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发表时间:2020/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   作者:陶根林
[导读] 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
        【摘要】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在班级的组织和活动建设上,要把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呢?
        【关键词】小学生  主人  主体  自我管理
        前言
        作为小学班主任,尤其是从一年级开始带班的班主任,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事无巨细地为学生考虑的习惯,不敢请假,不敢外出,天天守着班级。殊不知,这样事事躬亲,累倒了自己,更害惨了学生。我们一直都知道: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在班级的组织和活动建设上,要把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呢?
一、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1、目标明确 引领方向
        有目标才有动力,明确易行的目标可以给学生指引方向,培养学生对班级一种强烈的的责任心。因此,笔者在低年级就开始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笔者班级就把争做“最出色的班集体”作为努力方向。有了共同的奋斗大目标,笔者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又引导学生一起制定班规。从早读、课上、课间活动到做早操等等,都有具体要求。
        大目标小计划成型了,接下来就着力去完成一个个小计划,用一个个小计划的达成串联成大目标的实现。
        2、人人管事 事事到人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笔者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如:教室自己布置、班规自己订、活动自己搞、个人小岗位自己定……为使班级所有学生人人有事做,笔者又增设许多新岗位:课间卫生督促员、课间纪律巡查员、课前准备提醒员……岗位不够,就一个岗位两个人。比如笔者班级班长、副班长、组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都是两人,如果一人有事,另外一人还能替补,这样不管谁有什么情况班级的事务都有人管理。一个学期岗位轮换一次,这样不仅班级事事有人做,也让孩子体会到不同岗位的辛苦,更乐于为班级服务。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多彩活动 自主策划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围绕共同目标的实现自主设计、开展多彩活动,帮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如笔者班级每年开展的“庆元旦”联欢会和“六一”联欢会,都是由班长召集组长开会征集节目,后期节目的报送、排练、选拔,主持人的选拔、串词等都是孩子们自己筹划。还有学校每年三月份学雷锋月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在小组长的号召下自行开展的。
        学习、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让学生自己拿主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这样一种意识:我是班级的主人,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是我的责任。
二、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不仅仅是把一个班级的事务管理好,会做事,更应该品行好,会做人。所以,班集体管理中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至关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是啊,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能动的,其主动性、积极性在德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人。
        1、诚心“互律” 共同进步
        孩子们相处的时候展现的都是最真实的一面,针对他们的言行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比事后个别谈话或者在品德课上创设情境教育更有针对性、时效性。要做到这一点,光靠老师是肯定不行的,必须师生全员参与,让孩子们都成为教育的主人,真诚地互相约束、互相教育。     
孩子都有一定的是非判断力,可以放权给孩子们,让他们每个人都有教育同学的权利,见到同学的言行不恰当都要当面指出。为此笔者在语文课和思品课上多次创设情景教给他们教育同学的方法,说话要礼貌、注意语气等等,一定要诚心诚意的帮助同学,而不是指责嘲笑同学,对于诚心改过的同学我们要真心宽容他们。课后孩子们也都喜欢模仿课上老师所教劝说教育同学。同时让他们记录下同学好的言行和不好的言行,每周一汇报,笔者筛选出一些典型事例教育孩子,好的言行大力表扬,让大家学习;不好的言行让大家一起来评价并教给对方改进的方法。对于孩子们认知上的错误和做法上的不当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时刻注意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明辨是非。
        2、开心“自律” 自我提升
        生生“互律”虽然收效明显,也含有一定的主动性,但还是处于“他律”阶段成分居多,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把德育要求内化为自我的道德品质,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笔者努力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孩子们有“自律”能力。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都凭着自己喜好去做事,要想靠一些外在的道德要求让他们自我约束肯定是不现实的。那就要让他们享受德育的成果,从而乐意主动反思、约束自己的言行。具体方法如下:
        (1)循序渐进、及时表扬
        试行初期,当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后,不去评说,让他们冷静几分钟,然后轮流分析自己的行为,哪些好、哪些不好。对于宽容大度的孩子大力表扬。试行中期,孩子慢慢能很快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时候,可以直接让孩子到一个安静的环境下花5——10分钟自己解决问题,解决好了,再来问问是怎么解决的并进行相应教育,过后在班级表扬他们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试行后期,孩子们已经不需要老师说什么,自己主动到一边去解决问题,事后汇报解决结果。
        (2)分享快乐、明辨是非
        笔者只要发现孩子做了好事就让他跟全班同学谈谈做了这件事之后的心情,让他感觉到做好事的快乐,并把这种快乐分享给其他孩子。如果有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我再让他说说做了坏事时候的心情,让孩子们感受到做坏事后的不安、愧疚。经过长期的对比,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良好言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知道做好事是一种享受,从而能够开心地去“自律”。
        孩子们在享受“自律”的成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慢慢懂得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了。
        总之,班主任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逐渐淡化管理者意识,把班级还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词条.德育 (2019.10更新)
[2]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