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唐河县花生病害与防治

发表时间:2020/1/7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11期   作者:王军生
[导读] 我国目前种植的花生为—年生、属蔷薇目、蝶形花亚科、落花生属的经济作物。

王军生
        河南省唐河县种子技术服务站
        我国目前种植的花生为—年生、属蔷薇目、蝶形花亚科、落花生属的经济作物。花生原名为落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又名“长生果”、“泥豆”等。原产地为南美洲,但是现在全球已经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花生。
        我国栽培花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花生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种植面积位居第二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对农民的增收起到重要作用。花生在我国的种植区域十分广泛,除宁夏、西藏、青海外,其他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均有花生种植。
        花生为一年生草本。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茎和分枝均有棱,被黄色长柔毛,后变无毛。叶通常具小叶2对;托叶长2-4厘米,具纵脉纹,被毛;叶柄基部抱茎,长5-10厘米,被毛;小叶纸质,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2-4厘米,宽0.5-2厘米,先端钝圆形,有时微凹,具小刺尖头,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被毛,边缘具睫毛;侧脉每边约10条;叶脉边缘互相联结成网状;小叶柄长2-5毫米,被黄棕色长毛;花长约8毫米;苞片2,披针形;小苞片披针形,长约5毫米,具纵脉纹,被柔毛;萼管细,长4-6厘米;花冠黄色或金黄色,旗瓣直径1.7厘米,开展,先端凹入;翼瓣与龙骨瓣分离,翼瓣长圆形或斜卵形,细长;龙骨瓣长卵圆形,内弯,先端渐狭成喙状,较翼瓣短;花柱延伸于萼管咽部之外,柱头顶生,小,疏被柔毛。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种子横径0.5-1厘米。花果期6-8月。
        作为中州粮仓的河南省唐河县,最近几年,花生已经成为继小麦之后的第二大种植作物。由于花生适宜气候温暖的气候和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地区,比较适合唐河县的环境。因此,唐河花生因优质的品相、食味丰富、不含黄曲霉毒素等优点,享誉国内外。作为秋期农民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花生的种植和收成对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起到重要的关键作用。
        目前唐河花生病虫害已知道的种类有27种。其中病害10种,虫害17种。花生褐斑病、花生网斑病这两种斑病普遍存在于唐河花生种植中,是影响花生收成的最重要病害。
         花生褐斑病是全球各花生种植地广泛发生的最为严重的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害主要发生于花生生育前、中期。田间病症状是叶片出现大量带有黄褐色晕圈的黄竭色病斑,随着病斑的扩展引起叶片腐烂调零,从而导致植株光合作用效率的下降,严重威胁花生品质和产量。
        受害花生减产最低达到二十分之一,一般在五分之一左右,严重的超过产量的三成。该病害主要危害部位为花生叶片,严重的则扩展到叶柄、叶托和茎干等部位。病害严重时,叶片布满大量病斑,病斑连在一起,使叶片干枯脱落。
        花生褐斑病主要危害花生叶片,严重时可扩展至叶柄、叶托和茎杆等部位。


褐斑病发生的初级阶段,表现为叶片上产生黄褐色或深褐色的、类似针刺状细小病斑,伴随病情加重,病斑逐渐加大,直径最大可达到10毫米,病斑外缘还产生黄色晕圈。在一定湿度条件下,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连成灰色霉状物。随着花生褐斑病病情不断加重,叶片布满大量病斑,病斑连在一起,导致叶片干枯脱落。
        花生褐斑病菌在15-30摄氏度之间生长良好,25摄氏度下发现最适菌丝生长,产袍最多。菌落生长受光照影响不明显,但持续进行光照处理下,利于病菌产生分生孢子。
        花生网斑病又称褐纹病、云斑病、污斑病,是危害花生叶部另一主要病害。近年来在唐河县的发生率较髙,危害也较大。由于气候的反复异常变化,该病害给花生的安全、优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成为花生种植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花生网斑病一般发生在花生生长中、后期,该病的特点是发生发展迅速,呈爆发式增长,导致花生叶片大量腐烂脱落,由于花生减少了光合作用,造成严重减产。调查发现,花生网斑病减产率一般在一成到二成,个别严重的可达到三成左右。
        花生网斑病在整个花生生长季均能发生危害,尤其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危害最为严重。主要发生在花生叶片上,发生严重时会扩展至花生叶柄和茎。花生网斑病通常首先表现在底部的老叶上,表现为网纹型和污斑型两种病斑。侵染初期,以菌丝体菌索状附着于叶片表面的蜡质层下,呈白色网状,然后以侵染点为中心,沿叶脉方向呈放箭状扩散蔓延,最后在叶片正面产生褐色小点或星芒状网纹,病斑一般不会穿透叶片,此种典型症状为花生网斑病网纹型病斑。另一种类型为污斑型,病斑初期表现为褐色针刺状小点,病斑逐渐发展扩大至近圆形,并且颜色逐渐加深至褐色或深褐色,直径最大可超过15毫米,可穿透花生叶片。
        花生网斑病两种典型症状会随着年份和地理的变化呈现一定变化,有的地区可能以网纹型网斑病为主,有的年份则以污斑型网斑病为主,有的花生植株上存在两种典型症状混合发生。一般情况下,在病害发生危害中前期,花生叶片背面不显症,当病害发展至中后期,正面病斑不断发展蔓延,叶背会出现症状。
        花生网斑病菌主要越冬体是分生孢子子器和假囊壳,越冬场所为土壤或田间残株。翌年春季温度升髙,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风雨传播成为初侵染源,菌丝穿透叶片表皮,消耗花生细胞营养物质导致细胞衰竭死亡。病原菌通过利用花生细胞营养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利用气流和雨水等传播进行再侵染,造成病害大面积爆发流行。气候对花生褐斑病流行有较大影响。最主要是田间相对湿度,其次为降雨量,而温度条件和初始菌原对其影响不显著。
        防治花生褐斑病,选用种植抗病品种是根本有效措施。同时为了防止由于品种单一化和病菌新优势小种的产生而造成抗病性退化或丧失的情况发生,应注意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实行多品种搭配与轮换种植。施用杀菌剂是防治花生褐斑病的重要措施。生产中常用的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的多菌灵1000-15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等。喷药时要注意均匀喷施、淋洒彻底,毎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可依病害严重程度酌情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防治花生网斑病,需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要増施磷、钾肥,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以增强植株抗病性。在田间管理上,充分利用排灌系统,雨后及时降低田块水量。要清除田间病叶残体。网斑病造成花生后期大量落叶,病菌随脱落的病叶遗留田间,成为来年的主要侵染源。科学合理耕翻土地,能够降低初始菌原量,防病效果较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