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2/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作者:赵凤娟
[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小学德育教育宝贵的精神资源。这就需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渠道。
        【关 键 词】 课堂教学;经典诵读;各种语言类竞赛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瑰宝,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的基因、民族的灵魂和脊梁,也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中国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现在仍有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对于个人礼仪的注重程度较低,出口成脏的学生比比皆是,校园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学生存在顶撞老师,顶撞家长的行为。爱国、立志、奋发图强的意识不强等。究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学生深处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与组织学生学习方面还存在欠缺。这就需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渠道。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更好融合,将其发扬光大?本人结合多年的德育教学经验和课题组研究内容,获得以下几点浅显的经验成果:
        一、立足于教材,挖掘德育内容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在于入心入脑,要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言行,而不是流于形式。这要求我们从基础教育抓起,发挥课堂主渠道的教育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教师们都可以挖掘德育教育精髓,不止于重知识讲授、而是重精神内涵的阐释。
        首先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要结合德育教育。小学阶段的每册教材都有近十首的古诗学习,学习古诗、理解古诗、背诵古诗正是德育教育很好的渠道。因为古诗词创作涵括了多种多样的题材,也蕴含着高远深韵的意境,以优美的旋律与生动精炼的语言,体现丰富的思想。这理所当然地成为学生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渠道。
        1.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古代诗人创作了很多山水诗,对祖国壮美山河进行了歌颂,体现了对祖国山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借助山水诗词实现陶冶学生情操、引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共鸣。比如李白《望天门山》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神奇美,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展现了西湖奇景,还有《望洞庭》具有极强的艺术效果,都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歌颂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2.利用古诗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古诗词是诗人寓情于景、寓情于物或寓情于事的文字载体,在语文中很多古诗词都蕴含浓厚的情感,比如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的良好品德。在诗人王昌龄笔下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中,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突显出勇往超前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也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精神。

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伶仃洋》、曹植的《白马篇》等,教师尽可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去深入体会那种深刻的爱国情怀,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培养其爱国主义的美好思想品德,为其在将来为国家作出贡献而奠定良好的基础。
        3、利用古诗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础和保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注意挖掘诗词深意,适时地拓展延伸诗词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吟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从简洁概括的字句中感受诗人目光远大,气概豪迈和勇于攀登的精神所感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教学中,我们会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
        古诗词中的德育素材与资源极为丰富,蕴含着取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精神内涵,在弘扬博大精深的文化之时,也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富含情趣与人文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与思想品质。
?  其次,古诗词外的语文课文都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德育作用。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我们应该结合自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詹天佑》 《最后一课》 《新闻两则》 《亲爱的爸爸妈妈》 《蜡烛》 《芦花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文章进行立志和报国教育。《秋天》《鸟岛》《四季的脚步》《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章进行环保意识渗透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二、课堂外传统文化积累和语言类竞赛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语文读书和竞赛活动。达到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例如布置每天诵读五分钟的三字经或弟子规等活动,或汇报自己理解的三字经、弟子规内涵的交流会活动。体会古代传承下来的“仁、 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的中国精神,以达到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获得德育教育的目的。积极认真对待每学期的经典诵读比赛,演讲,辩论赛等活动。以竞赛为契机,慢慢地领悟到做人处世的道理,提升学生内省的能力。也可以搞一些文明礼仪小明星评比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我相信只要在传承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中,一定会达到有机渗透,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尽管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但是中国传统的做人原则不能丢弃,基本的道德观念不能淡忘。这些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仍然是家庭幸福融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1]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 李宁,刘晓辉.  教书育人. 2016(01)
       
        [2]关注传统文化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研究[J]. 游佳.  成才之路. 2018(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