月—2015年8月六安市建设工程管理东城办公室(曾用名六安市住建委城东建管办)负责市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2015年8月至今六安市东城建设工程管理处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