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渔业养殖与管理,提高水产品质量

发表时间:2020/1/6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作者:巫亨良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渔业发展迅速,海洋渔业也有了很大进展。
        富顺县板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四川富顺  643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渔业发展迅速,海洋渔业也有了很大进展。海洋渔业可控性差、不确定因素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风险高的特征。这一特征,标志着渔业管理由若干个阶段性工作与阶段性目标所构成,渔业持续、安全发展没有直通车,必须聚焦国家产业发展大目标,不断变换内容、方式和具体“小目标”,按照网格化布局,分阶段、按计划循序渐进。因此,准确把握渔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实践要求,深刻理解每个阶段的本质、目标和推进方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渔业;养殖与管理;水产品;质量
        引言
        水产品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营养,深受消费者的欢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加入WTO,健康消费和食品安全问题,人们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近几年来,渔业养殖环境恶化及病害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制约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与管理成为我国渔业发展的重点,笔者想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渔业发展现况,探寻推动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有效措施,谈了几点个人肤浅的想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1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我国传统渔民在从事渔业的人员中占比较少,随着内陆人员的增多,且部分船长因利益驱使而招收没有经验的船员,使用安全系数较低的渔船,导致安全生产和作业的风险性增加,即使是一般的天气状况,由于操作不当或是防范意识薄弱等,仍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更遑论极端的天气与渔船质量的双重威胁。管理人员应针对渔船质量进行专业检查,保证能够进行海上作业船只的质量过关,对试图蒙混过关的船长或其他人员进行说服,使他们意识到安全作业相比利益更加重要。船员的专业素养提升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首先进行从业人员的筛选,保证他们能够顺利理解各项规章制度并自觉遵守,这需要一定的管理和奖惩措施进行“辅助”,增加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其次,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利用船员在陆地的工作或休息时间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使船员在面对海上危机事件时不但能够调整好心理状态,还能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抵御。然后,进行应急演练,使船员能够对海上突发事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并熟练操作各项设备,增强船员的防范意识和面对危机情况的实践能力。最后,训练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如船长、大副、轮机长等人员,在全员明确自身岗位职责的前提下,组织相关拓展活动进行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使从业人员都能够意识到团队协作在遇到危急情况时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不断的配合训练中提升彼此的契合度。
        2加快渔业信息化建设,为共享渔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共享渔业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的有力支撑,因此,加强渔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农村渔业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共享经济在城市发展迅猛,主要是得益于城市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并且城市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备,但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必须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村村通宽带,提高4G和宽带网络覆盖面。完善渔业信息化平台,研发推广具备农村特色的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加强渔业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提高渔业网络信息服务水平。鼓励各养殖单位和渔民购置计算机等设备,加强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及知识培训,掌握网络知识,积极投身网上创业,努力提升渔业生产智能化、经营服务网络化水平。


        3不断健全考核管理制度,构建健康养殖的新兴模式
        开展水产品养殖,应该注重科学用药。如果药物使用过于随意和盲目,将会严重危害到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所以,进行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管控时,应该不断健全考核管理制度,并且构建健康养殖的新兴模式。通过借助相关考核评价和评估体系,给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具体来说,首先应该加快执行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管理职责,针对那些工作失职的监管机构应该及时追究其责任,同时加以严厉惩处。其次,开展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的过程当中,国家有关部门属于重要的监管者,最终监管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情况。通过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科学构建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制度的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监管效果。并且不断宣传和落实水产品的检测技术,增强对安全质量风险的防控能力。除此之外,广大养殖户实施水产品养殖的时候,有关政府部门需要推荐更加健康的养殖新模式,并且借助科学的养殖技术予以实现,充分发挥出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的作用与功效。
        4发展绿色无公害的养殖模式
        近几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水产量位居世界榜首,但伴随而来的水产养殖环境问题也日趋突显。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有效缩短养殖周期,预防和控制渔类病害发生,提高水产品产量,频繁使用抗生素及杀菌的化学药物,添加各种促生激素,造成了化学药物残留在水产品,对水域环境和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隐患。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水产品约占世界总量的70%,是国际水产品出口大国。然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却成为水产养殖发展的瓶颈。如何攻克这一难题,发展无公害的养殖模式势在必行。第一,采用渔农间作技术。养殖户可将养鱼多年的池塘积存淤泥晾干,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进行因地制宜地种植。如当成稻田种植,还可种植瓜果、蔬菜、芝麻等高产农作物,使植物充分吸取淤泥中的营养成分,经过一段时间池塘底泥的改良,再放水养鱼,这样就能科学合理地利用池塘,获得“渔农双丰收”。第二,稻田养殖模式。常言道,一言水土养一方人。稻田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本土地域的优势进行合理布局,它具有着“四增四节”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增鱼、增粮、增收、增产,还能节水、节肥、节地和节支。例如,我国濮阳市有着广阔的水稻种植面积,如今已达到60万亩,这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发展生态渔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农民可通过稻田养殖进行创收,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第三,应用综合生态养殖方式。目前的海水养殖业以单品养殖为主,我们要善于利用不同的生态位和营养级进行生态养殖。如在综合养殖场中混养鱼类、海藻和滤食的贝类,这样网箱混养鱼类的排泄物和饵料残渣等有机物能被海藻和贝类利用,不但能形成生态的养殖系统,而且增加产出量。因此,只有大力推行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对养殖水域进行合理布置,可有效通过提升水产品质量来增加效益。
        结语
        总之,渔业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渔业管理人员的付出,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和当地的海上作业情况进行相关安全制度的落实,从根本上使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同时,安全设施与应对策略需要尽量做到万无一失,保障渔船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提高从业人员出海的信心。另外,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必须过关,以防遇到极端天气或是其他危急情况时心理建设崩塌,急救设备操作失误。这样一来,不仅从业人员自身的权利得到保障,还能够从多个方面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人员的伤亡率,全方位提高渔业安全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怿,黄磊,王群,etal.水产品高端及可持续养殖模式与质量安全管理[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6).
        [2]丁晓明.对水产健康养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1,01(3).
        [3]王昕煜.水产养殖用药与水产品质量安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68(124):1539-15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