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应用机械通气辅助的效果及抢救成功率观察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8期   作者:陶喜佳 唐银发
[导读] 【摘 要】目的: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辅助抢救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采用本院近1年(2018.3-2019.3)收治的74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在常规治疗+辅助使用机械治疗。结果:对照组的呼吸频率(RR)、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PaO2)、心率(HR)分别与观察组相比,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广西桂林  541000)
 
【摘  要】目的: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辅助抢救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采用本院近1年(2018.3-2019.3)收治的74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在常规治疗+辅助使用机械治疗。结果:对照组的呼吸频率(RR)、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PaO2)、心率(HR)分别与观察组相比,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的显效15例,有效13例,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5例,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7.30%、75.68%,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状况,提升抢救成功率,同时对尽快康复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急诊;机械通气;重症哮喘;呼吸衰竭;抢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8-0080-01
 

哮喘属于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而重症哮喘特指患者哮喘症状加重,且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症状,病情波动比较大,且短时间用药效果不太明显。据世界卫生部统计,预计2025将在三亿病例的基础上增加1/3的人数,因此,临床非常有必要加强对重症哮喘的研究力度[1]。研究发现,部分重症哮喘患者疾病发生时,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同时伴有呼吸衰竭的情况,如果抢救不及时,极有可能造成死亡。实验选取74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现将实施机械通气辅助抢救的效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采用本院近1年(2018.3-2019.3)的74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7例),该组年龄范围在43~73岁,平均年龄在(53.24±1.29)岁,男女患者分别占20例,17例;观察组(n=37例),该组年龄范围在45~76岁,平均年龄为(54.73±1.86)岁。男女患者分别占:21例,16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组间差异不明显,数据可比,(P>0.05)。
1.2  方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其内容包括:激素治疗、抗炎治疗、纠正机体酸碱平衡、改善水电解质紊乱等,这些法主要是为了尽快缓解病情,如果病情严重者可通过β2激动剂或释茶碱或者做强化治疗。如有个别患者是由于鼻炎引起的哮喘,有必要消除病因合并治疗。必要情况需给予持续雾化吸收SABA,保持气道畅通,促使患者尽快脱离生命危险期。
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辅助使用机械治疗,其中机械通气治疗主要利用同步间歇模式进行,治疗前,首先要设置好呼吸比为:1:1.2~2.0,患者每分钟的呼吸频率在12~20次,此外,选择容量控制模式:即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当呼气后,设置潮气量在6~8ml/kg, 如果患者出现肺不张、肺水肿等病况可以设定为9-11ml/kg,最大不能超过15ml/kg。气道峰压在30~45cmH2O,为患者进行呼吸末正压通气治疗。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依情况调整通气时间,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常规治疗同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 RR、PaCO2、PaO2、HR。
治疗效果评判标准:显效:对患者实施抢救后,症状明显好转,血气指标恢复正常;有效:对患者实施抢救后,心率、呼吸困难、胸闷、喘息等症状明显缓解,血气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无效:抢救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均采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检验水准a=0.05,,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分别用t和X2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P<0.05。
2 结果
2.1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较低,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7
15(40.54%)
13(35.14%)
9((24.32%)
28(75.68%)
观察组
37
20(54.05%)
15(40.54%)
2(5.40%)
35(94.59%)
X2
/
11.029
5.147
23.692
21.783
P
/
0.001
0.002
0.000
0.000
2.2对两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指标(RR、PaCO2、PaO2、HR),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明显较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n
RR(次/min)
PaCO2(mmHg)
PaO2(mmHg)
HR(次/mi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7
45.22±0.36
32.09±0.48
78.29±1.02
31.09±0.48
47.51±0.53
66.14±0.43
102.45±0.19
97.48±0.26
观察组
37
45.18±0.41
26.02±0.52
78.36±1.05
25.47±0.51
47.86±0.49
85.16±0.47
103.59±0.21
85.41±0.24
t
/
1.975
7.436
1.237
15.498
2.012
13.574
1.297
11.282
P
/
0.082
0.000
0.071
0.000
0.063
0.000
0.094
0.000

2.3对两组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
统计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者占36例,对照组抢救成功者占2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7.30%、75.68%,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临床对重症哮喘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极有可能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生命危险。此外,由于患者伴有呼吸衰竭的情况,如果抢救方案不完善,无法达到预期效果[2]。研究表明:外加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加快患者症状的缓解、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稳定病情等都有积极的影响[3]。机械通气治疗,是将患者气管切开后,给予机体所需的氧气量,改善由于缺氧造成的器官组织损伤和呼吸状况,加快肺部血液循环,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气道阻力[4]。呼吸后给予患者呼吸末正压通气治疗,可显著优化通气效果,提升二氧化碳分压水平。
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较对照组优,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4.59%、97.30%;对照组分别为:75.68%、75.6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提升治疗效果和抢救成功率有促进意义,方案可行性较高。
综上,机械通气辅助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状况,提升抢救成功率,同时对尽快康复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永涛.辅助机械通气用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5):31-33.
[2]吴华容,黄翔,明莫瑜.机械通气下甲泼尼龙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9,40(10):1454-1457.
[3]石佳泉,黄东雅,饶广浩.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02):107-108.
[4]张勃.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5):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