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充满情趣 李翠美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0期   作者:李翠美
[导读]
山东省平原县第二中学 25310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21世纪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所以以往的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那么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必须要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改革,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话题,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开端引趣,激发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或新颖别致、或诙谐幽默、或富有哲理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比如:在上八年级上册16课《血肉筑长城》这一课时,我的导言就是这样的:(多媒体教室:大屏幕放映抗日影片《台儿庄战役》把画面定格在台儿庄冒着浓烟躺满烈士遗体的城墙上,同时播放《松花江上》背景音乐,)一曲《松花江上》,唱尽了东北人民的血和泪,九一八、九一八,日本开始侵华,侵略者铁蹄踏过之处,山河破碎,被烧毁的村庄、被炸毁的城市、被抢走的资源、被杀害的无辜百姓、被俘军人,南京大屠杀中的血腥一页……构成了当年中国大地上一幕幕惨烈的画面,但中华民族是不肯屈服的,也是不可战胜的。你看,东北抗联站起来了,二十九军站起来了,佟麟阁、赵登禹虽然倒下了,但是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却站起来了,用他们的血和肉筑成新的长城,奏响了民族抗争、夺取胜利的新篇章。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再加上这段激昂深沉的导言,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神情肃然,注意力被牢牢地抓住。由此顺势导入新课。当然,导入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故事导入、成语典故导入、文艺作品导入、名言导入等。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精心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其探究欲望,从而为上好一节课打下基础。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适时设置悬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新课进行一半左右时,学生一般就有些精神不振。这时如能加上一个有趣的发问,那就截然不同了。如:讲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投降时,问学生“就日本投降的原因,大家打一中国古代人名,你们会猜谁呢?”引起学生讨论,如:“苏武”“屈原”“蒋干”。而且这种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精神头又起,有利于维持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
        三、营造情境,以情求趣
        中国现代史有很多记录片,如果采用记录片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很容易调动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更容易直接感知触摸历史。举例说,上第一节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以及开国大典两个片段都可以观看记录片,形象直观。本书其他地方如:抗美援朝、大跃进,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文革、南巡讲话、尼克松访华、新中国体育等很多地方可以使用记录片。
        图片与影视相比,往往更清晰,在教学中使用图片往往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一刹那,我展示了一系列高清晰的图片,给学生在视觉上造成强烈的心灵震撼,感受到我国国防实力大大增强。讲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展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一些有代表性的精美图片,让学生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讲到“大跃进”的时候,展示稻田坐着一个小女孩的图片,问学生根据常识你认为稻杆能承受一个小女孩吗,教师再指出实际下面还放着一只凳子,学生在笑声中也意识到了当时浮夸风盛行。
        四、渗透时事,新颖增趣
        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历史与时事密不可分,脱离现实的历史教学是没有意义的,历史老师必须关注时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时事。笔者上中国现代史,注意将历史与时事结合起来。讲《“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那一课,我结合正在召开的2017年全国两会,要学生谈谈对建立和谐社会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你认为本课哪些做法不符合建立和谐社会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留意时事,在课堂教学中处处渗透时事,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实际与现实不远,今天就是明天的昨天。
        五、注重探究,展现得趣
        教学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时间考量适当变换教学方法,调节师生身心。笔者设计课程时,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取舍、补充、延伸、拓宽、重组,与教材外的其他资源有机结合,与时俱进,使之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适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认知水平,使课程内容鲜活起来,更加生活化、情趣化。如:开展抗美援朝的辩论课:(1)抗美援朝战争前,就是否出兵,中央领导层内部出现争论。现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辩论。正方:必须出兵;反方:不能出兵。(要求:必须站在50年代初的立场上进行论证,不能从结果来推断,也就是说,你是经历开国大典的中学生,当时志愿兵还没有出兵朝鲜)。(2)抗美援朝尽管结束,但对于抗美援朝的利弊争论,并没有随着硝烟的散尽而结束,现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辩论。正方:抗美援朝利大于弊;反方:抗美援朝弊大于利(要求:本辩题不能仅限于战争本身的死伤,应该侧重考虑其带来的影响)。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