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军 岐山县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和应试成绩公布是教育部门和学生家长共同关注的学生成长的热门话题,学生的眼光不够高和经历太平常让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较成人来讲十分薄弱,如何让他们能够接受更好的素质教育、成为国家发展中的栋梁之才,是我们所应当替他们的成长进行规划的内容。在初中化学的教学阶段力,教师通过在实践教学和内容教学中,会助学生实现思维能力和素质修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124-02
初中化学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很多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了解和现实生活相关的各种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课本内容,将教师所讲内容变成自己脑海里熟记的生活常识,能够让自身的文化内涵有所提升,也能够将化学这门课目的学习之路变得无比通畅。教师应当协助学生完成课程标准内要求的化学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对化学的了解到熟练的运用化学知识,让知识不再是死板的教学内容,而是能让学生获得收获启迪的行为艺术。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研究
(一)注重兴趣激发,培养自学能力。
在化学课程的实际开展当中,部分学生往往会对课程难以产生兴趣,在面对这一现象时,教师一定要尝试教学思路的转变,引入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等,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推动其的发展。在这其中,教师可以借助的方式方法是非常多样的,比如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等,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使得学生在这其中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例如,在讲解“分子和原子”这一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对“桃花开花”这一实验进行演示,先制作成树形纸片,再由浸满酚酞试剂的白棉花制成树冠,当将氨水滴在棉花上之后,就能看到棉花在逐渐的变红,学生对这一现象都会感觉到非常的新奇,并且产生非常大的兴趣。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巧妙地为学生讲解分子形式,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除了红色的树外,还能制作出其他颜色的吗?”使得学生进入到尝试和探究中去,使得学生在这其中增强探究意识,实现核心素养的导向。 [1]
(二)结合实际生活,强化化学思维。
虽然化学学科是比较抽象的,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着化学的存在,就只是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因此为了在课程中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化学思维,将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展现出来,教师也应在化学教学和实际生活间构建起桥梁,促使学生化学思维的强化,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成效。
例如,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这一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将一些生活现象引入进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收集,并在课堂中展现出来。比如,在清理热水壶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食醋、在清洗锅具时可以使用小苏打。借助这样生活实例的引入,可以使得学生对酸和碱性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使得学生在这其中始终思维活跃等,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借助现代技术,生成文化品格。
初中教师在化学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需要根据实际的授课内容来制作课件等,使得课堂的生机得到焕发。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促使学生文化品格的生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可以将一些现代技术引入进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更多的便利等,使得理想中的教学成效得到达成。
例如,在讲解和“金属资源”的相关内容时,在涉及到利用及保护这一方面,教师就可以借助视频的方式将炼铁实验展现出来,使得学生能进行直观的了解;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使得学生在这其中自主的总结视频当中关于矿物、金属的知识点等,深化学生的认知,并使得学生在这其中懂得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等,促使学生文化品格的形成,将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展现出来。
(四)展开小组实验,促进合作交流。
化学是将实验作为核心的一门学科,通过化学实验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动手动脑等,并能增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3]。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借助化学实验,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
例如,在化学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的设定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投入到实验当中,使得学生在这其中锻炼各项能力,促进互相交流等,真正地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 [2]
二、通过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素质修养
(一)将化学课堂结合更多现实情况
通过和学生进行课堂上的知识内容的传授,可以给学生讲述很多和我国未来发展相关的话题,比如说爱国思想的深远意义、国内相关专业的人才紧缺、学好化学能够让他们自身在社会生活中有什么优势等等。中国的发展需要依靠这些少年的发愤图强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才能够发扬好民族和国家的悠久历史文化,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将国家发展的更为壮大。
初中化学内容以化学元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公式在解题思路中的应用为主,一些必要的实验教学方案为辅,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更多的常识性知识。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的素养教育看得重要,力求将不会的知识学到手,将学会的知识都弄懂,让知识面范围变得更为广布,保证在学习中不投机取巧、不阿谀奉承,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教养能力。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化学中每一步的学习都是有理有据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翻看书籍能够找到每一个元素的发现和运用过程,也能将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动手操作演示出来。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逐步建立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信任,参与到课下的人际交往中,将运用更多的科学知识在现实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拓展,让学生注重化学的学习过程,得到生活中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多用科学的角度看问题,拒绝一些不良诱惑和有毒物品的吸食,不随意跟风不做出有失风雅的事情。通过对于化学中的基础概念的理念,帮助学生建立思维逻辑导图,了解一些知识运用理论方面的元素由来,将它们联系到各种化学品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中去,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学习化学中的每个知识点。[3]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文化知识,才能够用更长远的眼光放眼整个世界的未来。
(三)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成长
要让学生脱离学习中的舒适圈,多做一些有难度的习题解答,让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生活中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成长必经之路,也帮助学生进行身心健康的辅导性教育。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容易忽视他们现在的身心状况,要让学生多方位的学习和发展,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关心他人的机会,让他们的小世界逐渐被他们的群体所接受,让他们享受更多作为孩子的快乐而不仅仅是作为学生的漫长求学之路的煎熬。教师要帮助学生成长起来,成为心智健全、有独立生活能力的青年人。
三、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研究教学大纲,用好化学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了初中化学教学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新教材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传统知识同现代科学知识的关系,充实学生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新教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适当地降低了理论概念的难度,删去了繁杂的化学计算,加强了实验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列出了“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研究新教材,明确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使之难易适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的出路在于教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并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彻底改变“满堂灌”“题海战”“黑板上做实验”的落后教学方法。教师应由勤奋型向科研型发展,要走: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道路,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终身不断继续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师能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在团体中的个人能力实现,要做好学生素养修养中的指导工作,让更多学生能接受到优异的教学质量和基本的道德素质教育。化学基础知识的教授是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要接受 ,也是让学生们进行素质锻炼和提升的好机会。
参考文献
[1]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J]. 王玲.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02) [2]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为例[J]. 王德强. 化学教与学. 2018(04).
[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乡镇初中化学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J]. 甘金可.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9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