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0期   作者:崔静芝
[导读]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南关校 121400 
        “问题解决”是20世纪80年代由全美数学协会首次提出。这一问题的提出,在世界各国的数学教育方面形成新的热点,学者门纷纷开展研究。影响了各国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趋势。“问题解决”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具有主动探索精神,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养成合作习惯,经历多样性的学习体验和感悟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育部2011年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将“解决问题”转变为“问题解决”。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核心,强化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标准》规定的总体目标:“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解决数学学科的问题,二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的实际问题。不管是哪一种问题,都不能等同于“习题”,尤其是不能与“考题”相提并论。我们说的问题,常常是隐含在一定的情境当中,由学生自己提出、求解并做出解释,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学生的智力提出挑战,不能靠简单的模仿来解决,不一定有标准答案,而且解决它通常需要伴以个人或小组的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解决问题不同于“解题”或“练习”,数学中的一些练习不能当作解决问题,一些反复操练的常规应用题也不能看作解决问题。“解题”或“练习”侧重的是找到正确问题的正确答案。解决问题侧重的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是一个操练的过程,而是一个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历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解决问题”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从数学知识的本身魅力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化抽象为形象,把单调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事物。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表现欲很强。因此,游戏及故事也是他们乐于和愿意思考的学习内容。
        例如:我在讲授《租船》一课时,设计本班的22名男生想要坐船游湖,你能帮他们安排吗?看看今天谁是优秀小导游,能完成这个任务,通过争当优秀导游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为儿童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走进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时,展示教材中“作业评比”的情境图时,就可以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把这三个小朋友以本班学生的名字来称呼。也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本班学生评比栏中得红花的数目相比,或以学生看课外书的数目相比等,让学生从自己非常熟悉的情境中去搜集信息,再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周围,只要用心就会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鼓励学生尝试、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要使学生通过尝试和探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现实。为学生充分提供有趣味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学习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四、在观察比较,辨别异同中解决问题
        在低年级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是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出能突破难点的具有对比性的练习,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形成新旧知识矛盾冲突,激起他们寻根问底的认知心理趋向。
        如教学两步应用题,设计了复习题:饲养小组养了10只黑兔,16只白兔,一共养了多少只?例题:“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养多少只兔?”把第二个条件改为:“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多少只兔?”理解新知后,教师有计划地在黑板上出示这三道题,引导学生观察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在比较这三题解答方法的异同点。通过分组讨论,自主地解决问题,突破了难点,掌握了知识重点。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及方法,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活跃,解题方法也会不断创新,解题能力大大提高,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方法科学优化,从而就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