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风险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2期   作者:钱权
[导读] 摘要:随着新时期工业生产与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于电力能源需求日益增涨。
        (贵州鸭溪发电有限公司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随着新时期工业生产与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于电力能源需求日益增涨。面对如此复杂的运行环境,加强火电厂风险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结合火电厂风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精细化的管理措施,通过精化管理提高火电厂各项工作的有序实施。
        关键词:火电厂;风险安全;安全管理;精细化
        引言
        火电厂管理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精细化理念指导下,结合具体思想和方法不断实施精细化管理活动,向着精细化目标不断迈进,就逐渐形成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型。它的核心目标就是减少或者消除浪费,创造更多的价值。在火电厂的风险安全管理当中利用精细化模式的目的就是实现事无巨细,将每一个重要的细节进行严格把控,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把控,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1火电厂风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从控制环境方面来说,对国内火电厂的管理质量观念和方式带来影响。安全管理强调风险控制,大多国内火电厂都通过技术创新应用来增加电力产品供应的附加值,安全数据已成为国内火电厂的核心资产,所有管理质量都应该围绕安全数据展开,从观念上扭转。另外国内火电厂本身重视技术的应用,因此在控制方式上更加偏向于创新性技术的开发、应用。从风险评估方面来说,安全管理带来的是更多的管理质量提升,但是现代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内在地要求国内火电厂加强数据风险预测、分析、评估、备案等等,评估的范围和手段更加复杂和多样,尤其是精确度。从控制活动来讲,不仅要对传统的人进行控制,还要对电力运行数据、易燃易爆物质信息、安全检测软硬件等要素进行控制管理,同时重视控制的效率,防止出现风险。从信息沟通来看,不仅处理好国内火电厂各部门之间的管理信息融通,还要处理好各类安全数据监控全面覆盖。安全管理更加强调管理中各个项目的流程处理差异化和个性,所以在横向沟通上面更加考验效率。从内部监督来看,不仅要实现对人的监督,还要实现对机器设备、应用系统、程序数据信息的监督,比如针对有人恶意篡改安全指标、性能数据等行为要纳入监督范围中。总之,对内部监督的影响呈现为一种综合性、系统性、层次关联性的影响态势。
        2火电厂风险安全管理现状
        2.1管理层次不明
        在管理层次不明的情况下,相关管理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再加上电厂电气设备管理本身就具有一定复杂性,层次不明难免权责不明,出现相互推诿等问题,不利于保障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甚至当一些问题出现后,设备管理人员不是急于去解决问题,而是花时间讨论是谁的责任,在一些小问题上,我不愿意修、你不愿意修,我觉得该归你修、你觉得该归我修,在这种状态下一些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最后不了了之,为电厂生产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管理层不明这一问题始终的不到领导重视,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且人员配备不足所导致的,该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对电厂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
        2.2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既可以很好地保护员工自身,也能很好地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的宣传不到位,平时也没有对员工进行良好的安全教育,导致员工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由于自身学历不高、工作习惯较差等原因,在日常生产活动中缺乏安全防范和自救的常识,当其处于高强度工作中时,很容易放松警惕,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3生产环境容易产生隐患
        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环境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隐患。比如在生产过程中会接触到危险系数较高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本身也存在风险隐患,像硫化气体的排放很容易超过安全标准,发生易燃事件;像危险化学品运输中如果缺乏科学流程也容易产生风险;像石灰、石渣用量评估需要科学标准化管理,摆放位置要合理等等。

当前国内许多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环境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3火电厂风险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对策
        3.1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质量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管理制度的引导作用,因此相关工作者应着手对现有设备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对管理制度进行讨论研究,改变人本管理的主要地位,认清电气设备管理的严谨性与必要性,以制度化管理为主体,人本化管理为辅助,更有针对性的开展管理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管理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在将其带回到实践之中去验证制度是否可行,管理效果是否能在现有基础上达到最佳。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应责任到人,改变权责不明、互相踢皮球的现状,要对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进行明确规定,对个人更要严格约,结合国家规范要求与实际情去科学制定生产步骤,在出现问题后要快速反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安全问题,当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还应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通过制度让相关人员意识到日常养护与维修的重要性所在,为各项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制度与人员保障。
        3.2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一,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时间相结合,使得员工对于电厂设备的操作认识不断加深,从而使其自身的专业性不断增强,为电厂长远发展培养出专业化的员工。第二,将培训与考核相统一,能有效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采用岗位责任制,划分岗位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定期进行岗位责任考核,尤其是对于领导干部的安全管理能力考核。就我国而言,领导干部缺乏安全管理意识,无法应对突发事件的现象时有发生,而领导干部又是处理突发事件的核心,因此,应将领导干部安全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的提高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电厂安全。
        3.3加强生产阶段的风险管理
        第一,加强对材料的风险管理。生产中,材料的风险具有变化性,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安全隐患,所以要根据其性质进行及时的评估判断,对生产环节当中的运输、存储等风险管控要做好预案准备。第二,加强对相关设备检修维护的管理。设备的检修也是生产过程中必要的步骤,传统认为有了故障检修就可以,但是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技术的发展,高科技设备的广泛运用力度加大,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实施动态检修维护工作。第三,完善安全操作控制流程。安全操作控制流程要符合项目的内容性质和标准,应该要求操作人员提高安全风险意识,加强操作技能掌握程度,提高控制能力,给操作控制标准预留一定的提前量。
        3.4运用有效手段来规范电气操作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些电气设备出现问题是人为因素影响的,并且人为操作失误常常会对现场操作人员造成较大伤害,因此应极力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首先企业除了加大培训力度之外,还应组织相应的实战训练,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有效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与应变能力;其次要在有制度保障的前提下,让员工深入了解制度内容,比如在电气设备正常运转过程中,没有上级领导的批准操作人员不能随便关闭防误闭锁装置,若有员工违反了此条规定应严肃处理;电气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相应的规范与步骤从进行操作,不能凭借主观经验随意改变操作步骤或操作内容,如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疑似出现问题,则要立刻停止操作,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
        结语
        综上所述,火电厂运行中受到制度、环境、人员各方面影响,风险安全管理是火电厂管理内容的重要环节,强化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提高火电厂生产效率和质量,有助于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军.火电厂安全管理中的风险与防治策略[J].科技风,2018(21).
        [2]韦云坡.浅析火电厂消防安全管理措施[J].科技资讯2018,16(16).
        [3]李勇秀.火电厂安全管理措施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