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啶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4/1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0月10期   作者:崔琼花
[导读] 探究分析右美托咪啶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崔琼花
(普洱市中医医院麻醉科;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右美托咪啶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患者均实施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30min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中采用右美托咪啶,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临床镇静麻醉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椎管内麻醉;应用效果
 
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治疗在医院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确保患者手术顺利实施,麻醉成为手术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麻醉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1]。其中椎管内麻醉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麻醉方式之一,该操作比较简单,患者的镇痛效果好,由于椎管内麻醉容易导致患者产生各种负面影响,且患者以胸闷、呕吐、躁动等症状为主[2]。为了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需要对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期间进行辅助镇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目前,在医院手术治疗期间,最常用的为右美托咪啶药物,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实施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6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3-76岁,平均(54.1±3.5)岁,其中接受腰麻醉12例,硬膜外麻醉10例,接受腰硬联合麻醉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2-79岁,平均(52.8±3.2)岁,其中接受腰麻醉11例,硬膜外麻醉13例,接受腰硬联合麻醉6例。上述患者全身均不存在残疾性疾病,手术时间预计大于60分钟,且不具有麻醉禁忌症。两组患者上述各项资料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研究资料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在患者手术前12小时指导患者禁食、禁饮,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务人员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用多功能监护仪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血压饱和度等,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详细记录。对患者进行穿刺麻醉,对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入浓度0.75%2.2ml的盐酸咯哌因(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2666),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麻醉给药完毕后,对患者持续输注0.9%的氯化钠溶液。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进入手术室后生命体征检查、麻醉穿刺等操作与对照组相同,麻醉药物穿刺后,需对观察组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嘧啶(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110097),在手术前20分钟需停止输注。
1.3观察指标
患者用麻醉药30分钟后,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查,主要包括: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等。然后与麻醉前的各项进行比较。
观察患者麻醉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躁动等。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率(%)表示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行卡方检验;采取(±s)表示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行t检验。P<0.05表示统计结果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等指标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理念的变化,在临床手术治疗期间,不仅要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同时也需关注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各种反应,进而提高患者手术期间的镇静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而手术前的麻醉工作则尤为重要,目前,在临床手术治疗中,椎管内麻醉的运用越来越广,但患者在麻醉后依然出现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进而导致患者情绪紧张,影响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3]。为了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我院在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后采用右美托嘧啶进行辅助镇静,显著提高了患者的麻醉效果。
在本次麻醉研究中,我院对30例椎管内麻醉患者采用右美托嘧啶辅助镇静,观察组患者在给药30分钟后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等指标数据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椎管内麻醉患者采用右美托嘧啶辅助镇静,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患者的血液流动学稳定,提高患者麻醉效果。由于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后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血压将升高,如果对患者进行诱导性降压,将容易导致患者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功能受到阻滞,进而影响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不利于患者呼吸,且容易造成患者出现神经缺氧症状,最终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而右美托嘧啶属于新型的镇静剂,能够对患者的蓝斑核受体产生一定的作用,由于患者麻醉后处于非快动眼睡眠状态,因而蓝斑核受体能够促进患者维持麻醉后的非快动眼睡眠状态,同时确保患者在麻醉后的非快动眼睡眠的血流动力学与自然睡眠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相似,因而患者的镇静效果好,且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
综上所述,在椎管内麻醉患者中运用右美托嘧啶,患者的镇静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明胜.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02):254-255.
[2]支平.高龄患者椎管内麻醉应用右美托咪啶的镇静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2):35.
[3]邓志杰,郭志华.高龄患者椎管内麻醉应用右美托咪啶的镇静效果观察[J].中国药师,2018,21(01):118-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