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运用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王静

发表时间:2020/3/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刊   作者:王静
[导读] 历史活动课是以新课改理念为导向、以活动促发展、以实践促创新,以教师多角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手脑并用的一门全新的课程,通过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学习兴趣、学习品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目的,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创造性、协作性等特点。 历史活动课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其具体呈现方式是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与感知历史,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多元实践,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

王静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六中学   741400
【摘要】历史活动课是以新课改理念为导向、以活动促发展、以实践促创新,以教师多角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手脑并用的一门全新的课程,通过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学习兴趣、学习品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目的,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创造性、协作性等特点。 历史活动课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其具体呈现方式是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与感知历史,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多元实践,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活动中强化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能力、锻炼独立思维品质。
【关键词】高中历史   活动课教学   创新思维   品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1-012-01

        历史活动课是以新课改理念为导向、以活动促发展、以实践促创新,以教师多角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手脑并用的一门全新的课程,通过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学习兴趣、学习品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目的,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创造性、协作性等特点。 历史活动课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其具体呈现方式是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与感知历史,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多元实践,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活动中强化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能力、锻炼独立思维品质。
        1.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熟读教材,把握知识的演绎逻辑,发现与解决疑难问题,掌握历史史观的渗透,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方法,达成三维目标,训练学科核心素养,逐步落实五种能力,养成史论结合,由表象到本质的思维习惯。然而,课堂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历史的实践性要求我们时常带领学生走进历史室、博物馆、网络室博览历史,走进大自然、工厂、社区体验历史,走进历史文物、古迹感悟历史,只有室内外结合,理论思考与实践感触并用,才能发现历史真相,科学思考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形成独立思维品质。
        2.撰写历史论文、创办历史报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让学生让程撰写历史小论文,创办历史板报、书刊,有助于推动学生多读历史资料,从丰富的历史史料中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甄别信息,独立思考,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判断和独立见解,创新思维品质油然而生。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活动课教学中,学生先后写作了“李鸿章的是是非非”、“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我眼中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等历史小论文。实践中发现,这些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训练过程中,学生通过论题的选择、史料的收集,论据的整理,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掌握了丰富的史实,夯实了基础,而且做到了学以致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理论思考与实践运用能力大大增强,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史观,更重要的是不断发现新问题、采用新论点,运用新论据、探究新方法,形成标新立异的独立见解,逐步培养自身的独立思维品质。
        3、扮演历史角色,模拟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品质。


在“审判袁世凯”的历史活动课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成三组:原告组(扮演孙中山)、被告组(袁世凯)、审判组(审判长、书记员、陪审员),教学全过程都交给了学生,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审判组通过法庭调查、收集证据、法庭询问,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新问题,原告组宣读诉状、提交证据,被告组反驳原告诉状、提出反证、反诉,原告组与被告组开展针锋相对的法庭辩论,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辰枪舌剑的辩论,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思考问题的能力、口才演讲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性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等历史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提升。课后全班学生再次交流、讨论、总结、反思,强化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新课改理念充分运用,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思考问题的独立性、深刻性、逻辑性、创造性大大增强。
        4、搭建生活化历史新舞台,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品质。拓宽视野,拓展学习空间,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化历史学系大舞台,身临其境,发现历史真面目。通过举办历史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演唱会、展览会;通过国旗下讲话认知历史、历史文物的鉴别重新感悟历史、家族史、城市的发展演变史掌握丰富的史实真相、历史遗址的考察探寻历史真谛,探究人类衣食住行用及大自然动植物的发展演化史,由现实穿越历史时空隧道追寻历史发展脉络。例如,通过调研市场商品买卖联想到中国历史由商朝至今的善业发展史,通过研究当代的飞机、轮船、汽车、列车的研究掌握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史,通过对农村各种农作物的考察掌握人类农业发展史,通过对工厂机械化大生产的专题采访掌握人类工业文明史,通过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抽样调查,掌握人类教育发展史。生活化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书本上看不见的新鲜历史知识。可以引领学生探究历史奥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启迪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认识未知世界,让历史教学变得鲜活而有魅力。
        5.创设情境教学,设置问题诱发创新思维 
        在历史课堂,我经常会利用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诱发学生想象自由,充分展开学生自主想象的翅膀,在创新思维的自由王国中翱翔。例如,我在讲重庆谈判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影像,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集中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我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设置了以下问题: 
        1.毛泽东为什么要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 
        2.假如毛泽东不去重庆又会怎么样? 
        3.毛泽东为什么能够平安地回来?有什么成果? 
        通过情境把学生的思维从影像延伸到课本问题上来,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学生带着浓浓的求知欲沉浸到历史进行中来,这种新奇感、新鲜感也改变了老师单一枯燥的讲述法,教学效果想不高效都难。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史不是一潭死水,学生也不是装死水的容器,教师不是复印机。真正的历史课堂应该是灵动的、有生命的魅力课堂。教学阵地不仅仅是教室,生活处处是学堂,生活处处有讲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思考、自主实践,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形成大理石学习观,学生才能形成科学的历史素养、自主的学习习惯、创新的思维品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