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网络服务

发表时间:2020/2/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作者:宿坤
[导读] 自我国提出“互联网+”发展方案以来,“互联网+阅读”模式逐步受到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摘要:自我国提出“互联网+”发展方案以来,“互联网+阅读”模式逐步受到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条件,以及网络服务形式,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网络服务;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推行“互联网+阅读”模式,提升网络服务水平。纵观国内各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建设工作开展现状,基本上实现了由纸质图书向电子图书的转化,且形成了庞大的电子文献信息系统。为此,全面探究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网络服务具有实际意义。
1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条件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当找准目标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注重馆藏文献资源与教学参考书的整合。
1.1找准目标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软件技术、硬件设施、馆藏资源与人力资源。对中小规模的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来说,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在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中,首要任务是找准目标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具体内容如下所述:其一,优化网络环境设施配置,整合应用多元化数字资源,为用户提供资源服务平台;其二,始终坚持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系统化与特色化协调统一的基本原则,加强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
1.2注重馆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整合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各图书馆纷纷开展了馆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我国自推行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模式以来,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这些数字化馆藏文献资源既包括书籍、唱片、剪影与期刊,也包括网页记录等。
        针对中小规模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工作,要有目的性的引进数字文献,为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由于资金来源不稳定,以及其它各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数字化规模体系较小,且时断时续,缺乏稳定性与可靠性。为此,高校图书馆需结合实际情况,引进与教研工作相对应的文献资源。同时,采取“拿来主义”,从市场上直接购置数字化资源,或者按期租赁远程数据库资源,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
1.3实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数字化整合
        中小规模的高校图书馆要将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作为独具特色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基层优秀教职人员的讲稿数字化。与此同时,将图书馆文献共享平台与校园网相连接,为教学工作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提升教学水平。
2高校图书馆的网络服务策略
2.1构建完善的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
与传统纸质图书形式相比,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具有涉及内容多、分支结构细、服务范围广等基本特征。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网络服务进程中,要结合数字化思维理念,构建完整的网络服务体系,为网络服务提供帮助。从实践层面来说,高校图书馆应合理划分用户群体、用户阅读量与用户专业类别等关键要素,设置查询服务、借阅服务、浏览服务、下载服务与共享服务等板块,构建树型数字化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


2.2实现图书馆服务体系与管理机制的对接
        构建服务体系属于思维层面,而创建配套机制则是实践层面。高校图书馆应当立足于体系化思维角度,保证各个分支体系对应所属的制度条例,制定完整、细致且合理的规范条例。与此同时,参照标准规范细则进行指标化处理,使各项指标对应评估机制,充分发挥网络服务体系的优势效能。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依靠评估机制,全方位动态化监督服务体系的践行情况,加强执行力。且促进评估机制、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的有机整合,实现制度指标化的平移过渡,完成制度机制的对接,构建完整的网络服务体系,确保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深化落实。
2.3建立图书馆与用户交互共享渠道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常规的数字库信息服务存在相似之处。客观来说,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该建设是动态化、持续性运转的。从这种发展动态属性来说,高校图书馆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通畅的互动渠道,促进二者的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这样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网络服务可以随着用户对象的转变而更新,不断扩充信息储备量;另一方面,促进图书馆与服务对象的互动交流, 丰富实践活动形式。
        此外,随着用户群体的职业类型、工作岗位与科研项目等发生变化,其基本需求也随之改变。为此,高校图书馆需转变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从根本上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优化图书馆的建设水平。
2.4科学配置诸项可支配资源
        除运维媒介、服务对象与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以外,高校图书馆还要设立技术部门,培养服务型技术人才,为数字图书馆的运营提供优质服务。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需立足于人力资源角度,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形态。具体运作模式包括校内人才培养、校外人才招聘与校企订单培育。但是,其核心内容必须始终停留在技术与人才两个层面。
        通常来说,普通的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即可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中,要重点突出创新要素,结合院校的科研项目类型、特色学科类型以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创建与办学宗旨相统一,且适用性强的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为图书馆的升级调整提供有利条件,实现向公共化服务方向的拓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与复杂性极强的工作,而且,图书馆的网络服务涉及面宽泛,内容冗杂。为此,各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融合“互联网+”理念,加强数字化建设,以此改善网络服务水平,满足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潘卫.数字参考服务:发展与思考[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2(04)
[2] 仲超生.中小型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研究[J].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2(01)
[3] 郭卫真,金小燕.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4] 蒋红坚.建立21世纪的数字图书馆[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5] 毛学群.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对策[J]. 图书与情报. 2001(01)
作者简介:
        宿坤(1982.11—),男,汉族,籍贯:山东高密,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