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化矛盾为玉帛——浅谈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作用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6期   作者:张铮
[导读] 家长,该如何去看待孩子(尤其是低幼学段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在同伴之间发生的一些小矛盾,如何帮助孩子去正确认识并智慧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这一些小摩擦,做好孩子处理矛盾的智慧引领者。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11 
        家长,该如何去看待孩子(尤其是低幼学段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在同伴之间发生的一些小矛盾,如何帮助孩子去正确认识并智慧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这一些小摩擦,做好孩子处理矛盾的智慧引领者。谨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一、冷静理智,先从自身找问题
        冷静理智是处理问题的基本前提。孩子和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作为家长,最忌讳的就是“偏听偏信”。如果在矛盾纠纷中,家长一味“护犊”、迁就甚至纵容自己的小孩,这是对自己小孩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父母作为孩子永远都不能退休的老师,言传身教、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家孩子的成长,父母是孩子“教养”、“成才”的样子,孩子的“教养”和“成才”是父母的影子。因此,孩子的成长,首先需要家长以正能量为孩子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二、退后一步,为化解矛盾留出空间
        矛盾纠纷中,退后一步,巧妙示弱才会有助于问题的化解。若矛盾双方的家长彼此预留了空间,就有可能进一步开展对话,就有助于了解各自孩子在矛盾中充当的真实角色。
        如果是因自家小孩行为不当引起冲突,作为当事小孩的家长,态度应鲜明而不含糊,此时需要及时教育自己的小孩,找到自己孩子在矛盾冲突中存在的问题,让自己的小孩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让自家孩子认识到自己犯错误并给别人带来伤害这一行为是不对的。同时,还要督促自家孩子主动承认错误。认识错误,主动道歉,这不是关乎面子的问题,而是在教会自己的孩子,要学会明辨是非,要学会担当负责,更要学会知错就改。
        如果作为当事过错方的小孩家长,也能向对方家长表达歉意,那么这既有利于事情的合理解决,也能为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若矛盾中涉及到医疗费用,作为责任方的家长和孩子应主动承担责任,不再推诿,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也是解决矛盾问题的基本底线,这会让自己的孩子明白——他犯错误的成本“高昂”,不仅是自己要向别人道歉,自己的父母也会因此向别人道歉、赔偿,这是关乎一个家庭的教养的大问题,不可随意任性,要学会尊重他人,让他(她)因此而逐渐学会“遇事三省吾身”,不骄横放肆,不肆无忌惮有恃无恐。
        三、宽容,让矛盾按下“停止键”
        如果伤害事实确实已经形成,那么在接受对方的真诚道歉时,要能够宽容对方,给予对方改正错误的机会,而不应得理不饶人以至于让事态升级。这时候,化解矛盾最理智的办法,是学会按下矛盾生发的“停止键”。



        家长如果能够让孩子明白,学会宽容,是给对方改错的机会,这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培养孩子的胸襟气度。毕竟没有哪一位家长能够保证自己的孩子,在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不会有不当的行为发生。同时,孩子将成长为法治社会的主人,家长更应从小就为孩子树立“法治”观念,千万不能对孩子灌输“以暴制暴”的想法,要教导孩子“得理处且饶人”,不纠缠矛盾,不恶化矛盾,不结怨生恨。再者,孩子之间毕竟同学一场,相处是一种缘分,同学情谊要珍惜缘份。
        四、客观理性,辨证分析,力求正本清源
        化解或处理矛盾,要力求客观公正;要力求客观公正,就必须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唯有正本清源,才有助于为孩子的教育觅得良方。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纠纷冲突,双方都难脱关系。此时,家长不能做“手电筒”和“探照灯”,只照别人的缺点,不照自己的毛病——不要总看到别人的不对,有时也还要适当反省自己,看看自己的孩子有无需要弥补之处,若有则积极跟进指导,教会孩子处理同伴纠纷、与同学友善相处的一些技巧,培育孩子遇事思考而不是只知道求助的能力。
        小孩在成长过程中有不当行为,家长如果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智慧引领,纠偏扶正,将有助于孩子遇事不偏激、不冲动、不慌乱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如果因我们作为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智慧引领,而最终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代价将是及其惨痛的,毕竟孩子的成长很少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五、主动思考,抓住教育契机
        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冲突,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遇事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有助于教会孩子理性智慧选择化解方式,帮助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如何才能有效借助矛盾这一成长中的关键事件来帮助孩子的积极智慧成长,帮助家长的科学智慧引领呢?
        首先,家长要积极与老师、与学校沟通,遇到矛盾,不要用负面情绪去影响孩子甚至孩子所在的整个班级,绝对不能逞强甚至挑事。如果家长作为矛盾的非当事人,应不偏袒任何一方,不煽风点火,发扬互助友善精神,积极劝解矛盾双方,善意化解矛盾,用自己的真诚和善意去抚慰矛盾双方。
        其次,家长、学校、老师,在引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孩子行为不当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一定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及时纠正、制止、管教,但也要学会适度放手,不能老师包办,家长包办,应该交给孩子成长的本领。
        再次,理性认识孩子成长中的错误,理智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更能体现“教育”的价值。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在不断自我纠错和自我更新的过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