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政道路工程当中,一旦出现路基路面沉降现象,不仅会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出行,而且容易引发严重的交通堵塞,影响城市的稳定运行。为了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得到更好处理,本文深入探讨市政道路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沉降路基路面;软土路基
引言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关乎到我国的国计民生发展。而在现阶段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因路基路面沉降问题的存在导致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基于此,需要强化的对施工技术的应用,以此降低路面路基出现沉降的几率,进一步保障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1路面路基沉降问题的原因分析
1.1结构设计不合理
区别于普通路面的结构设计,针对沉降段路面的结构设计存在差异性,需要基于对实际情况的分析,以实际施工现场土质环境为基础,进行沉降路段的搭板结构设计。现阶段常用的搭板结构设计方案为钢筋混凝土过渡方案及加筋土方案,以起到控制道路刚度变化程度的作用。然而在沉降段路面路基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为简化施工流程、降低施工成本,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导致道路搭板结构呈现出受力不均的现象,影响到道路路面和路基的使用效果。
1.2土基施工不符合标准
当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发生沉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基施工未达到标准要求。1)在施工过程中,钻孔深度及钻孔数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导致施工人员无法对路基松软地区进行有效定位,其施工设计参数不合理,进一步影响到市政道路的整体建设质量;2)针对路基路面沉降问题,施工人员采取的处理方案不合理,导致路基路面沉降问题的处理未能达到标准要求。
1.3基本机理出现变形
在现阶段路面路基沉降处理过程中,基本机理出现变形的现象较为广泛,其主要类型分为路堤变形和地基变形。地基变形主要产生在地面不平整地区,因为此地区中土质的孔隙较大,使路基的强度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增大。在此情况下,该地区的土壤压缩率也会随之变大,进而导致出现路面变形问题。路堤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沉降路段的土壤水分及密实度无法满足实际施工需求,未达到相关设计要求及施工标准。
2市政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2.1合理设置搭板
在市政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环节,施工单位需要合理设置搭板,增加路面厚度,不断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在实际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要严格控制搭板质量,并结合道路路基顶面高程,科学设置搭板顶面标高,也可采取反向坡度预留方法,设置适量的搭板,保证搭板和桥台连接部位的标高保持一致。此外,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还要明确桥头搭板施工流程,认真遵守相关施工规范,做好立模工作,在提高搭板施工水平的同时,保证搭板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但提高台背回填施工强度,保证市政道路路面更加平稳、安全,提高市政道路行车的舒适性。
2.2科学处理软土路基
2.2.1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技术要点
(1)确定好放桩位。在实际施工之前,施工作业人员要结合设计图纸中的各项要去,以及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确定水泥搅拌桩的中心坐标,并提前固定好钢筋桩。(2)桩机就位。水泥搅拌桩机移动桩架到达桩位后,将钻头中心对准桩位中心位置。在桩机就位之前,要求施工人员在桩架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定位器与指示标杆,并采用定位器准确量测出桩位偏差,桩位偏差不宜超过2.0cm。(3)水泥浆液的制备。
在制备水泥浆液之前,施工人员要结合设计规范标准要求,合理确定水泥使用量。(4)搅拌喷桩施工要点。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控制水泥搅拌桩喷桩速度。在应用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时,要求施工单位提前进行试桩,试桩数量不宜少于三根。如果桩基周围软土较多,则可以适当增加水泥使用量。施工单位所制备的浆液不能够出现离析现象,在泵送浆液的过程中,要保持连续、稳定。水泥搅拌桩成桩后,施工单位还要进行验桩,如果水泥土搅拌桩质量不满足规定标准要求,施工单位要立即采取补强措施,不断提高市政道路软土路基路面的稳固性。
2.2.2强夯施工技术要点
强夯施工工艺,又常被人们称作动力压密施工工艺、固结施工工艺,施工人员通过运用大型起重机,将重锤吊到指定高度,采取自由落体方式,将重锤落下,对市政道路软土路基进行压实处理。在砂土、碎石土与黏性土当中,此项施工工艺应用较多。若施工人员将强夯施工工艺运用淤泥质路基当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科学调整强夯施工参数。
2.2.3排水固结施工技术要点
(1)施工人员要结合市政道路工程沉降路段路基路面结构特点,在软土地基当中合理设置砂井,可以采用袋装砂井与塑料排水带,并进行竖向布置。(2)在排水固结施工之前,施工人员要软土地基进行强夯处理,保证排水施工的有序进行。通过采用排水固结施工工艺,可以保证软土路基当中的水分有效排出,提升地基的稳固性,强化路基施工强度。如果市政道路沉降路段路基含水量比较高,采取此种施工工艺,能够降低软土路基含水量。
2.2.4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要点
(1)利用管腔上部锤头振动,形成相应的振动力,然后将环形腔体打入相应深度。(2)采用活瓣靴为腔体保护结构,待环形腔体打入相应深度之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在腔内部浇筑适量混凝土,最后进行拔管。在实际施工期间,施工作业人员要特别注意,需要一边振动,一边拔管,避免整体结构出现破损,上述施工完毕后,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混凝土管桩。施工作业人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待混凝土施工强度符合规定标准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的施工。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当中,通过采用此项施工工艺,可以提高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在打桩施工环节,通常采用沉管施工方法,施工人员还要严格控制管桩的打入深度,保证管桩打入深度满足标准要求,不宜小于25.0m。在一些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当中,很多施工单位采取粉喷桩,此种桩体属柔性桩体,桩体施工强度较低,打入深度较小,故施工单位要结合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稳定性与含水率,科学选择施工工艺。
2.3注意事项
市政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环节,要求施工单位结合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软土路基处理方法,保证市政道路沉降路段施工顺利完成,进而显著提升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整体质量,缩短工程的施工工期。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如果施工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软土路基施工工艺,会影响道路路基的稳定性,故施工单位需要进行全方面考虑,结合外界环境因素,包括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对现有的软土路基施工工艺进行改进。
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关乎到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并影响到民众的行车出行安全。所以,需要重视对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强化,基于对实际施工情况的分析,选择科学施工技术实现对沉降问题发生几率的降低,进一步促进市政道路实际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季晓峰.市政施工中路面平整度的控制措施探讨核心思路分析[J].智能城市,2019,5(20):167-168.
[2]吴钟腾,万华.考虑交通循环荷载的沿海地区道路软土路基沉降研究[J].公路,2019,64(6):43-46.
[3]李龙爽.暖通空调安装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513(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