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努力培养优质创新人才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作者:谢春艳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创新人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崇左  530021
        摘要:现阶段,我国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创新人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利用学校特色与优势,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机构与制度、课程建设与教法改革、实践与基地平台、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模式,大力推动“双创”教育,持续凝炼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品牌。
        关键词:双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引言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由人力资源、企业、政府部门、相关组织等多种参与主体及其所在的政策、体制、市场、文化与环境所组成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有机体,由外部和内部生态系统组成,其中包括创业理念、创业素养、创业心态等在内的内部创业生态环境因素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基础和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内驱力。创业内部生态环境因素的提升,不仅需要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还要改革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训练和提升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1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教学模式陈旧。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还是比较陈旧的,虽然政府和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支持力度很大,但是由于高校的教育模式已经固化多年,想要进行整体转变还比较困难,因此,高校的教学模式还是偏向于应试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创新教育和能力锻炼还是局部的,没有涉及到日常的教学中。再加上目前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不够,教学模式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教学模式刻板,教学过程中无法加入目前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学生学习的知识仍然是很早以前的,知识体系没有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2)师资结构单一。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并不是高校为主体,而是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甚至学生等多方主体共同的配合才能完成教育链接的全过程。而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很多高校都已经在专业中配备了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用于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规划作出引导,从而提高成功率。然而,高校所配备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本身水平层次就参差不齐,而且大多数高校的指导教师并不是具有非常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力的,他们只是根据学校的师资配置而调配到这一项业务中,他们本身并不具有很强的指导创新创业的能力,而有一些高校更加重视,就会聘请一些校友、合作的企业家以及行业相关的人物担任,而他们的就业和创业经验更加丰富,指导意义更大。
        2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优质创新人才的新路径
        2.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学院,探索“双创”教育工作机制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习近平)同样,大学办学水平的高低,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创新。为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齐抓共管,高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温辉为办公室主任。学校成立具有管理和教学双重职能的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全校创新创业工作。
        2.2以高校和国家政策为驱动因素,形成系统性双向建构体系
        一方面,自21世纪初期我国提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来,为实现国家创新体系的转型,实现以创新人才为核心的跨越式发展,首要任务就是高边传统教育思想。因此,高等院校应看清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观念,改变传统思想对现实需求的束缚和制约,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将双创精神、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一大方向。另一方面,以国家政策的角度审视双向建构问题,国家对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极为肯定,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不够健全。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相关部门应为高校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以尊重个人成长需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原则,促进双向建构体系的形成。进而形成以政策、资源、舆论为导向的稳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推动双向建构的稳定发展。


        2.3制定规范标准,统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是对创新创业的教育进行定义,确定范围和要求,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提供方向,并且更好地划分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二是政府要对创新创业的培养大纲和方案进行审核,并且对其质量评估建立一个有效且符合当前教育需求的考核标准,考核中需要包含各个主体,包括高校、课程标准、教师教授等,并且通过各方主体的反馈进行完善。
        2.4以受教者和教育者为驱动因素,实现两种教育的双向建构
        首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受教育主体为高校青年大学生。从此类人员的个体因素分析,其内在动机是推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多角度建构的内在驱动力。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极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兴趣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的容的融合,进而不断增加跨学科、跨专业等人文公共课程选修课进行学习;其次,积极开设相应的人文第二课堂,组织并且能够聘请校外的一些专家、学者,进行有计划的、有步骤的为大学生开设相应的讲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品位;最后,发挥校园文化当中的环境作用,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陶冶。在学校的环境当中,可以有计划的去营造一定的校园人文景观,例如:标志性的建筑群体、榜样人物的塑造等等,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耳濡目染,接受环境的熏陶。
        2.5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增强服务意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单单依靠学校,而是要鼓励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参与和帮助,针对企业和行业的需求对人才进行培养,从而提高人才的创新服务意识。高校要在师资配置以及平台建设上与企业进行对接,争取到企业的更多资源,从而实现人才的锻炼。在师资配置上,要积极与企业沟通,能够引进更多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来为学生教授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通过他们自身的经验来丰富学生对市场和行业的了解,将专业知识和前景有力结合;在平台建设方面,则要与企业共享科技研发实验室以及科研建设平台等,让学生能够进入企业研发和创新的第一线去了解企业的创新方向和途径,从而对创新创业有更加深刻和专业的理解,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也具有更大的帮助。
        2.6互联网技术应用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手段,也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将教与学、学与做、做与能力转化相结合,加强实践训练,突出创新创业项目导向的学习过程,因此,优化选择教学方法和优化利用教学手段是实现创新创业育人的重要途径。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需要进行转变和升级,高校要打破传统的教育形式,积极与企业和行业相对接,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链接,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
        参考文献:
        [1]胡俊红.围绕创新创业核心探索人才培养体系[J].湖南包装,2018,33(01):104-108.
        [2]张蓓.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08):40-41.
        [3]任泽中.构建“纵横有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6(12):60-62.
        [4]解明利,金淼,汪飞雪.以产出为导向的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06):30-35.
        [5]刘铸,张庆祝.关于新时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6(21):16-18.
        [6]沈杰,孙晓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5):45-46+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