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语文课堂的创新平台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8期   作者:王志红
[导读] 随着计算机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山东省青州市王府中心学校 262500
  摘 要:信息技术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为语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因此,如何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作者在本文中就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怎样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质疑、自主探究;创新教学结构;扩展知识领域,将创造思维延伸到课外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手段 语文课堂 创新
  随着计算机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利于引发学习动机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它能冲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形态的多样化;它能提供充分感知对象,扩大直接经验的范围;它能突破传统教法,构建语文课堂的创新平台。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精彩的开场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场景,就十分必要了,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往往能在这时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在讲授科普小品文《死海不死》一文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死海的音像资料——游客们在水中自由游弋的情景。特别是即使不会游泳,不用救生圈在死海中竟也不会下沉。顿时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自然学生们的大脑中会出现一个疑问:“为什么不下沉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兴趣倍增的学生就很容易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文质疑,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是学生认识活动向前发展的动力。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
  三、创新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效果
  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教学,我们充分发挥其功能,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语文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如:《死海不死》一文的讲授,我就是通过播放死海的有关音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思考,“人为什么不下沉呢?”,从而积极自主探究。

继而创造性实验:拿两个烧杯,分别盛入清水和一定比例的食盐水,然后放入鸡蛋,结果一个鸡蛋会下沉,一个鸡蛋不下沉,创新实验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这节课就是采用的观察-—激趣—思考—创新实践的教学结构。另外还可以按兴趣、问题类别等重组学习小组,分组讨论,交流反馈,利用设疑——讨论——交流——总结——创新的教学结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改变了课堂固有模式,发挥创造性学习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如《海燕》一课,学生们针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对组内同学的观点加以整合,小组长把各自的结论显示在屏幕上。各个小组再次进行讨论交流,或对自己的观点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对自己观点的意见,或对别人的观点提出异议。最后将总结归纳展示在屏幕上。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课堂氛围活跃,效果更加明显。 语文课也从单纯语文知识讲授进入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信息素养广阔境界,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效果。
  四、扩展知识领域,激发创造思维
  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指出:“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新人才。”语文学科的教学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大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创新思维,课外延伸
  网络教学借助虚拟的网络,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并通过网络等信息渠道了解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但这节课并不因此而划上圆满的句号,而是应该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探求新知的思维空间。课程结束前,我往往让学生的视线再回到探究的重点:看看通过自己的学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把未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怎样进一步开展月球?有一天我们遇到生活中的“暴风雨”如何?让他们课后通过网络继续研究,激发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愿望。教师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设计图文结合的多种形式练习,比如:《死海不死》一课结束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死海一片干涸的情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思考如何保护好环境,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加深理解、熟练运用,将知识进行延伸、扩展,将学习的空间从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课外。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
  [2]《电化教育研究》。
  [3]《教育理论与实践》。
  [4]《语文课程标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