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0/5/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张登泰 许洪斌
[导读]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飞跃性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了新的时代,新的时代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摘要: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飞跃性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了新的时代,新的时代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都在不断创新的路上前行,教育事业亦是如此,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单一、刻板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只有创新、改革才是成功的唯一捷径。高中是一生中学习的黄金阶段,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进,高中教师开始逐渐重视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各种各样的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走进高中的课堂,使得数学不再枯燥无味。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对数学教学的目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数学教学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将代数、几何等基础知识以及概率统计、微积分等初级知识进行有序的讲授,逐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空间思维的能力,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才的数学知识和理论应用能力,为高素质的数学型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基本概念的准确把握是进行知识扩充和能力提升的关键,学生只有牢牢把握知识的概念后,才能够对知识、能力的拓展打下基础。
一、新形势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
(一)有效性概念的界定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授课教师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方法、途径和手段,在有效的时间内,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从而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满足个人和社会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组织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追求教学效率,更需要注重效果,只有有效的教学追求,才能够形成高效教学。
        通过对教学有效性内涵的充分了解和认识,形成了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理念,即:第一,要将学生的发展来作为首要宗旨,教学成效的最终标准是通过学生的发展来进行衡量的。第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有效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传授的有效教学,更是在落实教学目标[1]。第三,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和效益观念。第四,积极主动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施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第五,有效教学要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能力来作为基础,同时有效教学的实质,是将教学过程中的对象、目标、过程和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相关特征
        首先,自主性。学生要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人,要能够积极主动地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其次,互动性。有效性的教学必然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授课教师要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和多手段的进行综合性的沟通交流。再次,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具有开放性,同时教学模式也需要具有开放性,要让开放的教学课堂充满生机和力量。最后,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组织、控制和协调教学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不仅仅是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这一点在数学中尤其重要。数学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比较强的学科,掌握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这样他们才能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创新解决更多未知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这一章节时,教师不要直接指出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先像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再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自主推导出规律,引导他们带入不同的数值进行计算,画出生成的函数图像变化图,最后让学生们展示出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及时指正他们出现的错误[2]。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了自己的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充分调动社会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开阔他们的视野,开发和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户外学习,社会上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制作出合理的教学方案,选择的户外活动一定要紧贴课本内容。
         比如在学习《空间几何》这一章节时,对于各种立体的空间几何,有的学生可能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在脑海中想象不出它的形状,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工地參观,在参观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各种建筑的形状像他们传授课本知识。
        (三)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参与进课堂
        创新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从分层教学下手,分层教学是指按照学生的学习进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一章节时,第三层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各种函数的公式以及图像的变化过程,第二层级的学生在这个基础上需要掌握图像的推导过程,还有图像变化的特殊特征,第一层级的学生则是需要掌握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复杂的问题的能力。这种分层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每位学生的基础进行的合理的教学,首先教师要清楚每一位学生的基础还有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高效率的教学[3]。分层教学与普通的课堂教学的差异在于重视个体的差异,有效合理的分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有效地避免个别学生因为跟不上课堂的进度渐渐的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这种现象,在分层的教学中逐渐缩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是分层教学的最终目标。
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新课程背景下,要想很好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积极主动地寻求新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景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坤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2):143.
[2]黄谋亮.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4):55.
[3]杨忠强.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学咨询,2020,(7):173.
作者简介:
张登泰:重庆市彭水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重庆市数学学会理事,高中市级骨干教师,彭水中学数学教研组长
许洪斌:重庆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国培专家组成员,重庆市数学学会理事,首批市级骨干教师,彭水中学教学校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